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选修6课时作业 第1章 第2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539454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中图选修6课时作业 第1章 第2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中图选修6课时作业 第1章 第2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中图选修6课时作业 第1章 第2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中图选修6课时作业 第1章 第2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中图选修6课时作业 第1章 第2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中图选修6课时作业 第1章 第2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中图选修6课时作业 第1章 第2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时作业(二)一、选择题下图中四个箭头反映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几个过程,据此回答12题。1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图中哪一过程的过失行为()ABCD2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沿海水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赤潮”,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因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ABCD【解析】第1题,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的不当行为。第2题,“赤潮”的发生是由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水中大量排放含磷、氮的废水所致。【答案】1.C2.D3下列工程中,对上海地区酸雨侵害起减缓作用的是()A西气东输B苏州河治理C南水北调D沿海防护林【解析】酸雨的形成,源于燃烧煤等矿物不断向大气中

2、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西气东输可改变东部能源结构,必然会减少因使用煤炭而排放的硫氧化物量,从而减低酸雨危害。而苏州河治理可减小水污染,南水北调可减缓北方用水紧张状况,沿海防护林建设可防止海风侵袭。【答案】A读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45题。4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5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并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类环境问题是()A甲 B乙 C丙D丁【解析】第4题,从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的分布来看,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酸雨危害集中在四川盆地、珠三角、长三角及浙江、福

3、建沿海等地;西南地区、横断山区森林锐减;水体污染严重的地区是长三角、太湖流域等地。第5题,森林锐减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量减少,并使多种生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答案】4.B5.C2016年6月17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的主题为“防治荒漠、利国惠民”,积极推进防沙治沙事业,共建美丽中国,实现绿色中国梦。据此回答67题。6土地荒漠化属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A BCD7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A风力作用强的地区B流水作用强的地区C风力作用弱的地区D流水作用弱的地区【解析】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带在干旱多风和疏松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度利

4、用土地等因素,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风沙活动及土地退化。可见,土地荒漠化属于次生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破坏,主要发生在风力作用强的地区。【答案】6.D7.A读漫画现代女娲补天,完成89题。8该漫画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全球气候变暖B臭氧层的破坏C酸雨D光化学烟雾9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碳B人类活动释放氟氯烃化合物C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汽车排放尾气【解析】第8题,“补天”说明大气中出现了空洞,即臭氧层空洞。第9题,大气中臭氧量的减少,一是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二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人类使用空调、冰箱时释放的氟

5、氯烃会大量消耗臭氧。【答案】8.B9.B10读下面漫画,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解析】应为环境污染引发的水污染。【答案】C二、综合题11全球变暖导致北极熊饥不择食大熊吃小熊。下图为英国摄影师珍妮罗丝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特群岛拍摄到一组北极熊为填饱肚子,不惜同类相食的照片。该组照片显示北极熊面对冬天食物减少,对年幼的熊仔“痛下杀手”。罗丝说,“当我们的船还未靠近时,我一开始还以为它在捕杀海豹,靠近一看,才震惊地发现是一只幼小的北极

6、熊幼崽。”对于北极熊而言,海冰的锐减,猎物的减少,捕食同类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为了生存,它们已经别无选择。随着全球温度继续上升,这种现象可能会更加频繁。(1)由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北极熊捕食同类的现象?(2)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全球气温上升的人为原因及造成的危害。(3)联系自身实际,探究我们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解析】本题以北极熊饥不择食大熊吃小熊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答案】(1)全球气温上升,北极地区海冰锐减,适于在寒冷地区生存的北极熊的猎物减少。(2)成因:燃烧矿物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毁林。危害: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淹没;导致生

7、态系统的破坏;可能导致自然灾害增加。(3)倡导低碳生活;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加大对二氧化碳的吸收。12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A处,则表示_,表示_;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表示_,表示_。(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3)分析导致图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第(3)题,D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答案】(1)水土流失毁林开荒土地退化(荒漠化)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