《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546500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一、趣事引入同学们,今天在大都市生活,什么最贵?一一房价;那么大家猜想一下,1228年,你若生活在唐朝都城长安,什么最贵?一一米价。“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这里有一个典故,话说唐朝诗人白居易未成名时来到长安,当时有个文学老前辈名叫顾况,他对前来拜访的白居易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顺口拈来白先生的名字,幽他一默。及至这个顾老先生看了白居易的诗句,就是那有名的“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后,不禁赞叹:“道得个语,居即易矣”。意思是,能够写出这样的诗来,你就不怕长安米贵,容易在这都市居住发展了。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

2、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诗中“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 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这首诗就是选入小学课本的草,全名叫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解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 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 依依惜别之情。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

3、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 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 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 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 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 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

4、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公元846年,唐宣宗即位之初,有意起用闲居洛阳的白居易(75岁)为宰相。但诏书还没发出去,白居易去世的消息就传来了。宣宗伤感不已,提笔写下吊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二、作者简介:始于儒,中于道,终于释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易锡并称“刘白”。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

5、俗,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三、写作背景有文学才华,在长安居住虽然容易,但在政治仕途上,行走就不一定一样容易了。(无辜被贬)元和 十年六月,白居易 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 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 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 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

6、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 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早年的佛道思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想滋长。三、小序研习1朗读小序,扫清语音障碍;明确一一湓浦口( pe n) 贾(gd)人 因为(we i )2、自主研习,弄清文言知识;明确一一左迁:贬官(迁谪意)明年:第二年铮铮然、悯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因为:因此创作;为,动词,创作两个省略句: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3、合作探究,概括内容与作用;小序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小序作用说明了写作的原因和命名由来 奠定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四、研习诗歌(一)聆听朗读,完成一一1请找出序文和诗正文两相对应的地方;2、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二)具体研习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