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改理论知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534122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论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论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论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论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论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论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新课改理论知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新课改理论知识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理论知识 1、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流向具体目标? 第一、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 第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第四、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第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

2、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4、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春华师生关系。 5、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那些转变? 第一、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 第二、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 第三、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6、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第一、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的合作。 第二、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三、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7、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那些新的技能? 第

3、一、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 第二、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 第三、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8、怎样用新观念教新教材? 重视单元教学目标。 无论语文还是数学等哥们学科,新教材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大胆取舍,紧扣重点,重点抓住了,难点也就容易突破,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避免面面俱到。 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就是要让学生组成一个完整的学法系统,形成科学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法指导放在第一位,帮助学生分解、整理和归纳学习方法。 强化教学的反馈意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与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的

4、了解、反省,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基于这一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增设批改课。在批改课上,除了学生的练习作业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自我检查、教师或学生的自我评价、师生一起处理遗留问题,明确新的任务等等。从人们的思维习惯出发,可以把批改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步,进行这一步时,可以让学生采用写批语的方法。第二步,回报交流。第三步,巩固提高。学生可以采用写日记的形式,谈经验,谈教训,巩固并提高单元学习的教学效果。 9、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

5、缺陷越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纲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1)、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2)、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教师既要提

6、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 3)、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演讲朗诵,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4)、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

7、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5)、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 10、 让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性学习,是不是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 目前,我们有些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生怕惹上“越俎代庖”之嫌。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落实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理念,教师必须让出讲坛,这样才能显

8、示课改的彻底性,这样才能表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是与时俱进。 其实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不排除教师的讲,关键时刻教师的讲是必要的,关键是看教师怎样讲。教师讲应是精要地讲,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和“点讲”。有些知识,教师不讲,学生就不明白。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错误的东西,教师不引导,不点拨,不讲解就不行。否则就像韩愈所讲的“其为惑也,终不解也。”语文教育大师袁蓉几十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当教师的不要怕讲,在学生迷茫时,该指点迷津就指点迷津,该旁敲侧击就旁敲侧击;当学生不懂时,该理直气壮地讲就理直气壮地讲。 11、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 首

9、先进行“学习需要的分析”,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然后进行“学习目标的阐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接着依次进行“教学设计”和“成果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论对教学设计的前期工作进行修改完善。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五大基本要素。 对于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理解,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将整体性的教学设计过程分解为诸多要素,主要是为了便于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并掌握和发展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技术。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和整体功能出发,保

10、证“目标、学生、策略、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 二是应该认识到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过程,涉及到的如环境、学生、老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老教师能用好信息技术吗? 12、老师能用好信息技术吗? 网上大量的信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每位教师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不少老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感到困惑,要不要用、能不能用、该怎么用,成为老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那么老教师应怎么样用呢? 首先,在观念上要转变。要了解信息时代的教学与过去的教学存在的巨大差别

11、,要知道学生学知识的渠道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发展,要承认在掌握信息、更新知识上计算机技术的巨大作用,要明白计算机技术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其次,在技术上要学习。要从最基本的学起,教师要掌握的上网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的使用都不是高难度的,只要肯学,年龄不是障碍,知识不是问题,只有为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学习,才能不断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才能应对现代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才能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更好地体现,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三,在习中要放得下架学子。目前学校中青年教师是使用网络信息和多媒体教学的生力军,老教师要充分借助这支生力军,放下自己经验丰富、老资格的架子细心向他们去请教,可以采取结对子、一

12、帮一等形式与青年教师结成同盟。 第四,在使用中要选择。不是所有的课都要用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另外有的课也可以用我们以前通常使用的幻灯机等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工具,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工具,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13、新课程改革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综观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现阶段课程评价改革的实际,我们可对这一评价理念做一下理解: 1、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2、从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以过程的评价。 3、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4、在评价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

13、确、公正,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以原有状态的改进。 5、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6、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7、在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14、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什么事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审美情趣、思想

14、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洽。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15、在教学中如何落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基本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或是由语言文字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16、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着眼于动态生成的观点,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触犯”的。 第二、课堂不再是完全预设“计划”的课堂,他应当具备符合“市场经济”的特点 第三、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深刻的变化 第四、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