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53505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中部地区继安徽皖江城市带、湖南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区后的第3 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我省继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第二个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建设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为中部地区特别是 农产品主产区科学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荆州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根据批复,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 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产

2、业发展环 境;着力发展循环经济,防止落后产能易地扩张,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优化产业空间 布局,引导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工 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努力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 秀示范区、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区、跨区域合作与产业转型发展的综合实验区和湖北 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金字招牌”,将给荆州的跨越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荆州 又该如何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示范区的范围包括哪些?将怎样规划这些示范区?晚 报记者为您一一解答。示范区范围:主体区+辐射带动区湖北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分

3、为主体区和辐射带动区。主体区为荆州市全境,土 地面积 14067 平方公里,2010 年人口 664 万人;辐射带动区范围为荆门市、仙桃市、潜江 市、天门市全境,土地面积1.95 万平方公里,人口723.6万人。示范区总面积3.36万平方 公里,占湖北省的18.1%;2010 年常住人口1210.5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368.29 亿元,分 别占湖北省的21.15%和 14.83%。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速13%按照初步规划,“十二五”期间,示范区GDP年均增速13%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3%以上。承接转移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

4、重由 6%上升为 12%。居民人均收入明显增长,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公 共服务。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 15%,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指标达到国家和 省要求,主要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初步建成功能合理、 系统完善的生态安全格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步入 协调发展的轨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到 2020 年,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规模显著扩大,经济发展方式实 现根本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居民收入水 平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低于城

5、镇居民收入增幅,实现全社会更高 水平的社会保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两型”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 较大规模,人水和谐理念深入人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更有力保障,环境质量 得到全面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步规划:构建一主四区产业布局科学编制示范区规划。坚持转型发展、“两型”引领、重点突破、统筹发展的原则,重 点构建“一主四区”的产业布局。即以荆州市为主体区,荆门、潜江、天门、仙桃为辐射区; 形成以江南高速、长江黄金水道、汉宜高速(318 国道)与汉宜铁路复合运输通道、武荆高 速和长荆铁路复合运输通道等四条交通动脉为横轴、以襄荆高速(207 国道)、荆岳铁路、 随岳高

6、速等三条交通动脉为纵轴的“四横三纵”的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带。强化政策保障。要在国务院28 号文件制定的政策基础上,借鉴兄弟省市推进承接产业 转移工作的经验和措施,结合湖北实际,尽快出台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对外开放等方 面的优惠政策,举全省之力支持示范区创建工作。优化承接条件。适应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的要求,加快构建外通内畅、便捷高效、功能 完备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升能源、信息、通关等保障配套能力,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现有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为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金融服务、土地管理、户籍制度、人才 引进等方面的改革,加强法制、诚信和人文环

7、境建设,建立由省发改委牵头的务实高效的协 调推进和检查监督机制,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制度保障。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示范区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承接产业转移工 作,同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强与安徽皖江、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合作。承接重点产业1. 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纺织印染服装产业、家电工业、造纸工业、森工产业、建材工 业、橡胶塑料工业。2. 农产品加工产业。包括粮油加工业、棉花加工业、畜禽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3. 化工产业。包括盐化工、精细化工、农用化工。4. 装备制造业。包括汽车零部件产业、石油石化装备制造、通用机电设备制造、金属制 品加工。5. 战略性新兴产业。

8、包括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 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6. 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业、特色旅游业、金融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端商务 业。示范区布局以国家级的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联合沙市经济开发区和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 建设核心示范区。将松滋、石首、公安、洪湖、府场、监利、江陵等开发区以及辐射带动区 范围的荆门、天门、潜江、仙桃相关开发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区。到 2015 年,核心示范区企业数、规模以上企业数、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级产业集群数和就业人数, 均比 2010年增加一倍以上;各集中示范区的上述指标,均比2010 年增加一倍左右。主体区

9、布局:“一核七区”的空间结构示范主体区承接产业转移,以长江为主轴,以交通干线为依托,以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为 载体,进行布局和谋划,重点形成“一核七区”的空间结构。“一核”:荆州核心示范区荆州中心城区是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聚集区,特别是承接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 业的优先区域。依托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沙市经济开发区和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建设承 接产业转移的核心聚集示范区。促使荆州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努 力建设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江汉平原经济文化中心,交通发达、产业繁荣、人水和谐、 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大城市。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加速建成汽车零部件、机电产业、精细化工产业、

10、生物工程产 业、纺织印染服装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设立国家级稀有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规 划建设江南新区,为承接产业转移开辟广阔的空间,也为荆州实现从临江城市向跨江城市的 转变打下基础。沙市经济开发区:利用明显的区位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轻 工机械、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打造全国知名的石油机械产业基地、区域性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同时,形成造纸及纸品加工产业集群。“七区”:各县市集中示范区“七区”实行错位分工,走特色发展之路。各县市经济开发区依据自身条件和产业基础,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综合交通运输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不同重点的承

11、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区。石首集中示范区:以石首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在楚源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打造 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同时,形成森工木业、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洪湖集中示范区:以洪湖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利用丰富的水产资源,打造湖北乃至全国 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同时,形成以农产品深加工、纺织、化工为主体的主要产业。府场集中示范区:以洪湖府场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发挥石化装备加工产业的优势,进一 步做大做强化工填料、压力容器、环保设备、机械配件等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松滋集中示范区:以松滋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将白云边酒业打造湖北乃至中南地区最大 食品饮料产业基地。同时,形成矿山机械、

12、建材等产业集群。公安集中示范区:以公安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新生源等企业;同时,形成以生物工程新医药、新型塑料、光纤、电缆、农副产品深加工为 主体的特色产业。监利集中示范区:以监利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福娃集团为龙头打造大型粮食加工基地, 积极发展以森工木业等为主体的特色产业。江陵集中示范区:以江陵工业园为载体,在不断壮大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基础上,打 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轻工、纺织为主 体的特色产业。辐射带动区布局:荆门、天门、潜江、仙桃4 个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区荆门集中示范区:以荆门经济开发区和荆门高新技术产业

13、开发区为载体。以李宁工业园 为依托,进行李宁服装、运动鞋、运动器械制造,承接体育用品产业转移;以中航特飞所技 术为支撑,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以中集(宏图)能源装备生产基地为龙头,发展机械装备 产业;以福耀玻璃为龙头,发展新型建材;以“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设立为契机,发 展环保产业。同时,稳步发展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天门集中示范区:以天门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依托东风、神龙汽车工业,着力支持东风 华泰(天门)铝轮毂有限公司400 万只扩规项目,构建汽车零配件产业板块;着力引进以纺 纱、织布、服装鞋帽为主的生产加工及辅料生产企业,打造纺织服装产业板块;着力吸纳泵 阀业主进入园区,形成泵阀产业集群;以益泰等医药化工企业为龙头,打造医药化工产业板 块。仙桃集中示范区:以仙桃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湖北迈亚为龙头,建设全国性的纯棉高 档面料生产基地;以仙隆化工为依托,建设生物农药生产基地;壮大机械、纺织服装、无纺 布卫生材料和包装材料、医药医疗制品、食品饮料、化工等支柱产业。潜江集中示范区:煤化工和盐化工为基础,延伸发展硅化工;以液化气和油田轻烃为原 料,生产烯烃产品并延伸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以产业为基础进行精深加工,发展各种精细化 工产业;积极引进光气化工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