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橡皮泥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534038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捏橡皮泥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捏橡皮泥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捏橡皮泥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捏橡皮泥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捏橡皮泥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捏橡皮泥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捏橡皮泥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捏橡皮泥教案捏橡皮泥教案捏橡皮泥教案教材分析:捏橡皮泥本是课本上所没有的内容,但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的一堂活动课。它也和吹泡泡的课型基本相似,主要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与同学玩当中学会他人的长处,发掘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融入了各种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知不觉地走进学习氛围,主动参与活动。学生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对动手的事物有浓

2、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玩、喜欢活动、喜欢无拘无束地进行游戏。因此让学生捏橡皮,学生的热情是很高的,而且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是挺适合的。 2、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大脑中储存了大量的事物形态。了解了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而且他们也已经具备了想象思维的能力了。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改革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开手脚,主动参与学习、展示真实的自我感受。最好是通过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周围的游戏活动来带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本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这个想法,我又采用了多种学科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活动课形式,以辅助语文教学,使其更形象、更富有学科之间的联系性。教

3、学目标: 1、能发挥想象,自己捏出一些图案,增强动手能力。2、能用上“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3、能通过联想,说说你捏出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它在干什么或者可以干什么?开拓思维,让想象插上翅膀。4、在活动中,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课前准备: 录音磁带、投影片。 捏好的橡皮泥、火柴棒(或牙签)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1、猜一猜,这盒子里是些什么东西?2、教师出示一些捏好的橡皮泥图案,让学生观看。3、看了这些图案,你想知道什么?4、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它是怎么捏出来的?它是怎么样的?它在干什么?它可以干什么?激趣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地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自己

4、说出来本次活动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学习的机会。二、游戏练习说话: 1、教师指定一种图案让学生捏(冰糖葫芦) 2、学生自由游戏,活动开始伴有活泼轻快的音乐,当音乐声停止活动就结束。一边说一边捏,要求用上“我先接着最后”的句式。(以下也-相同)播放音乐,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潜在的激情,调控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做到收放自如,不留痕迹,使过渡自然 3、抽几位学生上台一边捏一边说。 4、句式训练。 我先把橡皮泥分成一块一块,大小差不多的小块 接着把每块橡皮泥揉成( )的 最后我用牙签把它们( )地穿起来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最后归于语言文字上的统一规范,但在统一

5、中追求个性化 5、这样捏出来的橡皮泥是怎样的呢? 你看,( )的( )被我捏出来了。 6、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图案捏橡皮泥。要求一边说一边做(伴音乐)活动与语言训练有机结合,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在游戏中,动手活动中增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三、自由活动(捏橡皮泥)(伴音乐)1、你还能捏出其他东西吗? 用上:我捏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它可以干什么,它在干什么。2、活动开始,四人小组合作。在低段学生中,渗透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发挥学生想象,珍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给学生留下自由空间四、说话训练:1、学生自由回答以上问题。2、根据句式说话:(1)我们组的同学捏了很多图案,有( )、有( )、有( )。(2)我们组的同学捏了很多图案,有( )的( )、有( )的( )、有( )的( )。语言文字的统一规范,同样追求个性化,并通过“我们组的同学”这几个字贯穿与加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五、整体练习说话:把上面几个问题连起来说话,四人小组讨论自由说,指名说。以上几个问题都是层层深入,由浅到深,在学生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每个环节中都以“活动自由说话句式说话”的线索进行教学六、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捏的图案画下来,并写出你是怎么捏的,然后利用想象,把它编成一个故事。结合多种学科的教学形式,综合在语文课中,用美术形式加强巩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提出思维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