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53933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我国资本市场仅有十几年的历史,信用体系并不完善,风险防范能力有限,在融资融券业务全面铺开后,采取证券金融公司主导的集中信用模式的可能性较大,由证券金融公司专门向券商提供融资融券服务,以加强对信用交易的监管与控制。截至目前我国尚未设立相应的证券金融机构,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及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的业务增长点将随着政策松动而不断涌现,银行之间相关业务市场份额的争夺也将日益激烈。一、融资融券业务模式国别分析:分散授信与集中授信并存由于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是一种信用交易,目前国际证券市场融资融券普遍采取了外部信用的模

2、式。证券公司在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过程中,其资金和证券有限,往往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证券公司可以根据需要向银行或专门设立的证券金融公司借款或借券,从而形成转融通机制。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国家都根据自身金融体系和信用环境的完善程度,采用了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转融通模式,概括为三大类: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集中授信模式和以台湾地区为代表的双轨制模式。(一)分散授信的市场化模式中,并未成立专门的证券金融公司作为全球金融市场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信用体系十分完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度一体化,这给美国采取市场化融资融券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投资者进行信用交易时,向证券

3、公司申请融资融券,证券公司直接对投资者提供信用。而当证券公司自身资金或者证券不足时,证券公司直接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或者回购融资,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短缺的证券。这种市场化模式下,证券公司能够根据客户需求,顺利、方便地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调剂资金和证券头寸,并迅速地将融入资金或借入的证券配置给需要的投资者(参见图1)。图1美国融资融券业务模式资料来源:根据作者整理(二)集中、双轨制授信模式的实现依赖于证券金融公司的创设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证券金融公司,向需要资金或证券的证券公司进行转融通。应当说,证券金融公司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在证券信用交易制度方面的一项创新,是在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

4、尚未发育成熟的特定背景下所产生的一项制度。事实证明,证券金融公司在这些特定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1.日本、韩国集中授信,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处于整个融资融券业务的核心和垄断地位从日本的集中授信模式看,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处于整个融资融券业务的核心和垄断地位。在日本的集中授信模式下,由证券金融公司而不是证券公司自身来联通货币市场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融资融券的中介,证券金融公司控制着整个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和节奏(参见图2)。图2日本融资融券业务模式资料来源:根据作者本人整理韩国也采用了高度集中的模式,仅设立了一家证券金融公司。韩国证券融资公司,成立于1955年,是目前为

5、止韩国证券融资唯一专门机构,是韩国证券信贷的主要来源(参见图3)。图3韩国融资融券业务模式资料来源:根据作者整理2.台湾地区实行双轨制,证券金融公司处于寡头垄断地位在台湾地区证券公司中,部分拥有直接融资融券许可证的公司可以给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并可以从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而没有获得许可的证券公司只能接受客户的委托,代理客户的融资融券申请,由证券金融公司来完成融资融券的服务。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既可以通过证券抵押的方式从证券金融公司获得资金,也可以将不动产作抵押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机构融资,因此证券金融公司并不是资本市场和货币资金市场之间唯一的资金通道,而是专门以证券质押的方式获取资金的

6、特殊通道(参见图4)。图4台湾地区融资融券业务模式资料来源:根据作者整理二、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备战融资融券业务开展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将是一个渐进推动的进程,当前在融资融券初期,商业银行尚不能从事转融通业务,业务局限于资金存管及代理清算业务等方面,由于初期融资融券规模较小,因此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相对有限。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这类业务的开展在未来将给银证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新的业务增长点将随着政策松动而不断涌现,银行之间相关业务市场份额的争夺也将日益激烈。因此,银行业不仅要立足当前,还要放眼未来,研究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商业银行积极准备融资融券业务带来的资金存管和清算业务

7、量增加我国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规定,证券公司经营融资融券业务,应当以自己的名义在商业银行分别开立融资专用资金账户和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资金账户(参见图5),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银行的资金存管和代理清算业务。图5融资融券业务涉及的账户情况资料来源:根据作者整理获得融资融券业务存管资格银行的银证业务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扩大,形成强者更强的局面。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将引发有融资融券需求的客户向有业务经营资格的券商和银行转移,优质客户将进一步向这类券商和银行集中,而其他券商和银行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二)商业银行积极展开与融资融券相关的业务对接第一,完善托管业务。融资融券服务可为托管业务客

