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点滴体会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528617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朗读点滴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朗读点滴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朗读点滴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朗读点滴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朗读点滴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朗读点滴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朗读点滴体会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充分体现了“读”对培养学生语文功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风格,使之受到知识的熏陶和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够培养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听觉和写作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读”出发,把“读”贯穿于学全过程,使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程理念得到落实。下面就朗读的教学,谈谈我的点滴体会:一、创设情境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浓厚的教

2、学氛围,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让学生愿学、乐学、争着学。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或让学生配画外音。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找来关于“桂林风景”的录像,让学生在画、音的熏陶下,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大自然的伟大。我在一旁观颜察色,发现学生已全身心融入这个情境中,便对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导游,为外宾介绍介绍。”于是,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学生:“首先要熟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读出自豪感。这样,外宾才能受到感染”。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顿时,整个课堂变得活跃了,同学们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真正做

3、起“导游”来。最后还进行比赛,看谁是最佳“导游”。二、激发情感每一篇文章无不包含着作者的强烈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并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使理解与朗读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讲作者亲眼看见战友邱少云被烈火包围直到壮烈牺牲的情景。这是一个多么感人、多么悲壮的场面啊。文章中处处无不饱含着作者无比悲痛的情感。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对他们说:“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他的英雄形象表现出来的,邱少云处于极端危险的处境,又是通过“我”焦灼不安的心情来反映的,所以,在朗读时,既要抓住邱少云的神态,从他

4、的外表读出他的内心世界;又要抓住“我”当时紧张、担心、不忍心、不放心和痛心的复杂情感。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个个情绪激昂,把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悲壮场面朗读得极其投入,有的甚至感动得流下眼泪,这就达到了读者和作者思想得到共鸣的效果。三、演示体验对于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文剧中的角色,进行有声有色地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草船借箭一文中,人物对话较多,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时,引导学生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神竹;鲁肃忠厚老实,不知诸葛亮胸中有计,话语中饱含

5、着疑云。先让学生读读、议议、评评,体会不同人物在语言态度上的不同特点,读出不同语气。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地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效果。四、以评促读课堂中,教师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有赛有评,以评促读。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尊重学生。每个学生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朗读水平都有明显差异。在组织朗读时,对复杂程度不同的段落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评读中,教师还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课文作出不同的“解读”,这也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就应该给予肯定,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逐步形成,这也是课程新理念最好的体现。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仅是谈谈我个人的见解。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