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晶:汉字字理——祖国文化瑰宝(字理教学课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54052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晶:汉字字理——祖国文化瑰宝(字理教学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韩晶:汉字字理——祖国文化瑰宝(字理教学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韩晶:汉字字理——祖国文化瑰宝(字理教学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晶:汉字字理——祖国文化瑰宝(字理教学课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字字理祖国文化的瑰宝 字理识字教学案例汉字的字理知识是祖国文化的瑰宝,根据字理对汉字实行追根溯源,不但让学生掌握所学汉字的音、形、义,了解有趣的汉字故事,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下面就以二年级下册识字1识字教学片断为例,谈谈我在字理识字上的做法。 一、感知字理、激发兴趣首先老师出示一条小鱼的图片,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鱼”字,然后在小鱼的图片左侧出示三点水旁,再让学生写出“渔”字。教师:你知道这两个“y”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小鱼生活在水中,所以有三点水旁?老师:三点水旁的“渔”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孩子互相看看不明白了。教师引导学生给“渔”组词,通过预习,孩子们

2、组了很多词语:渔村、渔网、渔民、渔夫、渔翁等。教师: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吧。学生1:渔村就是住在海边,以打渔为生的村子。学生2:渔网就是用来打渔的网学生3:渔夫和渔民指的是打渔的人教师:这几个词都提到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打渔。教师:说对了,那么你现在想想“渔”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指的是在水里获得鱼。这样的字理教学既让学生在情境中去识字认字,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出中国古代人民造字方面的聪明才智。二、展开联想,自主识字本课的其它几个生字,教师也让孩子很据图画、偏旁部件、组词等展开想象,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字义。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涨,效果也很好。学生1:一条狗从洞穴中蹿出来,给人一种突然的

3、感觉,所以“突”字是穴字头下面一个“犬”字。学生2:古时候没有船,人们要一步一步蹚水过河,所以涉水的“涉”字是三点水加一个“步”字。学生3:森林里着了大火就是“焚”。学生4:老师以前讲过,宝盖儿头表示房子,房子着火了是灾难,所以“灾”字就是宝盖儿头下面加“火”字。学生不但了解了字的来龙去脉,而且了解了古代人的一些生活故事,提升了识字的水平。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探寻字理的兴趣。 三、适时点拨,拓展提升好奇心肯定会督促孩子继续学习,但是因为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毕竟有限,所以对于本课出现的“贫”“斩”“闭”几个字的字理,教师就必须实行点拨。教师:古人是用贝壳来作为货币交换物品

4、的,想一想“贫”字为什么是“分”字下面一个贝壳。学生豁然大悟:只有一个贝壳还得分给别人,就贫穷了。教师:“斩”字左边的车字旁表示古代的一种残忍的“车裂”之刑,说说右边这把斧头的含义吧!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明确了斧头表示用来杀人的凶器。教师:“闭”为什么门字里面有一个“才”字呢?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师缓缓道出:“才”是“在”的古字,门前有东西存有,这道门就不通了,即关闭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用字理识记汉字,真正的促使师生共同成长,因为这个“闭”字的故事我也是备课时查阅的。 通过使用字理实行语文教学,老师注重追寻汉字表意的特点、因义构形的构字规律,使得语文教学不但仅立足于认得其形,呼出其声,更立足于字义字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使学生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汉字文化历史的积淀中感受汉字的意趣和厚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