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精选20篇).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540773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精选2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精选2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精选2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精选2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精选2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精选2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精选20篇).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精选20篇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精选20篇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1“天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座空间站。你还别说,“天宫”这个名字可不是随意定的,那里面如一座宫殿,样样俱全。空间站是一个可供宇航员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种太空研究和实验的“太空酒店式实验室”。那为什么要修建空间站呢?空间站可以测试将来可能用于太空飞行的各种技术设备。还能获得“失重”环境这种在地面上难以长时间获得的特别环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本钱相当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时间,能在降低本钱的同时进步工作效率。所以这样一个功能全面,又能让宇航员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诞生了。首先,我们先来介绍我们“宫

2、殿”的规划。天和核心舱就是宫殿的卧室,主要供宇航员们居住。货运和载人飞船就如地上的车辆一般,用来运送货物和人员。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目前还暂未完工,它们就是“宫殿”中的研发实验室,用于各种太空实验和科研工作。太空中会面临各种可想而知的危险,其中的威胁来自于我们熟知的太阳。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不绝的各种能量,滋养万物生长。但是它释放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非常致命的,这两种射线能轻易穿透你的皮肤,破坏身体所有细胞。那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可以天天晒太阳呢?那是因为,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把它们反射或者吸收了。空间站架设的位置必须考虑这个平安因素。国际上一般选择了在距地面1000

3、公里的位置,我们的“天宫”,为了程度的平安,架设在距地面400公里的位置。这样既能获得地球磁场的保护,也能获得大气层的保护,一举两得。古时的天宫,据说在云端,那里住着各路神仙,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今时的“天宫”住着许多宇航员和科学家,他们在高高的天上为中国的太空科技进步,不断努力,让我们不再依赖国外技术,在俯瞰地球的同时也能真正放眼整个宇宙,对太空的理解不断深化。所以,我们的“天宫”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宫殿啊!或许这就是“天宫”之名的由来和美妙寓意吧。“天宫”之门已经翻开,腾云驾雾,遨游太空,将来可期!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23月23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天宫课堂”第二

4、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老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2023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互相配合进展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展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送。而继第一堂课后,“天宫课堂”第二课更加令人期待。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展,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别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

5、。“天宫课堂”第二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阔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化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天宫课堂”第二课中,我印象最深化的是水油别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别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开展,空间站的建立,

6、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将来中国科技开展奉献力量。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3我喜欢挂在“天宫”空间站的美丽夺目的中国结,它正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样的空间站是太空中最靓丽的风景线,也使我们倍感亲切。在太空里要控制自己的身体以适应失重感,像一条鱼儿一样四处游走。吃的饭菜原来是在地球上事先做好的。培育太空植物,是飞行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太空中,虽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冲热水澡,但是洗脸洗头发都没有问题。科研人员专门研制了分解洗发液不仅可以把头发洗得很干净,还非常节约水。空间站的水非常珍贵,所以要尽可能地节约用水。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

7、。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方睡在天花板上。在空间站也有许多休闲活动,可以和家人打视频 ,可以从舷窗边欣赏日落时美丽的地球,还可以进展晨练,晨练工程是中国传统健身工程太极拳。最重要的也是最冲动人心的就是出舱活动了。穿好“飞天”服,通过气闸舱来到舱外,通过地面调度人员和舱内同伴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在舱外完成相关任务。在太空也有许多喜事:种植的水稻抽穗了,迎来了太空快递员,也迎来了新伙伴来进展工作交接。在太空驻留了三个月,很快就要辞别“天宫”空间站返回地球了,想到很快就能见到地球上的亲人,非常冲动。太空本身已经非常迷人,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每每

8、出现带有五星红旗的一切,都愈发使每一位中华儿女倍感亲切与自豪!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4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施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展23次出舱活动等等。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2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

9、宏大工程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将来圆满顺利进展;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冲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沉着。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决了人民对国家、对将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梦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

10、族更有希望的故事。我们总是忍不住回忆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忆,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忆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刻成为永久。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5千呼万唤始出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万众期盼中开课了,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带着着我们遨游神秘太空,但是看到三位宇航员老师再度与我们进展连线授课时,心中仍然被这神奇的一幕所震撼。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如何进入太空而一筹莫展,可是短短二十几年,我们就实现了真正的“神游太虚”,宇航员老师们甚至做到了宇宙中的仓外作业,让五星红旗在神秘的宇宙中飘扬。在我们感慨祖国科技的飞速开展

11、进步时,又如何能不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呢?懵懂时的我们或许都曾有过这样一个梦想像天使一样背生双翅,自由翱翔。可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使得梦想仅仅只能是梦想。看着宇航员们漂浮于空间之中,心中除了震撼,更多的是好奇。还有水油别离等实验,说真的,作为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我并没有完全领会其中的微妙,实验带给我的感觉更多是惊奇,但是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和老师们的讲解传授,我对于太空知识的领悟也会越来越深。太空授课,这是前不见古人的壮举,至圣先师们恐怕也不会想到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中华民族会完成这样的壮举吧。我们凭借强大的国力开展出的航天技术,就像是一把钥匙,翻开了宇宙关闭亿万年的神秘大门,

12、让我们有幸可以理解和探究宇宙的微妙。天宫课堂的授课不仅宣告了祖国已经可以纯熟运用航天载人技术,也是航天科技向教育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它将一切的“不可思议”呈如今我们眼前,而带给我们这种前所未有震撼的,正是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在骄傲与自豪的同时这也正应了这样一句话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第二课完毕了,让人意犹未尽,我期待着第三课的同时,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开展骄傲,为祖国的伟大而自豪。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62023年3月23日15:40,“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老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阔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

13、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代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芒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芒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芒下。假如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翻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

14、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开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欢,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鼓励培养我们将来的接班人。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7“天宫课堂”第二课3月23日下午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互相配合进展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展,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别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

15、设施。“天宫课堂”第二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阔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众所周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获得了辉煌成就。我国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发奋图强,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队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必须靠广阔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天宫课堂”正是青少年航天梦开场的地方,也是展现航天精神的好平台。“天宫课堂”通过三位航天员惟妙惟肖的讲解,更能使青少年近间隔 深化理解航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微妙之处。观看完“天宫课堂”第二课,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学习科学

16、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天宫课堂”使我从小树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我无尽的探究欲望!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8今天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这些新奇的事物让我对航天科学产生了浓重的兴趣。课上首先提到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让我对我国在载人航天科技上的开展历史和将来规划有了细致的理解。当听到中国作为世界范围仅有的有才能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三个国家之一,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而将来需要建立的空间站,更是让我对航天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之后的失重实验、水油别离、太空冰雪等超乎寻常的实验、让我的思绪跟着宇航员老师一起飘到了太空,课程随着最后航天科技的宣传片一同完毕了,我的心却这因为这些科技感十足的事物久久不能平静,真希望可以通过努力学习为我国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9期盼已久的“天宫课堂”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