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同步练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546420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情表》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陈情表》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陈情表》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陈情表》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情表》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同步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情表同步练习、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终鲜(没有)兄弟 形影相吊 ( 安慰 )B. 躬(亲自)亲抚养 外无期(期望)功强近之亲 供养无主 ( 主持,做 )C. 寻(不久)蒙国恩 则刘病日笃(病重) 晚有儿息 ( 子 )D. 具以表闻(使闻)夙婴(缠绕)疾病 拜(授官)臣郎中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报养刘之日短也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 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猥以微贱,当侍东宫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

2、义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九岁不行(不会走路)B. 至于成立(成人自立)C.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申诉苦衷)D. 臣欲奉诏奔驰(奔跑)4. 找出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C.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D.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实所共鉴 据旧以鉴新B.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刺客不行,良将犹在C.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愿陛下矜愍愚诚D. 臣具以表闻四美具,二难并6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

3、形影相吊的孤寂, 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 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 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 情表我们可以听到: 7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点明主题;语意连贯;不少于50个字( 含标点符号 ) 。磨盘围绕着磨心不停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 终于有一天,磨盘忍耐不住了,冲着磨心大发脾气: “我受够了!我这么大个儿,凭什么要 以你为中心,一天到晚围着你团团转?别在这里碍事,没有你,我会做得更好!” 磨心无法再呆下去了,只好走开。磨盘心想, 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 它铆足劲转, 但转不了几圈, 就一骨碌滚到地上去了。 这时候,磨心平静地对磨盘说:“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8

4、10题。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 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 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 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 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 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5、,实为狼狈。&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慈父见背见:看见舅夺母志夺:改变当侍东宫猥:谦词,责臣逋慢逋:逃避A.生孩六月,B.行年四岁,C.猥以微贱,鄙”D.诏书切峻,9. 李密写陈情表的目的是恳请晋武帝允许他不去赴任,以供养祖母。但文章的第一段却从自己的艰难身世说起,这是为什么?答: 10.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译文: (2)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译文: 三、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114题。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

6、人。太夫 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 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 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 不能知汝之必有立, 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 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 岁时祭祀, 则必涕泣曰: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 昔常不足,而今有余, 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 虽不及事姑, 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 尝夜烛治官书, 屡废而叹。 吾问之, 则曰:

7、 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 皆无恨也,矧 ( 况且 ) 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 术者 ( 指占卜、算命的人 ) 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 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 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 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欧阳

8、修泷冈阡表节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庇而为生庇:依靠B间御酒食御:进用C屡废而叹废:停止;搁置D其心厚于仁者邪厚:厚道,忠厚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B. 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D. 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思而不学则殆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父亲在公堂审理刑事案件“屡废而叹”,表现了他在执法中既怀仁德之心,又严格依法办事。B. 欧阳修父

9、亲为人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奉养父母很孝顺,在父母去世后还常涕泣感念; 对孩子寄予愿望,叮嘱夫人把自己留下的话将来要告诉孩子。C. 欧阳修母亲在年轻时就失去了丈夫,她在贫困中抚养教育欧阳修,常把丈夫生前事讲给 他听,时常教育他为官处世的正确态度。D. 欧阳修能够成为宋朝名臣、文学家,是与他经受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炼,与父母尤其是与 母亲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译文: (2)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译文: 参考答案1、解析 B.期,古代的一种丧服,即“期服”的简称。也指穿丧服服丧。答案 B2、 解析 C.都表转

10、折;A.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B.介词,比/介词,向;D因为/凭借。答案 C3、解析 D. “奔驰”文中指“赴京就职”。答案 D4、 解析 A. “闵”通“悯”,忧伤;B“有”通“又”;C“厌”通“餍”,满足。答案 D5、 解析 A.鉴:都是“明察”之意;B.不行:不能走路/不去做;C.矜:顾惜/怜悯;D.具:全部 / 齐备。答案 A6、答案 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 切的哀告。7、解析 把握寓言的关键词“中心”“随心所欲”,磨盘“大发脾气”,“铆足劲地转”, 结果是滚落到地上。磨盘和磨心是一个整体,不能分离。磨心的语言要得体,起到

11、劝诫的作 用。另外,不能少于 50 字。答案 你做事很有干劲, 也有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件好事, 但这个世界上人与人是相互联系 的整体, 每个人都不能以自己为中心, 随心所欲。 如果没有你这个磨盘, 我这个磨心又有什 么作用呢?二、&解析 A.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以译为“我”。答案 A9、答案 开门见山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但李密如果在文章开头就直接说出推辞就职的意 思,不仅不能达到目的, 反而会让晋武帝反感, 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因此一开头说自己的悲 惨身世, 让晋武帝生出同情之心, 再加上下面一连串的苦情, 衬托出祖母对作者的养育之恩 和自己对祖母晚年的重要性,为后面要表达的

12、推辞就任的理由奠定了基础。10、答案 (1) 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 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 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2) 诏书(的言辞 )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 登门催赶,比流星坠落还要急速。三、11、解析 D.厚:注重,重视。答案 D12、 解析 A.两个“何”,都是副词,怎么; B.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D.两个“则”,都是连词,那么;C.以,前一个为连词,因而;后一个为 连词,表目的。答案 C13、 解析 A. “在公堂审理刑事案件”错,应是“在(家中)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 答案 A14、答案 (1) 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但可以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2)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 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