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职护理学基础题库:给药3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527828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职护理学基础题库:给药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中职护理学基础题库:给药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中职护理学基础题库:给药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中职护理学基础题库:给药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中职护理学基础题库:给药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中职护理学基础题库:给药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职护理学基础题库:给药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给药二、名词解释:1、口服给药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和利用,达到治疗目 的方法。2、注射法: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达到全身疗效。3、皮内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4、皮下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5、肌内注射法: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6、静脉注射法: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7、十字定位法:是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即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侧 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在外上四分之一处避开内 角为注射点。8、划痕法:在无菌操作下,用针头将表皮划破,使微量药液进入皮 内的方法。9、快速试敏法:是应用快速试仪进行的靠过敏试验的方法。10、联线定位法

2、:是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即取骼前上棘和尾骨联线 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点。11、三查七对:是药疗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三查:操作前、 操作中、操作后查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 法、时间。12、颈外静脉定位法: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平 分线上,距顶点0.5cm1cm处。三、填空题:1、药物广泛用于预防、诊断及治疗疾病,而药物的直接执行者是护 士。为了保证合理、安全给药、促进病员的健康,护士必须了解病人 的用药史和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包括作用、不良反应、剂量、用法、 配伍禁忌、给药途径、评估病人。2、药物放置应按内服、外用、注射等分类保管,剧毒及麻药要加锁 保管

3、,用专本登记,列入交班内容。3、服洋地黄类药物的病人,应注意观察心率的变化。4、注射前,护士应先洗手、戴口罩,注射部位皮肤用棉签醮2%碘 酒,以螺旋动作,从中心向外涂擦,直径在5cm以上,然后用70% 酒精以同样方式脱碘后,方可注射。5、药瓶上应有明显的标签,内服药用蓝边;外用药用红边;剧毒药 用黑边。药品应用中英文对照,并标明浓度和剂量,字迹清晰。6、药品要定期检查,凡没有标签或标签模糊,药物已过期、变色、 混浊和变质等现象,均不可使用。7、药物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是操作前、操作中、操 作后七对是对、姓名、床号、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8、给药的途径有口服、舌下含化、吸入、

4、注射、直肠、外敷。9、将下列外文缩写译成中文:qh每小时一次qod隔日一次qid每 日4次am上午hs临睡前pm下午qn需要时12mn午夜im肌注iv静注。10、注射药液之前,须先排尽空气,然后进针。进针后应先抽回血,然后再注入药液。11、同时需注射几种药物时,混合前应特别注意配伍禁忌。12、股静脉注射穿刺点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13、进针后,注射药液前,应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静脉注射 必须回血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肉注射;如发现有回血,应拔出针 头,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14、针头的构造分针栓、针梗、针尖三部分。15、个人专用药,应单独存放,注明姓名、药名、床号、剂量防止 差错。16

5、、发药后,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和医生联系,酌情 处理。17、 各种注射的角度为:iD5、iH30 -40 、im90、iV20。18、各种注射针梗进针的深度为iD针尖斜面、iH针梗2/3、im针 梗2/3、iv见回血进针少许。19、各种药敏试验时试敏液的标准是:青霉素200-400u/ml链霉素 2500u/ml细胞色素C0.75mg/ml普鲁卡因0.25% T.A.T150国际单 位ml。20、当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抗原即与特异性抗体相结合而发生作 用,导致肥大细胞破裂,释放出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血管 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效应器,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 通透性增强,

6、因而出现各种症状,如皮疹、哮喘喉头水肿等,严重时 可引起窒息、血压下降或过敏性休克。白细胞破坏释放出慢反应,可使支气管痉挛加剧。21、血清病型反应,一般用药后7-12天内发生。临床表现和血清病 相似。22、提供吸O2方法有鼻导管;口罩法;面罩法;鼻塞法;O2管道 化装置;O2枕使用法;O2帐使用法。23、蒸气吸入的原理空吸原理。24、手压式吸入时,尽可能较长时间屏住呼吸10min左右,每次1-2 喷,间隔时间不少于3-4h。25、雾剂使用后放在阴凉处处,其塑料壳应定期用温水清洁,待完 全干燥后再吸入气雾剂。26、手压式雾化吸入时严重病例疗效不满意时,切勿随意增加用量, 可遵医嘱适当增加用量与缩

