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反思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541850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时计时法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4时计时法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时计时法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时计时法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南平小学 魏文贵 我执教24时计时法这节课,是学生在学完时分秒后学习的,因为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因此这节课给我的感悟很深。 24时计时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时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得比较多的还是普通计时法。如何使学生接受24时计时法并学会用它来计时,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我做如下反思: 1、重整教材,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我的教学中,我始终牢记这句话。针对本节的教学内容,考虑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

2、重整。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教学中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当学生发现自己和同学们同样喜欢的节目播出时间的说法不同时,学生自然有一种要探究个为什么的欲望。 2、突破难点,注重新知形成,给学生提供探索新知的空间。 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而学生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的引导,让大家误以为天亮了就是一天开始了。因此我设计了“2011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情境”,让学生理解: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天是从大家甜甜的睡梦中开始的。随着时针的脚步,在钟面上走过2圈后,0时24时浮出水面,其中13时24时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本课最大的难点是两种

3、计时法的转换。同一时刻可以用两种计时法转换,转换的方法是需要学生探讨的。在出示用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一天中的24个整时的比较表后,发问: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体验过程后,所有的发现都是那么有价值。“你喜欢哪种计时法?为什么?”则是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选择,关注人文素养,两种计时法各有所长。 3、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普通计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以此为起点,在导入时,我创设了通过看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钟面,让学生猜测我此时可能在干什么。有的猜老师可能在吃午饭,有的猜老师可能在睡觉,多种答案的提出引

4、发了学生的思考:同一个钟面可以表示一天中的两个时刻,怎样表示才能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在12时前加上“晚上”、“中午”等这样的时间词就能准确地区分了。思考:加上时间词多麻烦呀!能不能不用时间词也能把时刻清楚地表示?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不加时间词表示时刻的方法。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提炼出手机上、电子表上、电脑小票、电视机、营业时间等地方曾出示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引出即将学习的24时计时法。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教学中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 4、情境练习,强化新知运用, 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 以“招聘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员”这一情境,让学生们用24计时法播报节目,这既是新知识的应用,又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而把它看成自身的需要,回归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的思想。 教学永远是没有完美的,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1、练习太少,应该多练习两种计时方法的转换。2、语言功底还有所欠缺。知识点过渡不够自然,提问指向性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提醒自己注意这些短处,争取上出更好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