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地区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540519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地区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某某地区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某某地区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某某地区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某某地区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地区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地区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2008年*省*食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1.2项目承担单位:*省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省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集团)是以肉类养殖、加工、连锁经营为主营业务的现代化企业集团。近几年来,*集团以推进食品安全消费、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肉类产加销一体化,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经营的路子。1.3项目建设法人法人代表:*联系电话:*1.4 项目主管单位宿迁市农业局:* 联系电话:*县农业局:* 联系电话:1.5 项目监管:*省农林厅 * 计划财务处 *1.6 项目建设地点:*省宿迁市*县众兴镇桃园村1.7 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坚持“立足*、服务*、辐射周边

2、”的原则,在原有*生猪养殖基地的基础上进行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建设用地18300平方米(基地总占地216亩),新增建筑面积6460平方米。新建产房、保育室、后备种猪舍、妊娠舍、空怀舍以及公猪舍,共计11栋(5860平方米)。其中,后备种猪舍1栋(621平方米)、妊娠舍2栋(1025平方米)、空怀舍1栋(621平方米)、公猪舍1栋(621平方米)、产房3栋(6个单元,1537平方米)、保育室3栋(6个单元,1435平方米)。新建仓库1栋(600平方米)。新增设备包括产床140套、保育床140套、单体限位栏300套。1.8项目总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该项目投资总额344万元人民币,其中土建及配套工程费

3、用投资256.7万元、设备投资46.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24.28万元、预备费用16.22万元。本项目所需投资中,企业自有资金244万元,中央投资100万元。1.9建设期限:两年(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1.10效益分析*省*食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新增销售收入1215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总额344万元,实现新增利润160万元。年新增出栏良种母猪3000头,新增供应瘦肉型商品猪4500头。该项目完成后,*食生猪养殖基地可实现年产良种母猪7000头,高品质的瘦肉型商品猪20000头。一方面有助于推进*省优质瘦肉型猪繁育体系建设,扩大商品猪生产能力,促进宿迁及苏北地区的生猪品种结构调整和良种

4、推广;另一方面可以将*集团的市场优势、品牌优势、先进技术、管理模式与*县丰富的农业资源进行对接,提高当地农民养猪水平及养猪利润,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可为带动相关人员创业和就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值备注一主要技术指标1主要建设内容1.1土建工程平方米64601.2田间工程亩1.3仪器设备台(套)5802主要设备台(套)580其中:进口设备台(套)3建设期年2二主要经济指标1总投资万元3441.1工程费用(土建、田间、仪器设备)万元303.51.2工程其它费用万元24.281.3基本预备费万元16.222资金筹措万元34

5、42.1中央万元1002.2地方万元2.3自筹万元2443年运营成本费用万元80三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1.1总固定资产额万元3441.2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万元3441.3新增运行收入万元12151.4新增服务能力和功能年新增出栏良种母猪3000头,新增供应瘦肉型商品猪4500头。2社会效益2.1项目受益人群、受益面60户2.2农户年增收元200002.3提供农民就业人数人253生态效益见下文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编制依据2.1项目由来及必要性2.1.1项目背景我国是农业大国,养殖业是我国传统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养殖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农民通过养殖致富,农村通过发展养殖业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2006

6、年我国生猪出栏6.81亿头,比上年增长了3.03%,猪肉产量5224.9万吨,比上年增长了4.3%。猪业规模化、区域化和产业化进程呈现出加快发展趋势,2005年全国生猪规模化饲养水平达到42.75%。生猪优势生产区域开始形成,2005年我国生猪产业带10省区的猪肉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5%。尽管我国的养猪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相当一批养猪企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养猪业整体的生产力水平、产业运行质量以及猪肉产品安全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以母猪年提供生猪头数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我国生猪出栏率为135.39%(2006年出栏生猪6.81亿头

7、,2005年底存栏5.03亿头),而发达国家一般可达到160%以上。生猪每千克增重比美国和欧盟多消耗饲料1千克左右。每头母猪年提供猪肉1023千克,美国在1800千克以上。虽然我国生猪存栏和猪肉产量都接近世界总量的50%,但猪肉出口不到我国猪肉产量的1%(2006年世界猪肉出口贸易532万吨,我国27万吨,不含活猪出口港澳地区172万头)。我国猪业的发展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依靠投资扩大规模增加产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适合市场需求的瘦肉型猪种依赖国外进口,新品种研发与推广能力差,综合竞争力不强;满足猪业发展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良种繁育体系还未形成。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隐患严重。非法使用瘦肉精等

