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本科适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52828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31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适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适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适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适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适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适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本科适用)(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人力资源管理(本科适用)介绍本课程的情况和过程性环节,强调网上的行考。人力资源导论案例:神驼物资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蒋大奎和陆模1984年考入同一所大学管理工程系本科不久,就十分投契。这对密友成绩都很优秀,尤其英语成绩更为突出。他俩1988年又一起被同一家合资企业招聘,分别在营销和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之后他俩又都考入本地一家大学的业余工商管理硕士班,经过三年苦读,获得了MBA学位。1996年初,他俩觉得不再为洋老板打工,自己出去闯天下,自立门户的条件已成熟,便一起递上了辞呈。首先遇到的难题是资金不足。幸运的是,遇上一位对

2、他俩才华很欣赏的大款李天霁,答应鼎力支持。蒋、陆二人分析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又做过初步市场调研后,决定涉足中、短途公路物资运输。经过筹备,办起了“神驼物资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李先生是大老板,任“董事长”,蒋、陆分任“董事兼正、副总经理”。董事会决定,先小规模试探,买下三台旧卡车,择吉开张。蒋、陆两人既兴奋又不安,毕竟是头回下水,心中没底啊。但他们是MBA,对管理理论是熟悉的,知道应该先务虚,再务实,即先制定公司文化与战略这些“软件”,再搞运营、销售、公关等这些“硬件”。他们观察本地公路运输服务业,觉得竞争者虽多,但彼此差异不大,不见特色,这正犯兵家之大忌。“神驼”必须创造自己独有的特色!经仔细

3、推敲,决定“神驼”就是要在服务方面出类拔萃,这指的是货物运输的质量(完好率)、及时性和低成本。他们为公司拟定的企业精神是四个字服务至上。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适当的人来保证。蒋、陆二人觉得在这创业阶段,公司结构与人员都必须贯彻“少而精”原则,为此,组织结构只设两层,他俩都不要助理和秘书,直接一抓到底。分配上基本是平均的,工资也属行业中等,但奖金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部分奖金不发现金,改取优惠价折算的本企业股票。基层的职工只分内、外勤,外勤即司机和押送员,内勤则是分管职能工作的职员,他们的岗位职责并不太明确,而是编成自治小组,高度自主,有活一起干,有福一同享,分工含混,可多学技能知识,锻炼成多面手。

4、这种设计会带来两个他们已预计到的问题:一是工作很累,忙起来简直不分昼夜,也没有周末休假,尤其是他们俩自己。但他们并不在乎,说:“反正年轻,劲使不完,身体累不垮,创业维艰嘛。”二是职工们必须有极大自觉性,高度认同公司的价值观与目标。为此,他们在选聘职工时十分仔细,精心考查,单兵教练,一定要文化高的,有理想主义色彩和创业精神的。好不容易选出了十个人,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小学教师,共青团干部,还有个别是复员军人。蒋、陆两人轮流向他们介绍公司的宗旨和目标,说明这是一种值得一搏的尝试,不接受这些的请另觅高枝。头大半年确实很辛苦,但似乎是得大于失的。这种团结一致、拼命向前的气势和决心,确实使“神驼”服务质

5、量在用户中一枝独秀,口碑载道。本来是派人上门招引用户,半年下来,反是用户来登门恳请提供服务;用户们还辗转相告,层层推荐。“神驼”的业务滚雪球似的增长,蒋、陆二人已有些应接不暇了。在开业将近一周年的某个晚上,夜阑灯尽,蒋、陆二人刚歇下来喘口气时,他俩都意识到公司必须扩大了。这本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规模大了,业务量不仅增多,而且性质上复杂起来,原有的两级式扁平结构应付得了吗?但要招新人,去哪儿能找这么多有这种“书呆子傻劲”的铁哥儿们呢?若降低录取标准,新来的人还会吃这一套吗?再说,如果结构复杂化,分工细了,层次多了,原来那种广而不专的“多面手”们还能胜任吗?蒋“总经理”和陆“副总经理”默默地陷入了

6、沉思。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一)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最早在康芒斯的著作中提到过,但真正接近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人力资源概念的,是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首先正式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的。德鲁克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想表达传统人事管理所不能表达的意思,他认为,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开发利用,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人力资源是资源的一种,是以人为载体的资源,是存在于人体中以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倾向等为具体表现的经济资源。目前对于人力资源概念的理解中有两种倾向,一是倾向于能力或素质,认为

7、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人体中的生产能力或身心素质;另一种理解倾向于人口,认为无论对于国家、社会或企业,人力资源是推动其发展的具有体力和智力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这两种理解有其共同的一面,即都强调了人力资源与人体的不可分割,还有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于能力或素质,因此我们更倾向于第一种理解。人力资源有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的数量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定义。微观的数量是指企业现在员工(包括雇佣的适龄员工和年老员工,但不包括即将离开的员工)以及潜在员工(欲从企业外部招聘的员工)两部分组成。宏观的数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现实的人力资源数量和潜在的人力资源数量,前者包括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