8、户提供更完善的增值服务,有利吸纳更多新客户,从而推动整体托管业务量及资产值的扩大。第二,对公司业务的影响。目前,券商的自有资金运用主要有自营业务、购买债券、新股申购等,而在融资融券推出后,有试点资格的券商就会将较多的自有资金用于为客户提供融资,存入银行的资金会有所减少。第三,尝试在理财产品设计中引入信用交易机制。目前商业银行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的理财产品,主要是与信托公司合作的新股申购信托理财产品。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商业银行可以尝试在新股申购时引入信用交易机制,扩大新股申购的资金规模,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三)商业银行利用融资融券推出的契机,把握前所未有的银证合作机遇面对融资融券业务推出

9、后券商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商业银行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获取资格券商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在资金价格、融资支持、客户营销、创新合作等方面予以最大化资源倾斜,争取新增信用交易客户的第三方存管资金和清算业务,同时也可与此类券商开展联合营销,通过优惠措施吸引非创新类券商的第三方存管客户的证券账户向此类券商转移。银证合作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优质客户资源共享。能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投资者必然是优质客户,这部分高端客户资源将成为各银行、券商关注的焦点,银行需要与证券公司合作加深在优质客户资源共享及共同开发客户方面的合作,这有利于促进银行理财业务的拓展。我们预计,随着融资融券业务逐步扩大,新一轮优质客

10、户资源的争夺将更加剧烈,银证竞争格局面临再一次洗牌的机遇。第二,客户授信与征信合作。证券公司首先要建立对客户的授信评级体系及风险监控系统,并要对客户进行授信审核,而对于银行来说,一方面已有完善的制度与评级体系,同时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证券公司与银行进行授信合作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四)商业银行密切关注证券金融公司的介入机会,挖掘转融通业务为银行带来的业务机会和利润增长点当前我国试点管理办法虽暂未提及银行介入转融通业务,但未来商业银行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根据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证券金融公司的运作经验,我国发展转融通的路径将是组建35家证券金融公司,形成转融通的寡头垄断格局。1.搭建机构平台,积极参

11、与发起。根据海外证券金融公司的运作经验,证券金融公司的出资者一般都有银行参与,从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证券金融公司的组建模式来看,商业银行均参与其中,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可能通过参股证券金融公司介入证券信用交易的转融通业务,以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我们预期会由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大型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证券金融公司,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证券金融公司组建政策动态的研究和跟踪,积极寻求可介入的机会。2.应对市场变化,拓展业务机会。证券金融公司的产生将成为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证券公司及证券金融公司的融资需求将会

12、对现有的同业拆借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未来同业拆借市场上的一部分券商授信业务将有可能转由证券金融公司来完成,因此,未来商业银行应调整资金运用策略,应对同业拆借市场格局可能的变动。3.创新盈利模式,提高收入水平。随着证券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地位的上升,商业银行面临的“脱媒问题”将逐步加强,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从日、韩及台湾地区发展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向证券金融公司提供融资业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国一旦转融通业务放开,银行将可以向证券市场提供资金融通,这将是一块很大的“蛋糕”,这会为银行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探讨把握机会,优化资产结构,不断突破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五)融

13、资融券业务对银行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随着我国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研究业务收益,还应充分考虑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第一,杠杆放大效应更加复杂。证券信用交易将通过银行信贷融资放大银行的信用规模,所带来的虚拟资本增长比一般信贷引起信用扩张的乘数效应更为复杂。第二,抵押证券大幅贬值风险。证券金融公司以证券为抵押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抵押证券的价值和证券市场相关度很大,当市场出现极端情况时,证券市值可能会面临大幅下滑的风险,银行需要考虑通过强行平仓来保证自己资金的安全。第三,第三方存管流失的风险。我国一旦设立证券金融公司,原本可以由银行提供的第三方存管职能可能会被证券金融公司取代,商业银行应充分评估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对其现有业务份额的潜在影响。因此,对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在积极跟进业务的同时,要把握风险点,优化资产组合,在稳健、审慎经营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完善风险控制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