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简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536084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简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简介苏霍姆林斯基( 1918-1970),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世界著名教育家。1918 年 9 月 28 日苏霍姆林斯基诞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 1926 年他进本村小学上学,1933 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入克列明 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1935 年,17 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返回母 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从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他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勤奋地充实 自己的知识,并向别的教师请教,以获得更多的经验。他用四年的时 间完成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函授班的学业,接受了高等师 范教育,获得了中学教师证书。在函授学习期间,他结合教学工作实 践,从思想深

2、处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从而更加热爱并忠诚 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为农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1939 年 9 月至 1941 年 7 月,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完全中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 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这为他广泛探讨和研究教育理论提供了有利条 件。卫国战争开始后苏霍姆林斯基以政治指导员的身份上了前线。在 战争中他身负重伤。伤愈后他重返教育岗位。起初任中学校长,不久 调往家乡任区教育局长,全力以赴投入战后恢复学校的工作。苏霍姆 林斯基热爱教学第一线的火热的生活,因此提出了回学校工作的申请。 1947 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从此他就一直在这一岗位上勤 奋地耕耘,直至1970年

3、9 月 2 日去世,历时23年。其间,苏联各地 的许多师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甚至波尔塔瓦师范学院院长,他的 学位导师也亲临帕夫雷什,动员他去基辅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 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苏霍姆林斯基深信,要当好一名校长,就必须一天也不脱离学生 和教学。他明确地提出了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 去。他身为校长,还兼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该班学 生毕业。他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殷切地期望他们每个人,不管聪明还 是愚笨,健康还是体弱,品德优良还是有 精神创伤,都成为优秀的 公民。他认为,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 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

4、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因此,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 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的研 究对象。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三千七百多人,他还为每个学 生写了观察记录。他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 探索各年龄期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他坚持在教 学第一线工作,担任一门课程(语文、物理或历史等学科)的教学, 像其他教师一样批改学生的作业。他把到教师中去,发现教师,帮助 和培养他们,看作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他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去听 课,对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分析,在连续听了十几节课后进行整 体剖析。他

5、为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与他们谈话,要求他们多写多读学 术性文章;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 精神生活。他把全校教师团结成一个优秀的教师集体,这是帕夫雷什 中学取得成功的有力的保证。帕夫雷什中学原本是一所极普通的农村 十年制学校,由于苏霍姆林斯基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和试验,使之不 仅成为苏联的优秀学校,而且被看作当代世界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把全部心血倾注到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上。他在工作岗位上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 了副博士学位。他以帕夫雷什中学为实验基地,同时也广泛研究其他 学校的经验,孜孜不倦地钻研教育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

6、究 教育的新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他全面探讨 了普通教育的各个领域,提出了使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苏霍 姆林斯基虽然英年早逝,但仍给教育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 一生撰写了 41 篇专著、600 多篇论文、1000 多篇共儿童阅读的童话 小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他的重要著 作大都已译成中文。他的主要著作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生的精神世界、青年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和青年 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 100 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伦 理学文选、(中译本:做人的故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其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荣

7、获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奖,该书与它的姐妹篇公民 的诞生一起又获乌克兰教育协会一等奖。这两部书及其给儿子的 信,被辑成 三部曲(中译本:育人三部曲),综合地阐述有 关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年轻一代共产主义教育的一系列问 题,是苏霍姆林斯基生前最后一个时期所著的主要的、在许多方面讲 是纲领性的著作。从育人三部曲中可以清楚地认识苏霍姆林斯基 的教育体系和他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品格。苏霍姆林斯基逝世 后,苏联教育部和乌克兰教育部分别编选了五卷本和三卷本的苏霍 姆林斯基教育文集。他的著作生动地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真实情况, 是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艺术概括、提高和再现,因此被称为 活的教育学

8、、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本人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 1957 年他 39 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 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 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 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 1968 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 6 月被选为全苏教师 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 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和世界教育史册。这本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是一篇传记体人物小说,不是学 术专著,甚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物传记。但是,本书的作者曾亲临 帕

9、夫雷什中学,和工作、学习中的苏霍姆林斯基亲密接触,并与之促 膝长谈。因此,尽管是一篇小说,但它还是能够比较忠实地再现了苏 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人生。而且,由于它是艺术地再现苏霍姆林斯基的 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具有感染力,可读性更强,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农家庭,52 岁的一生中,35年 献给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事业,其中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23 年。任帕 夫雷什中学校长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验,让这所农村中学成了 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实验园地。他不仅影响了一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还通过他的实验,他的著作,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他一生著作甚丰,有四十一部专著,六百多

10、篇论文,一千多篇童话和 故事。他的论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相继在我国翻译出版的 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 中学、要相信孩子、给儿子的信、公民的诞生等。这 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甚至在他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和世界 知名学者之后,他还始终留在农村学校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苏霍姆林斯基深信,要当好一名校长,就必须一天也不脱离学生 和教学。他明确地提出了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 去。他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殷切地期望他们每个人,都成为优秀的公 民。他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学习,探索各年龄阶段学生的个 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

11、学生达三千 七百多人,他还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 担任一门课程(语文、物理或历史等学科)的教学,像其他教师一样 批改学生的作业。他把帮助和培养教师,看作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 他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去听课,对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分析,在 连续听了十几节课后进行整体剖析。他为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与他们 谈话,要求他们多写多读学术性文章;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了 解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和精神生活。他把全校教师团结成一个优秀的 教师集体,这是帕夫雷什中学取得成功的有力的保证。帕夫雷什中学 原本是一所极普通的农村学校,由于苏霍姆林斯基不懈地进行教育改 革和试验,使之不仅成为苏联的

12、优秀学校,而且被看作当代世界著名 的实验学校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把全部心血倾注到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上。他在工作岗位上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了 博士学位。他以帕夫雷什中学为实验基地,同时也广泛研究其他学校 的经验,孜孜不倦地钻研教育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教育 的新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他全面探讨了普 通教育的各个领域,提出了使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苏霍姆林 斯基主张个性和谐发展,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他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苏霍姆林斯基是千万教师的偶像。 如果说,在这之前,我们对他的崇拜是因为经常听到他的名字,而肃 然起敬,那么,我们还希望在更多的了解他之后,于崇拜之上多些亲 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