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52789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第一章个体行为与管理一、知觉与行为(一)定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脑产生的对刺激物整体属性达到反映。(二)特点: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三) 效应:1第一印象效应或(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以点带面效应);3近因效应(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4.定型效应(社会刻板印象)(四)知觉与管理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问题: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等常常发挥重要影响。措施:面谈情景设计、题目合理编制、主持培训、评分者信度等。2知觉对人员绩效期望的影响 问题:知觉歪曲、不公等

2、。措施:考核量表设计、工作情景评估、主持人培训、360考评等。二、态度与行为(一)定义:态度是个体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或行为的倾向。(二)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意向成分(三)组织行为学关注的态度: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度;组织承诺三、个性与行为(一)定义:个性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人的行为并使他与别人有所区别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二)个性与管理1 根据个性类型合理使用人员,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2 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3 根据个性特点合理设计领导班子的个性结构。四、气质与行为1定义:指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3、。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 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2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型:相当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中的不可遏止型。特点是情绪体验强烈、 来得快、去的也快,精力旺盛,生气勃勃,勇敢、刚强、表里如一。这类人常表现为任性、 粗暴、易于冲动,感情用事。多血质型:相当于活泼型。特点是情绪易外露,也易变化,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活泼好动,亲切、开朗,善于交往,适应性强。这类人常表现为情绪多变、粗心大意,轻浮 散漫、轻率而不沉稳。粘液质型:相当于安静型。特点是情绪反应微弱,心情平静、稳定,心平气和,沉着冷 静,耐心谨慎,自信而善于自我克制。这类人常表现为沉默寡言

4、,反应迟缓,固执、保 守、怠倦,缺乏生气。怯懦、抑郁质型:相当于抑制型。特点是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感情不易外露,稳定细心,善 于体察别人无法察觉的细节和变化,富于想象,同情心强。这类人常表现为温柔、孤僻、敏感、动作缓慢、深沉。3气质与管理:1、依据气质特点,合理安排工作2、人员配置要考虑气质的相辅与互补性3、根据气质差异,采用灵活的管理方法五、性格与行为(一)定义:性格指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性的 行为方式。(二)性格的类型:1向性说:按照人的心理活动和能量倾向于外部或内部,把人的性格分 为内向型和外向型。2. 独立一顺从说:根据一个人的独立性程度可划分为独

5、立型与顺从型或依赖型。(三)性格与管理1、认识到性格是影响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2、改进领导方式,培养职工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3、了解职工性格,合理安排工作六、能力与行为(一)能力的概念: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二)能力的种类: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2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3心理能力与体质能力(三)能力与管理1. 合理选材,量才录用2人的能力要与职务相匹配3. 注意能力互补4. 用人的关键是发挥人的能力5. 有效地加强员工能力培训6. 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选择制度七、情感与行为(一)情绪与情感1概念情感:人类社会中产生的人对一定事物的态度体验,人们通过知觉、思维等反

6、映客观事 物,这是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伴随着认识过程,人们还会产生喜、怒、哀、惧、爱、 恶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情感。情绪:是情感的外在具体表现,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它直接指向人或物。2情绪和情感的差异联系:情绪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并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对事物的态度和 体验。区别:情绪是对生理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由事物的表面现象引起,带有冲动性和易变性。情感则是对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由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引起, 很少有冲动性。(二)情绪和情感对行为的影响情绪和情感的积极作用:个体的动机加强,努力程度提高,工作绩效改善。 情绪和情感的消极作用:个体工

7、作的动机减弱,努力程度降低,工作绩效下降。(三)情绪和情感:管理中的应用组织中沟通前的“情绪调动”: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创造融洽的气氛。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正性情绪促进工作绩效,适当的负性情绪同样可以促进工作绩效。“情感投资”管理方式:创造条件改善个体的情绪和情感。第三章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一、组织承诺的概念个人对于某一特定的组织的认同与投入之强度,并期待继续留任该组织且接受组织文化的一种态度。二、组织承诺的结构1情感承诺:是个体对组织的认同程度。 员工由于对组织价值观、 目标的认同和深厚的感情, 而对组织所形成的忠诚并努力工作的程度。2连续承诺:是个体为组织连续工作的要求,是一个累计的维度。

8、员工为不失去已有职位和 多年投入所换来的待遇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工作。3规范承诺:受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规范约束而形成一种承诺感。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不 断被灌输或强调这样一种观念或规范:忠诚于组织是会得到赞扬和鼓励的一种恰当行为。人们之所以留在组织中是由于他们愿意(情感),有需要(连续性),或是感到应该如此(规 范化)。三、组织承诺的类型:感情祇诺个体特征.工作待征、颔导战员关系.角色特征.组粗结构 特征规恭承诺t曼救育的程度、歧和的可能性、投人的爹少、福利囚索、所 韋握拽*的应用范国筹理畑承蓉魏导的信弁、领导的匚作导向行为、受教育程復、晋升满慑 等员工的工龄、社公舍平交换态度*领昴的信任等

