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3)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539723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6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6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总课时16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和工业分布特点。2.进一步了解有关区际联系、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3.正确认识本区内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相互协作关系等等。4.通过地图使学生认识本区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分布与河流、地形、陆上交通、自然资源等的相互关系,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分布密度的差异;认识本区不同地区的差异。5.通过分析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经济辐射的作用,认识区际和区域内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6.通过对长江沿岸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它

2、们之间进行协作,相互促进的方法和途径。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2.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事实,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正确分析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和工业分布的特点。2.通过地图,分析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3.从图中指出沿江地带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点。4.正确认识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中下游地区的差异和协作方法、途径。教学难点1.分析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2.从图中指出沿江地带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点。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江的纽带和发射作用的知识,认识到河流

3、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在长江河流沿江地区,许多城市的形成也要归功于河流,例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就与长江的关系密切。今天,我们就要讨论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问题。教师:我们都知道在长江的沿江地带,从上游到下游的大城市依次有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那么,这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如何依托长江的?其他沿江地带的城市分布情况与这四个城市的关系又怎样呢?让我们首先来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教师:下面请大家根据“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图,按小组分别研究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四个城市在长江中的分布情况,讨论这些城市的分布与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周围地区的其他哪些条件有密切的关

4、系?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教师:好,下面请大家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每组同学可以指派代表到讲台来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也可以几个人上来,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学生:分小组展示成果。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的汇报很好,充分展示了我们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也体现了我们比较高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大家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些结论:1.重庆位于四川盆地、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上,是长江和汉江、京广线与长江的交汇处;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有京沪线和长江交汇,临江近海,距入海口380公里左右;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有长江的最后一个支流黄浦江和京沪线、沪杭线等交汇,又是沿海地区。2.这四个特

5、大城市是本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本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3.在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密度大。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总之:长江是这些城市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生命线。沿江地带的城市(板书)教师:不仅如此,长江还为这些地区的经济支柱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地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下面,我们继续了解本区主要的工业地带及其分布、特点等知识。另外要请大家进行讨论学习,我们提供讨论的主题:1.本区主要的工业基地的分布与城市的关系如何?2

6、.本区工业基地的主要类型与哪些条件关系密切?3.各工业基地从规模大小、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有哪些区别等。这次我们的资料是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如:“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分布图”“长江沿江矿产资源分布图”,主要的工业城市、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等。学生:分组学习主要的工业基地、主要的工业城市、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等等。教师:请学生就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发言:(略)教师总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略)其实,就长江沿江地带本身而言,在不同的地区也存在有不同的地区优势和差异,在本区内部,也有一个如何加强区内协作和联系的问题,课文中就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活

7、动,我认为比较好,请大家来讨论一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讨论课文P83的“活动”。教师:请大家来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法和建议,供学生参考)本课导学:(略)学生研究学习的资料包括教师提供的有关地图、课件、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等,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对其中负责讨论上海的小组要提醒他们注意课文中的活动安排,请他们将上海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推动作用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介绍时要重点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展示时,要求他们注意使用地图和有关课件、资料等,可以多人合作。要求学生能从图中指出主要的工业基地,指出“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主要包括的城市。要求学生考虑形成这些工业基地和工业走廊的主要原因。可以将这个活动作为课堂讨论的内容,也可以将其作为课下讨论的话题,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时间来灵活掌握,但一定要求学生能提出书面的解决方案并在班级进行交流。板 书 设 计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沿江地带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