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536467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备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公司及国有控股公司领导人员任期内的地区、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评价、鉴证其经济责任履行状况的行为。本文论述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及因素,并在此基本上提出了防备措施。核心词:经济责任审计 因素 风险 防备审计成果为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任用干部提供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和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完善而产生的,这种经济监督手段层次较高,需要我们高度注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和因素(一)审计外部因素导致的风险、现阶段各大公司

2、和政府部门领导人均是先离任后审计,这样增长了审计工作难度,同步也提高了风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党政重要领导干部和国有公司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五条规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可以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领导干部不再担任所任职务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工作与组织人事工作衔接有难度,特别是此前年度委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一半以上都是离任审计,较多地浮现了“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这就会浮现责任难以追究、“新官不理旧账”的状况,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难度较大,使经济责任审计对离任

3、领导缺少约束力,审计的效果和震慑作用有所减少。2、 被审计单位提供虚假会计资料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根据必须以真实的会计资料和有关内容为准,许多评价是靠数字说话的,一旦浮现虚假的会计资料,那么真实审计成果就差距非常大。近年来虚假会计信息不断浮现,因此审计人员稍有疏忽,就会浮现“假账真审”,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导致判断上的错误,这样别说是发现问题,也许连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的基本状况也难以反映,在这样状况下出具的审计结论,只能成为别人推卸责任运用的工具。(二)审计内部因素导致的风险1、审前调查不充足,制定的实行方案不精确形成审计风险。不搞或没有搞好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单位的

4、规模、内设机构、重要业务、财务状况等基本状况没有作认真理解,以至审计范畴、审计重点、审计时间和人员配备等拟定不当,在这样的基本上草率编制实行方案,没有具体的审计措施和手段,审计范畴、重点等内容都笼统带过,对实际工作未发挥指引和控制作用,带来审计风险。2、审计评价脱离审计内容形成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部分是审计评价。目前国内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即 “人情”评价、“超职权范畴”评价以及“空洞”评价。如“某某领导人亲自抓经济发展、工作措施得力”、“某某领导人在抓筹划生育方面成绩突出”、“遵守财经法纪意识浓厚、避免了财政违法行为的发生”等等,这些工作总结性的评价已为审计人员所习惯

5、,但对审计工作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的评价使得审计报告缺少严肃性,容易导致审计超职权范畴,甚至也许把审计部门送上“被告席”,不仅影响了审计的形象,也带来了巨大的审计风险。3、审计手段局限形成的审计风险审计部门的手段重要是对被审计部门提供的会计及有关资料的审核来发现并查证问题,但目前许多违法违纪问题均在会计资料中被修改抹去了,或者是用审计手段难以取证,就更别说查深查透,如索贿受贿、收受回扣等问题,必须由有关执法执纪部门运用特殊手段才干查清。4、界定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有很大的难度形成的审计风险。经济责任的界定是指界定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原任职责和现任职责,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等。一方面虽

6、然行政重要领导本人无违纪违规行为,浮现任期内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时,也不好界定其应承当的责任。另一方面离任者的个人行为和领导班子的集体行为,也难以界定个人所起的作用大小,不能冒然划分经济责任。5、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达标形成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承当任务存在相对矛盾。经济责任审计波及的内容很广,特别是波及到县(市)长这一层面的经济责任审计时,就规定审计人员既要精通财务知识,又要懂基本建设知识,具有查账技能且还要具有政策法规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宏观的经济管理能力等,审计工作的质量受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制约和影响。目前大多数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配备以财务人员为主,人员的专业性较强,但综合素质的

7、提高不是短时间能完毕的,这就也许浮现不同审计人员就同一审计事项也许刊登不同的审计评价,审计的权威性受到了威胁。二、防备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方式: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除严格执行审计署制定的相应的审计规范外,还应注意采用如下方式规避审计风险。(一)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筹划制定前,加强与经济责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沟通,尽量安排任中审计,这样既能引起被审计领导的高度注重,又能减少审计风险。(二)建立健全审计承诺制度,对的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是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会计资料与否真实、完整、对的,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对的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必须建立健全审计承诺制度。应注意见两点:一

8、是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使被审计单位明确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必须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不能让审计承诺制流于形式,对实行了审计承诺,但仍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单位,必须严肃从重惩罚。(三)注重审前调查工作,制定周密的实行方案。在开展审计前,要搞好审前调查,注意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状况、财务制度的选用状况等,以拟定被审计单位的单薄环节,对的评估审计风险,在审前调查的基本上,制定审计实行方案,明确审计分工,拟定审计重点,力求把审计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四)加强业务把关,严格三级复核制度。在审计报告形成后,审计组长、业务科、审理部门要加强对审计报告的把关,要把好事实关、法规关,切实做到事实清晰、定性精确、解决惩罚合适。(四)加强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减少审计风险的主线。一方面要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要在审计队伍中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另一方面要加强上岗培训,使审计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知识,并且具有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第三要深化后续教育,改善既有审计人员的知识构造,使她们逐渐成为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高手、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审计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