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540651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加强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转折。近年来,我市的农业科技工作围绕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技术,在加速科技创新,推进都市农业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我国将进入以工补农的新的历史阶段,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在推进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先导作用,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创造长效机制,促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一、全市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大力实施

2、“科教兴农”战略,加大对农业与农村科技投入农业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星火产业培育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全市共安排各类市级农业科技项目168项,下达市级农业科技经费2600万元;共争取国家级项目61项、省级项目122项。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近百项国际国内领先或先进的科技成果,获得50余项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科技投入的较大增长,为解决农业生产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科技攻关提供了经费保障。 1.项目实施重点突出,农业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 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扶持“三农”的有关政策,突出都市农业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多

3、渠道多形式,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推动科教兴农,加速传统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是对都市农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整合科技资源,推行重大项目招标制,通过重大招标项目争取更多的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二是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专项,提高农业企业的自身创新能力建设,每年支持200万元以上;三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四是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科技合作项目的实施,加强产学研多学科联合协作攻关。近几年市本级农业重点项目资助金额占全部农业科技项目总经费的比例达2/3以上。 *-2021年杭州市科技项目经费投入表 单

4、位:万元 年度重大重点一般园区配套培训中心小计总经费比例 202116718225374172321.71% 202120213017214025667258225.83% 20211501151783002520218230634.17% 2021751702021252570771282527.79% 合计4255827385251401009026009436 注:总经费是指三项经费用于科技计划项目部分的总额 2.联合攻关,解决都市农业发展中的科技难题的机制基本形成。 共争取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十五攻关项目3项、省重大重点项目21项、科研项目34项。突出了重点,集成了资金,充分调动了

5、各行业的积极性,整合了全市的科技资源,逐步实现了产、学、研结合和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的结合,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热点难点问题。 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的重大科技项目,通过调查研究,主动设计项目,力求集成资源,引导有关单位和科技人员研究开发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市科技局与市农业局共同组织实施“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茶叶生产全程安全操作规范与控制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市科技局联合市农办、市质监局对“杭州市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应用”等难题进行招标,有效地整合了科技资源,集成优势、重点支持,解决好都市农业发展中的科技难题。 (二)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效果明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能力建设

6、得到加强。 1.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初具规模。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地,为推动杭州市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的进程,我市出台了杭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在我市已有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确定了第一批9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市科技局5年内将安排1000万科技经费,重点扶持园区和龙头企业的高技术开发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新产品开发和难题攻关科研。同时要求各级农业发展基金、财政支农资金以及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根据确定的项目,优先向科技园区建设倾斜。通过一年多的实施,2021年

7、各农业科技园区共创产值9.79亿元,利税1.42亿元,创汇1200万美元,建立基地8.67万亩,联合农户1.76万户,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大促进我市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取得了较好效果。 近年来,农业科技工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推广应用了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2021年来我市共争取到国家、省农业成果转化项目35项,共争取各级转化资金1115万元,其中国家农转化资金690万元、省农转化资金425万元。据*年-2021年国家级、省级农业成果转化27个项目(已去除重复项目)统计,至2021年末共实现新增产值5.36亿元,新增利税6477万元,增

8、加农民就业达92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21年杭州市争取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表 单位:万元 年份国家省共计 项目数金额项目数金额项目数金额 *84301515023580 20211504555105 20212110811010220 2021110061107210 合计1269033425451115 3.对建立新型农业与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把科研机构、试验示范基地、科技型企业和科技示范户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开发研究到示范推广,到产业化;从科研机构到企业,到农户,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体系和网络;整合现有农业科

9、技信息服务资源,建立农业专家系统,形成以“杭州龙网”为龙头的市、县、乡、村四级都市农业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下一步计划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加强对杭州农村科技信息网的建设。充分利用在杭的高校院所和民营企业,与杭州市农科院和有关农业科技园区一起探索建立农业孵化器、农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组织,促进科技成果的吸收、转化和高科技企业的培育。目前,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杭州市余杭区高新农业示范中心成为首个市级农业孵化器,首期入孵农业科技企业超过10个。 (三)通过星火计划和科技培训实施,提高农民收入和科技知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1.星火计划实施作用明显。 我们通过星火项目的实施,提升星火龙头企业

10、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星火特色产业建设来培育星火密集区的发展。四年来杭州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星火计划项目172项(其中国家级44项、省级44项),共实现新增产值78.24亿元,新增利税9.85亿元,创节汇1.78亿美元。 *-2021年杭州市实施星火计划统计表 年度项目数新增产值 亿元新增利税 亿元创节汇 (万美元) 总项目国家级省级市级 *160822813.131.282770 20211291641017.211.983438 202116310104020.87.2.545531 20211891082627.034.056079 合计64144448478.249.8517818 2.

11、科技农业龙头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围绕杭州市都市农业六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市农办、市财政局等单位共同出台了杭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认定办法,在全市近150家农业龙头企业中选择确定了10家市级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以这10个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为首,安排了种子种苗等一批项目,重点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建设,基本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农户农户连基地的产业经营模式。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市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了我市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快速培育,加快了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我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12、 3.星火培训成效明显,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初具雏型。 根据进入wto的新形势下杭州发展都市农业的新要求,主动服务,四年来安排市级星火培训142项,安排经费100万元,科技部门与农业部门、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一起重点抓好农业标准化技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块状特色经济和菜篮子工程配套高产技术的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培训内容,提高了培训质量,四年累计培训各类星火人才46.84万人次。切实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我们重点对淳安县农民科技培训进行了支持,围绕淳安县茶、桑、果、畜牧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和水产养殖、食用菌、花卉苗木、中药材、高山蔬菜等五大特色产

13、业重点,积极开展培训,结合星火学校的建设,以千岛湖职业技术学校为基础,创建县农民科技培训基地。 4.科技扶贫措施落实,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致富成效显著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一轮帮扶计划,确立了以乡带村、长短结合的脱贫思路,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开展实实在在的服务。我局共下达科技扶贫近30项,落实扶贫款210万元,帮扶村人均增加收入超千元,超额完成了市委下达的结对帮扶指标,其中村集体集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元,超过考核指标的50%。在实施帮扶项目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一是加强联合,与大专院校、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联手,帮助建立优质茶、翠冠梨和高山蔬菜基地,结合实际提出适合

14、的品种和项目,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送技下乡,把培训放在田间地头,与专家一起到村里对栽培技术、病害防治和收割加工技术,进行技术辅导,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三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选派有发展积极性的人员到市农科院参加食用菌种植培训的同时,积极组织杭州市农科院菌种站下基层,开展实地指导。四是积极开展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帮助乡镇发展当地有特色的农业产业。 二、发展都市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从整个农业投入来看,达不到农业法规定的增长幅度。农业法中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市级财

15、政*年、2021年、2021年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3.7%、11.8%和21.3%,而同期市级财政投入农业的资金分别只增长了20.2%、17.4%和16.6%,除2021年外,*年和2021年都没有达到同期财政增长幅度。同时农业科研投入也亟需进一步加强。省市二级“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省委20211号文件和市委202112号文件,对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明确指出:各地科技三项经费中用于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工作的比例必须达到三分之一。虽然近几年在农业科技投入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年至2021年市级用于农业科技的经费占年度科技项目经费总额分别为21.71%、25.83%、34.17%和27.79%,但整个科技三项经费用于农业科技的比例离省委20211号文件和市委202112号文件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经营规模需进一步加强。 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为数众多,但在行业上有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