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541823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 展 规 划前言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这五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迎难而上,大步跨越,在经受重大考验中进一步巩固了主导地位,在应对严峻挑战中进一步抢抓了发展机遇,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进一步转变了发展方式,在加快富民强省中进一步发挥了第一推动力作用,发展速度与质量均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快、最好的时期,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攻坚时期。在这一时期,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我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

2、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既是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推动力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工业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必然选择。本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加速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行动纲领,是落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全省工业经济领域编制其他规划的重要依据。本规划由省经信委负责编制,编制的主要依据有: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中共省委关于制定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4、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3、规划纲要5、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湘发201014号6、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湘政发201020号7、工信部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8、工信部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工信厅规20106号9、关于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四千工程实施方案湘办发200922号10、国家和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实施规划第一部分现实基础与形势展望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战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化三基战略,将新型工业化发展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省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取得的主要成绩一

4、工业整体实力加强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规模总量快速壮大,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发展速度与质量均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快、最好的时期。20XX,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达6275亿元,是20XX的2.9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1%,比20XX高18.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6.8个百分点,支撑全省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十强。十一五时期,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7%,比十五时期快 6.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5个百分点。20XX,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达5890亿元,是20XX的3.8倍,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21.3%,比十五时期快2.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万亿元,十一五年均

5、增长31.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855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5.2%。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以来,全省投资结构呈现新转变。十一五全省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8816亿元,年均增长39.7%,完成投资总额是十五期间的5.1倍。技改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逐年上升,由20XX的22.3%提高到20XX的31.1%。十一五全省城镇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07万亿元,年均增长35.1%,完成投资总额是十五期间的4.1倍。十一五期间,以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85.4亿元,年均增长47.3%,高于工业投资年均增速12.2个百分点;以能源、原材料加工等传统行业为主的

6、原材料工业完成投资2979.9亿元,年均增长18.1%,比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低29.2个百分点。城镇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XX的30.8%提高到20XX的36.2%;占GDP比重由20XX的12.1%提高到20XX的23.5% 。三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十一五时期,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增强。20XX,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达16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2%。20XX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6437亿元,实现增加值1951亿元,是20XX的4.2倍和4.1倍,年均增长分别为33.4%和32.8%。全省

7、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489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2%,比20XX提高2.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3%,比20XX提高5.7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全省攻克82项产业关键技术,专利授权量达1.39万件,为20XX的3.8倍,居中西部第1位。截止20XX,全省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高速机车变流技术、5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六轴大功率交传载货电力机车、百万伏级特高压并联电抗器、220吨电动轮自卸车、72米混凝土泵车等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产品成功投产。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

8、与电动汽车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正加紧建设。中电科技48所、南车时代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新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快速壮大,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十一五时期,坚持推进一化三基战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XX,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的16.739.643.7转变为14.746.039.3。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XX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9.5%,比20XX提高6.2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呈现传统产业高新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冶金、有色、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有序推进,六大高耗能产业增速低于规模

9、工业,所占比重逐步下降。20XX,全省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20.7%,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低2.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20XX,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30%以上的快速增长。核心企业实力增强。20XX,全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的有华菱集团、中烟、中联重科3家企业,过百亿元的达到12家。五集聚发展态势凸显十一五期间,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20XX,全省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221.94亿元,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快6.6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7.7%,对全部规模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46.0%,拉动

10、规模工业生产增长10.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明显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并形成了高新区、经开区2个千亿产业园区。优势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形成了机械、石化、食品、有色、轻工、冶金、建材7个千亿产业和工程机械千亿子产业。经开区工程机械、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经开区精品薄板、高新区无缝钢管、云溪工业园化工新材料、株洲军民结合列入第一、二批国家工信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基地,高新区、经开区、德山开发区、宁乡经开区分别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进入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六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十一五以来,全省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加速,节能降耗全面达标。高耗

11、能行业比重稳步下降,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4.9%,比20XX下降7.4个百分点。同时,打好治污减排攻坚战,关停小火电机组以及淘汰炼钢、炼铁、水泥落后产能力度加大,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列入国家专项治理规划。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推进,已探索形成多种循环发展模式。全省十一五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5%、全社会二氧化硫总量减排10%的目标提前实现,化学需氧量、砷、镉等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七非公经济加速发展十一五时期,全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非公经济发展加快。20XX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8936亿元,同比增长15.8%,是20XX的2

12、.7倍,占GDP的比重达56.2%,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1.3个百分点;实缴税金741.93亿元,占全社会实缴税金总额的51.8%。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达到4123.72亿元,占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的46.1%;增长24.0%,比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速快8.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746.61亿元,增长26.5%,比全省规模工业增速快3.1个百分点。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际完成投资6283.29亿元,占全社会实际完成投资额的64.0%,比全社会实际完成投资额增速快1.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市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八区域工业协同推进十一

13、五时期,环长株潭城市群优势优先发展态势强劲,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大湘区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省区域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20XX,13个市州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了20%。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核心增长极作用日益凸显。大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效突出,、永州成为国家级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大湘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奋发赶超势头强劲,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发展的主要经验一紧扣战略部署,始终坚持第一推动力不动摇省委省政府对新型工业化工作一直高度重视,特别是从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重在打基础的一化三基战略,到20XX提出重在转方式的四化两型战略,都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

14、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在工作中,全省紧扣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部署,围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切实加快以综合运输体系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原材料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基础产业,全面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对外开放、人才保障、要素供应等基础工作,不断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引擎作用、带动能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了两型引领、四化协同的良好格局,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遵循经济规律,优化工业发展方式和路径十一五期间,全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结合实际谋工业,跳出工业抓工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业发展方式和路径。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强规划统筹,

15、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了区域工业错位互补、协调发展;立足现有基础,坚持优势优先,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四千工程,有力发挥了龙头引领和示带动作用;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了产业向园区集聚;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开展社会化协作和专业化分工,提升了产业配套能力,推动了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了工业发展效率;着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促进工业经济加快步入创新驱动、生增长的轨道。实践证明,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优化发展路径,工业发展才能事半功倍,新型工业化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三注重审时度势,积极抢抓机遇和应对挑战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全省注重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在每个阶段、各个领域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牢牢把握了发展主动权。一方面,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全球产业转移和人才加速流动等机遇,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开展跨国并购重组,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人才,促进了工业提质增速。另一方面,及时妥善应对严重冰灾、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广泛深入开展复产补损、企业服务年等活动,帮助企业度难关保增长调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四坚持改革创新,凝聚强大推进合力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