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528191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故事教学作为真实性任务型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更好的运用故事教学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做法。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动机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数学学得很糟糕,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因此,对教师来说,找出激励学生动机的办法是极其重要的。故事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可以两全其美的好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是有一种真实性的任务教学方式,它对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有着多种多样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可以用高

2、斯的故事导入,高斯是德国著名的大科学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100=?这下可难倒了刚学数学的小朋友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正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可这时,却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101,+5=101,50+51=101,而像这样的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X50=5050。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只要我们动脑筋,我们一样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故事百听不厌,即使同一个故事讲上多遍,他们也不会厌烦;

3、同样地,在课堂上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了,要学的也就自然而然听进去了。因此,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故事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方法。二、巧设疑问,深入挖掘故事材料,创设故事情境教师应具备深入挖掘故事材料的能力,深入挖掘故事材料还意味着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与故事话题相匹配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务活动。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做主人翁,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用“猴妈妈分饼”的故事教学:一天,猴妈妈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她先把

4、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大猴子1份。二猴子看见了,嚷着说:“1份太少了,我要2份。”于是,猴妈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份,给了二猴子2份。三猴子一看,急着说:“我最小,我要3份。”猴妈妈听了,便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份,给了三猴子3份。当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教师设问:“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猴妈妈这样分公平吗?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满足猴子们的要求的?如果四猴子要4块,猴妈妈该怎样分呢?”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学生精神愉悦,又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越

5、燈三、利用故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化难为易在二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下面是林林家一季度的水表。四月五月六月月末水表读数(吨)242249261林林家5月份用水多少吨?6月份呢?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水表上的数字并不是指当月所用的水,是一个月一个月累积而成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用了20分钟讲完此题,可效果并不理想。该怎么办呢?后来教师尝试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在某个时间里会下黄金雨。有个老汉听说后,急匆匆的跑去了,临行前只带了一个杯子。说来也巧,老汉到那的第一天就接了20毫升的黄金雨(教师边说边用杯子演示),第二天又接到了黄金雨(教师继续演示,水升到35毫升处停)老汉很得意的

6、说:“今天我接到35毫升的黄金雨了!”你们说老汉的话说得对吗?为什么?学生的一下子明白35毫升的黄金雨是第一天和第二天合在一起的,求第二天应该用35-20毫=升1。5然后再教学以上例题,告诉学生水表的原理和老汉接黄金雨的一模一样的。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轻而易举的突破了教学难点。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乐于听,乐于思考,并从中受到启发,启迪了思维,化简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四、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情景,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加减混合运算一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情景。师:同学们,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生:听说过。师:今天,就让这个故事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大家

7、看屏幕,孙悟空拿着金灿灿的金箍棒开始出发了,一个筋斗云,看见了什么呢,啊!一个女妖怪,这个女妖怪身上有三道题,谁能最快把这三道题算出来,就可以把这个妖怪打死了,你们愿意打死她,快点救出唐僧吗?生说愿意。师出示速算题:(略)生速算出答案。学生每正确算出3道题就会过一关,孙悟空继续往前,分别打死老太太、老头子,直到救出唐僧。在课的开始,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及连加、连减的速算,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全的基础。并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故事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都能

8、保持集中注意力,保持较高的数学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五、利用故事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年级数学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嘟嘟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他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上学总是迟到,这一天,嘟嘟奶奶就给他买了一个闹钟,可他第二天到学校还是9时了,迟到了1时,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听到这里,同学们都皱起了眉头,我让大家说一说,嘟嘟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批评嘟嘟做事不应该慢吞吞,上学不应迟到。那我们上学应该怎么做呢?紧接着我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应该怎么做。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不学嘟嘟,要按时到校,学会自己看钟表,这时

9、,那些经常迟到的同学也认识到了错误,决心按时上学,再也不迟到了。通过这节课,从学生的数学现出发,利用故事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学生的现实情况相联系设计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及彼。使学生认识到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这样做往往比传统的说教学更让学生乐于接受。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故事教学,确实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更愿意接受数学、更乐于学习数学、更喜欢学习数学。可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由被动或消极接受转变为自发和主动参与,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运用故事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积极性,也能体现数学学习的工具性和交际性等特点,还可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语言能力,故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神奇的教育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