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末化学测试题(一)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529917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期末化学测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期末化学测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期末化学测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期末化学测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期末化学测试题(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期末化学测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R 1、C12、N-14、0-16、Na-23、Cl35。5、K 39、S-32、Cu-64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B 、探究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COG用活性炭等自制简易净水器D 、探究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2、下列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A工业生产上利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B 、用C102对自来水消毒G利用石墨制成金刚石D、石灰石高温煨烧制二氧化碳3、我们知道菠菜中含铁,“铁”指的是A、单质 B 、元素 C 、分子 D 、原子4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喜旺纯牛奶B .澄清石灰水C .稻花香白酒 D .娃哈哈蒸储水5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天然气B .煤 C .乙醇 D .石油6 .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A 0) B- )7 .已知铝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由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 AlO B . Al 203C . AI3O D . QAl 2A、分解反应中反应物可能是单质B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微粒C 2g氢气与8g氧气完全反应一定生成10g水 D 、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13 .生活中使用下列器具,获取的能量是由化学

3、反应得到的是微波炉 燃气热水器 电炉 酒精灯 太阳灶A.B , C . D .14 .小强通过计算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但通过实验所得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小强继续进行下列探究,其中不可取 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的数据和理论上的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15 .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包含关系: 厂、交叉关系:并列关系:_ cni 00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A.化学方程式的书写:B.体温计的消

4、毒:氧化水加热分解:HgO 3:阖g+O 2 T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Q -总堡 _Fe3Q硫在氧气中燃烧:S+O2= SO2在火焰上灼烧片刻在沸水中煮2030 min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C.家用燃料的使用:D.现象的解释:发现家中天然气泄露,马上打开换气扇 为防止煤气中毒,将一壶水放在煤炉上 为了方便,将液化石油气钢瓶中的残余 液体,倒入下水道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之间有间隔 糖是甜的,醋是酸的:分子/、同,性质不同 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 可以再分17.卜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16.下列表述完全正确 的是A

5、BCD9 .为保护我市优美的环境,构建“和谐石家庄”,小强向市政府提出了如下几条建议:大力发展燃油汽车的数量,提高城市现代化程度;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工业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推广使用卫生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方便居民生活;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可取的是:A. B . C . D .10 . 2006年5月24日,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 (成分中含有氧化钙)开始浇筑,其水化过程的反应是 CaO+2O =Ca(OH),为了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水化放出的热量使坝体温度升高,技术人员在 仓内埋设了许多管道,一旦温度升高,则通水冷却.下列说

6、法中错误 的是 A.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包含化学变化B .混凝土是混合物C.混凝土的水化过程中吸收热量D .钢筋混凝土凝固以后才变得坚硬11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一种新型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为G3H6ONCj,它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损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K粉中含有盐酸B.盐酸氯胺酮由五种元素组成C.盐酸氯胺酮分子中,C、H、Q N、Cl的原子个数比为13: 16: 1:1 : 1H盐酸氯胺酮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8.奥运会火炬燃料为丙烷,其化学式为C3H8,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中,与事实不符的是A.由碳、氢

7、两种元素组成B .含有4个氢分子C.相对分子质量为 44 D . 1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19. 常温下,某气体可能是由SO、N、C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 SO2N2、COSO、N2SO、COSQ、N2、COA B C D 20. 区别下列物质所用两种方法有错误的是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操作方法A二氧化碳和氮气石灰水燃着的木条B氢气和氧气充入气球燃着的木条C水和酒精闻气味点燃D硬水和软水肥皂水煮沸二、我会填空(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计28分),21. (5分)利用化学知识,可以防止生活中一些不利现象的产生:为

8、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做 试验;为防止彩色照片褪色,可将照片塑封(用塑料薄膜封闭)鼻 的是隔绝 ;2005年哈尔滨发生严重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有关部门利用大量活性炭使水净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为保证安全,凡是可燃性的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气体的 。不是经常使用的锁,开启时往往比较困难,可向锁眼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便容易开启,这 是因为。22. (1) ( 7分)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粒子或物质:氮元素 , 2个氢原子 , 镁离子 , 2个氢分子, 碳酸钠,硫酸亚铁 , 2个俊根离子 。(4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向过氧化氢中加入黑色二氧化镒粉末一2

9、3. (2分)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人A、B两个瓶中,A瓶内装有CO和Q的混合气体,B瓶装有CO气体,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瓶; B瓶。24. (2分)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黑火药的爆炸可用以下式子表示其反应物和生成物2KNO+3C+SK2S +M+3X则X的化学式为 ,如果你配制火药,那么 KNQ C、S这三种原料的质量比是: 时,才能使火药燃烧最充分。25. (3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曹操率百万大军乘船横渡长江,声势?大,却被周瑜的火 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请用燃烧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周瑜用“火箭”射

10、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使木船着火.则木船是燃烧条件的、木船又与空气接触、还需 .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烧得更旺。26. (5分)已知A、B、C三种纯净物均含有氧元素,而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化学反应中转化 关系:A可生成B,A也可生成C, B可生成C,你认为A、B、C可以是你熟悉的哪三种物质,写化学 式 A B C ;写出 B反应生成 C的化学方程 式:。三、我会实验(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计22分)27. (10分)现有下图所示仪器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上:;若收集气体丙时只能用E装置,则可推知丙的性质可能有 28. (12分)小

11、强以木条为基本原料,进行了如下一系列探究实验:对木条组成的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点燃干燥的木条,在火焰 上方罩用冷的烧杯一会儿烧杯内壁用水雾产生。木条中一定含有元素继续把火焰靠近烧杯底部一会儿烧杯底部出现一层黑色物质木条中一定含有兀素小强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木炭燃烧也需要消耗氧气,所以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强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 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 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他认真分析后 ,得知实验失 败的原因是。小强将集气瓶

12、中的细沙改为水,并按右图装置重复上述实验,出现了倒吸现象,写出有关的 化学方程式。小强还发现倒吸的水量未达到集气瓶内原剩余容积的1/5,(倒吸后,液面与A处还有一小段距离),原因可能是 。小强继续将集气瓶中的水换成一种溶液,也按右下图装置重复上述实验,不仅有倒吸现象,液面还可以达到A处,写出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上述实验现象还体现了氮气的相关性质,其中两点是:四、我会计算(计10分)29. (4分)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 (化学式为GHNONa因能增加食品的鲜味、促进食欲而成为家庭常用的调味品。 湖北名牌“大桥”牌味精,其谷氨酸钠的含量可达90%以上。据此我知道:谷氨酸钠的相对分子

13、质量是;一袋包装为50g的“大桥牌味精中,含谷氨酸钠的质量不少于g.30 . (6分)氧化铜和木炭的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 25。4g铜,计算原混合物中 氧化铜和木炭粉各多少克。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 。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氧气可选用装置 或。实验室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为 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甲和固体乙的混合物来制取气体丙,则制取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八年级期末化学测试题、答案1-C 2-A 3B 4-D 5-C6-A 7 B 8 D 9 B 10 C11A 12-D 13-C 14-B 15C16D 17 D 18 B 19-C 20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