9、机会承诺:组职对生霜的支持、组织的可莊赖性、员工的社会交换感憧 等三、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一)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组织承诺对离职的影响:组织承诺是员工离职的最主要原因,其影响强度大于工组满意度和薪酬满意度。2组织承诺对效率的影响:组织承诺(特别是情感承诺)对员工工作行为的积极影响不容忽 视。(二)提高员工组织承诺的措施1、通过招聘甄选合适的员工2、通过内部晋升来培养情感承诺3、通过培训和宣传来培养情感承诺4、通过沟通和支持来培养组织承诺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群体的要素:(二 )人际关系:指社会人群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确立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与 行为上的各种关系。(三

10、)规范1.群体规范: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的活动目的所确立的,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规范是对人的行为的某种制约,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2群体规范的四种类型:A绩效方面的规范 B形象方面的规范 C.社会交往方面的规范 D.资源分配方面的规范3群体规范的功能:群体支柱、评价准则、对群体成员的约束、行为矫正功能4规范的诱导与控制:强化群体规范时的原则,削弱群体规范时的手段(四)地位:地位是指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是别人对群体或群体成员的位置或层次的一种社会性界定。(五)凝聚力:凝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的因素:罰体用模与人內效率的关玉(六)

11、规模:1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2群体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3.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二、群体内行为(一)概念由于群体规范的影响, 当个体行为与群体发生矛盾时,就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 “压力”,迫使人们产生顺从群体的行为。(二)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三)影响从众的因素1、 情境因素:团体的规模;团体的凝聚力(人际关系、亲密程度)(群体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之间的依恋性、意见的一致性以及对群体规范的从众倾向就越强烈。)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高地位着影响低地位者;个体地位越低,越容易发生从众行为。成长的文化背景(集体主义的国家和地区比个人主义的欧美国家更容易从众,更容易

12、服从规范)2、 个人因素:个体特征:高焦虑者容易从众保持自身独特、强烈控制的欲望的人不易从 众性别差异:女性更随和,更容易从众(三)从众行为的二重性1积极作用:(1 )帮助管理者实现预定的目标;(2 )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3 )有助于维持正常运转;2消极作用:(1)抑制创造性;(2 )容易使决策出现偏差;(3 )可能给组织造成重大的损失;3从众行为与管理:(1)引导和造成从众行为的技巧 形成一种积极的舆论气氛,给员工施压 让个人屈从于群体规范 有意暗示他人讲出领导意图,然后加以肯定 树立典型的榜样人物(2)避免和消除从众行为的技巧 创造宽松的气氛,让大家畅所欲言 提高个体认知能力 领导者避免

13、舆论一边倒 尽量不讨论群众利益关系问题 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四)从众理论运用:顺从技术1“登门槛”技术:泛指一切在提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较小要求,从而诱使他 人对较大要求接受性增大的现象。2留面子技术: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提出一 个较大的要求3过度理由效应:指的是外在的理由取代人们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 为由内部控制转为外部控制的现象。三、群体决策的优缺点:1. 有利的影响:(1 )集体审议和判断,可产生数量较多的方案,有可能使被选方案的正确程度和满意度提 高。(2)有利于组织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协调各种职能,增强各部门的合作

14、。(3)群体成员如果是由各不同利益集团或群体的成员组成时,可激发其参与和实施决策的 积极性,还可协调各方的意见和分歧。(4 )决策群体使权力分散。2. 不利影响:(1 )耗时费钱(2)在最小共同基础上的妥协,形成决策的折中性(3)权力和责任的分离(4)少数人的专制四、群体决策方法:1脑力激荡法(头脑风暴):多用于创新活动基本规则:延迟判断、建议数量多多益善。人数:6-12人不许评价!一一 要到评估阶段才能进行评价越多越好! 重数量而非质量异想天开!一一说岀能想到的任何主意见解无专利!一一 鼓励综合数种见解或在他人见解上进行发挥2德尔斐法:成员不见面成员提岀自己的方案,寄给组织者组织者把整理后的结果反馈给成员成员根据结果再修改方案,寄给组织者不断反复,直到大家意见一致3提喻法(哥顿法):邀请 57人参加;运用类比的方法讨论。4方案前提分析法:不直接讨论有待决策的备选方案本身,而是讨论这些方案所依据的前提。5名义群体法:群体首先进行个体决策。1、讨论前,发表个人的观点2、每个人谈自己的观点3、讨论每一种观点4、每个成员独自对所有观点进行排队6电子会议法:个人的决策通过计算机来反映,在投影屏幕上。优点:匿名、可靠、快速一公司采用此法,使年度计划会从几天缩短为12小时五、群体间行为一一冲突(一)冲突概念:冲突是行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