8、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兽药残留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养猪生产安全的疾病,特别是重大疫病、非典型的传统疫病以及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类疫病的控制形势不容乐观,发生在2006年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影响,使养猪人刻骨铭心。猪业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协调也日益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在一些养殖集中地区,尤其是大城市郊区,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控制难度和治理成本不断加大。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农业面临的竞争环境非常激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80%,但与国外高效农业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农业经济结构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矛盾越来越突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分别出台了扶持农业的多项政策,

9、对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推广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非常重大。发展优质瘦肉型良种猪生产是国家、省发展畜牧业的首项重点工作,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促进新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更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省食品集团充分利用*地区的资源优势,通过本项目实施,投资兴建地方良种猪开发与规模养殖基地,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全面提升生猪品种质量,提高生猪养殖综合效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省市畜牧产业发展规划。2.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2.1.2.1推进宿迁及苏北地区的优质瘦肉型猪繁育体系建设的需要。*省是生猪产销大省,苏北地区是生猪主

10、产区。近几年,由于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滞后,生猪品种较差,导致山东、河南大批优质瘦肉型猪迅速抢占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加强优质种源基地建设,扩大大型母猪企业制种、供种能力,建立、完善优质瘦肉型猪良种繁育体系,已成为改良宿迁及苏北地区生猪品种,提升猪肉品质,重新占领国内外市场的当务之急。2.1.2.2利用当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需要。*及其周边地区农业资源丰富,以玉米、小麦等粮食生产为主,这些都是优良的猪饲料来源。因此,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可以更多地消化、利用本地生产的农副产品生产廉价饲料,发挥当地猪种优势,降低养猪生产成本,提高养猪效益。2.1.2.3促进*

11、集团苏北养猪基地的进一步扩张,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集团是*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新建生猪扩繁场可显著提高公司生猪生产能力,缓解猪源紧张的压力,使*集团的产业链更加完善,提高猪源的自给率,同时优质生猪的生产可提升集团的冷却鲜肉及肉制品销售,扩大销售半径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满足消费要求的市民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2.1.2.4促进养猪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养猪产业是我省生猪主产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现金收入和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瘦肉型猪具有生长快、饲料报酬率高、生产瘦肉多,经济效益高。一般比二元杂交猪日增重提高200多克,饲料报酬率提高30

12、%,胴体瘦肉率增加810个百分点。饲养一头三元杂交优质瘦肉型猪比二元杂交猪可增效70100元。因此,培育规模较大、设施配套、管理先进的种质龙头企业集团,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加快猪种改良,提升我省生猪品质,已日益成为我省养猪增效和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2.1.2.5全面实现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的必然要求。根据全国畜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肉类产量将达到8400万吨,年递增约1.6%。当前,养猪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小规模分散饲养正在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转变,猪业正处于从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养猪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3、提高养猪生产水平以及猪肉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养猪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2.2项目区建设目标项目完成后,年新增出栏良种母猪3000头,新增供应瘦肉型商品猪4500头,形成年产良种母猪7000头,高品质的瘦肉型商品猪20000头的生产能力,并且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项目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1215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总额344万元,实现新增利润160万元。2.3建设条件2.3.1项目区基本情况2.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位于*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南滨洪泽湖,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北邻沭阳县,

14、西南与泗洪县交界,西与宿城区接壤。2.3.1.2自然环境状况*位于北温带南缘,近海无山,地势低平,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性气候区。冬季干冷,夏季湿热,春季温暖,秋季清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较长。年均气温14.2左右,年均日照2215.9小时左右,年均降水量906.2毫米。总地势西高东低,属黄淮冲积平原。地面相对高程大都介于12米-17米之间,京杭大运河横穿*东西50公里,成为天然的“分水岭”。运河以南,北高南低,境内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运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皆属沂、沭水系。*交通十分方便,京杭大运河、徐淮公路和兴建中的徐、宿、淮、盐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泗沭公路纵贯南北;淮沭新河、新长铁路穿越东北部边境,南有洪泽湖,北有六塘河、大涧河,物资集散、运输均较便利。2.3.1.3资源优势*县是农业大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商品猪基地县、国家级养羊示范县、山羊板皮基地县,农业基础雄厚,如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十分丰富,实施生猪规模养殖项目,可就地消化粮食,转化为生猪饲料,减少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3.2项目区现状*县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万亩,总人口96.83万人,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