8、人口,后者包括失业人口、暂时不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和其他人口。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它受先天遗传、营养、环境教育和训练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可以用健康卫生指标、教育和训练状况、劳动者的技能等级指标和劳动态度指标来衡量。人力资源的质量是由劳动者的素质决定的,劳动者的素质包括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如图1-1所示。图1-1 劳动者素质(二)相关概念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概念有人才资源、人力资本等,这些词汇经常出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中,正确理解并区分这些概念有助于规范人力资源的管理。1人才资源。“人才”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在理论上十分规范的范畴,

9、目前有很多不同的解释。通俗地说,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叫做人才,其核心含义是:比他人或前人具有更优秀的整体素质和更高的创造能力,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可能利用的资源进行创造性劳动,为企业、社会、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价值的人。人才具有七个方面的特征:(1)在企业中属于少数,一般可用“二八定律”划定;(2)具有高度创造能力和工作能力;(3)善于运用能力、高标准地完成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4)为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者所期望、寻求的人;(5)可以激励他人工作热情、创造力的人,可以为公司带来大量稳定、长期业务的人;(6)有突出贡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与价值)、组织和管理者不愿意失去的人;(7)对组织目标

10、实现负有最重要责任的人。从人才资源的概念与特征看,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一部分,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人力资本。人力资本这一提法更多的出现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而人力资源则更多的出现在管理学之中。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等创立的,并凭借这一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这一概念:首先,人力资本是附着在人本身这种载体上的各种综合因素的集合,而不是载体本身,它是靠后天的投入获得的,并可以带来经济价值;其次,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具

11、有共性,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维持需要花费成本,投入生产领域可以带来财富的增长,并且也具有稀缺性;第三,人力资本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如人力资本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人力资本在使用过程中的增值性,人力资本的异质性等。董克用等人认为两者有三个区别:一是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不同,人力资本和社会价值是因果关系,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价值是由果溯因的关系;二是两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不同,人力资本关注的重点是收益问题,人力资源关注的问题是产出问题;三是两者的计量形式不同,人力资源是一个存量概念,人力资本是一个兼有存量和流量的概念。笔者认为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更多的不同是出现在

12、不同的领域中,人力资本常出现在经济学中,而人力资源则常出现在管理学中。(三)人力资源的特征人力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种,具有与一般经济资源共同的特征,主要有:第一,物质性,一定的人力资源必然表现为一定数量的人口;第二,可用性,通过人力资源的使用可带来价值的增值;第三,有限性,人力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其载体具有生物的有限性。但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有着不同于其他经济资源的特征。1附着性。从人力资源的概念知道,人力资源是凝结于人体之中的质量因素的总和,必须依附于一定数量的人口之上,虽然人力资源不等同于人口本身,但却不可脱离人这一载体。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源所有权的天然私有的特性,使得人力资

13、源管理成为一门独特的管理学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必须通过对人的激励与控制才能实现。2能动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是指人在生产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在生产关系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具有主观能动性,同时具有不断开发的潜力。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包括几个方面:(1)人具有意识,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人可以有效地对自身活动做出选择,调整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2)人在生产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是支配其他资源的主导因素;(3)人力资源具有自我开发性,在生产过程中,人一方面是对自身的损耗,而更重要的一面是通过合理的行为,从而得到补偿、更新和发展,非人力资源不具有这种特性;(4)人力资源在活动过程中是可以被激励的,即通过提

14、高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动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5)选择职业,人作为人力资源的载体可以自主择业,选择职业是人力资源主动与物质资源结合的过程。3双重性。人力资源既具有生产性,又有消费性。人力资源的生产性是指,人力资源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人力资源的利用需要一定条件,必须与自然资源相结合,有相应的活动条件和足够的空间、时间,才能加以利用。人力资源的消费性是指,人力资源的保持与维持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财富。生产性和消费性是相辅相成的,生产性能够创造物质财富,为人类或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条件;消费性则能够保障人力资源的维持和发展。同时消费性也是人力资源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消费性能够维持人的生计,满

15、足需要,提供教育与培训。相比而言,生产性必须大于消费性,这样组织和社会才能获益。4时效性。人力资源的时效性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内因是指人力资源的载体人的生命所具有的周期性,只有当人处于成年时期并投入社会生产活动中,才能对其开发利用,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当人未成年或老年时,或其他原因退出劳动领域时,就不能称其为人力资源了。外因是指人力资源所表现出的知识、技能等要素相对于环境和时间来讲是有时效性的,如果不及时更新就难以满足外部条件变化的要求,另外人力资源如果长期不用,就会荒废和退化。人的知识技能如果得不到使用和发挥,就可能会过时,或者导致人的积极性消退,造成心理压力。5社会性。人力资源不同于其

16、他经济资源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社会性,具体表现在未来收益目标的多样性和外部效应的社会性方面。对于其他资源来讲,具有纯粹的自然属性,并不需要精神激励的手段,而人是社会的人,人力资源效能的发挥受其载体的个人偏好影响,除了追求经济利益之外,还要追求包括社会地位、声誉、精神享受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多重目标,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其效能的发挥不仅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产生许多社会性的外部效应,如人的素质的提高会增进社会文明程度、保护并改善自然环境等。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征人力资源管理有宏观层面的管理和微观层面的管理之分,宏观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从社会经济的范围来定义的,微观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从具体经济组织的角度来定义的,本书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后者。(一)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保证以有效的方式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