7、短使用间隔时间。27、超声波雾化吸入器水槽内应保证有足够的冷水,若长时间使用, 槽内水温超过50C或水量不足时应关闭机器,换上或加上冷水。28、射流式雾化吸入时,液面不能高于20ml,所用药水温度应低于60C。四、问答题:1、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1)药物因素1)药物用量2)药物剂型3)给药途径(2)机体因素1)年龄与体重2)性别3)病理状态4)心理因素(3) 饮食时药物作用的影响?2、给药中护士主要职责有哪些?1)遵医嘱给药,严格遵守安全用药的原则2)熟练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和技术3)促进疗效及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4)指导病人合理用 药3、药物的保管原则是什么?1)药柜应放在通风、干燥处、

8、要有足够的照明、并保持整洁2)药 品应分类放置。所有药品必须有清晰的标签,表明药品,剂量或浓度。 内服药为蓝色标签、外用药为红色、麻醉药、精神药、毒性药为黑色 边3)麻醉药、精神药、毒性药、应加锁保管。要专人负责、专柜加 锁、专用处方(一般用红色处方)必须是医师以上并经考核合格者处 方。4)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保管方法以避免药物变质, 影响疗效甚至增加反应热易破坏的生物制品、生化制品、如疫苗胎 盘球蛋白应置于210C冷藏保存遇光易变质药物应装入有色瓶 内、针剂应放在避光纸盆内保存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应置 于密封瓶内保存。易燃、易爆的药物、应密闭瓶盖置于阴凉处保存, 并注意远离火

9、源5)对使用有期限的药物,应视有效期先后,有计划 地按顺序使用,以免因药物过期造成浪费6)各类中药应放在阴凉干 燥处,其香性药物应置于密盖的器皿中保存7)专人自备药要专人专4、给药的原则是什么?根据医嘱给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给药;观察反应5、叙述注射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选 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排尽空气;检查回血;掌握无痛技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6、小儿头皮动、静脉如何区别?小儿头皮静脉颜色微蓝,无搏动,管壁薄,易压瘪,血流颜色暗红, 注药时阻力小;小儿头皮动脉颜色淡红或与皮肤同色,有搏动,管壁 厚,不易压瘪,多离心方向流动,

10、注药时,阻力大,局部血管树枝状 突起,颜色苍白,患儿疼痛尖叫7、常见的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有哪些?(1)穿刺后可见回血,但松止血带后,再抽又无回血。若推注药液, 局部隆起、疼痛、原因是针尖刺入静脉过少,当松解止血带时,静脉 回缩,使针头脱出,药液注入皮下。(2)穿刺前末探明静脉深浅, 针头刺入过深,穿透下面的血管壁。(3)虽见回血,但推注药液局 部隆起,并感疼痛,可能是针尖斜面仅部分静脉部分尚在皮下(4) 穿刺后见回血,局部无隆起,但患者有痛感,针尖斜面部分至全部穿 通血管壁,药液注入深部组织(5)针头进入皮下后,末能“一针见血” 反复沿静脉穿刺,擦伤血管壁,致使注入的药液外溢,局部肿胀疼痛。8

11、、试敏液为什么要现用现配?为了避免药物效价下降和降解产物增多引起过敏反应,故要现用现 配。9、叙述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1)呼吸系统症状,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的胸闷、 气促、哮喘及R困难2)循环系统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紫 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烦燥不安等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4)其他过敏反应表现如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10、如何抢救过敏性休克?1)立即停药,患者就地平卧进行急救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病儿酌减,如发生心搏骤停,立即行胸外心 脏按压。3)氧气吸入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

12、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是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 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4)抗过敏。据医嘱立即给予 地塞米松510mg静脉推注,或氢化可的松20mg或10%葡萄液500ml静脉滴注,能迅速缓解症状。并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5)纠正酸中毒和遵医嘱给予抗组织胺药物。6)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尿量及其它病情变化,注意保暖,并做好病情动态记录。患者末脱离危险期前不宜搬动。11、超声波雾化吸入疗法适用的病人有哪几种?1)对理化刺激过敏而致的支气管痉挛和喘息状态病人。2)对难控 制的耐药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人12、试述超声雾化吸入器的原理? 超声雾化器通过超声发生器薄膜的高频振荡,输出高频电能使液体成 为雾滴,可达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从而达其治疗疾病之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