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痛诊疗方案总结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526932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心痛诊疗方案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真心痛诊疗方案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真心痛诊疗方案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真心痛诊疗方案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真心痛诊疗方案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心痛诊疗方案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心痛诊疗方案总结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心痛(冠心病心肌梗死)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基本情况真心痛(冠心病心肌梗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4 年 1 月至 2014 年 12 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真心痛(冠心病心肌梗死) 住院患者共 9 例,平均住院日 13.6 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针刺、外治法(穴位贴敷)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中药饮片使用率80.2%,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 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 62.1%,辨证施治率 1

2、00%。其中,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5 例( 55.5%),耳针治疗 1 例( 11.1%),针刺 1 例( 11.1%),外治法(穴位贴敷)治疗4 例( 44.4%),内科基础治疗 9 例( 100%)。(二)应用情况分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为中成药和穴位贴敷治疗,而耳针及针刺应用较少。分析其原因,主要为:1该病患者处于急性心肌梗死阶段,病情较重,而且住院.时程有限,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起效较快的静脉制剂,所以中药静脉制剂在急重症中应用普遍;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的此类患者老年人居多,合并症亦较多,中成药往往

3、不能兼顾,所以除非患者拒绝,临床医生多选择中药汤剂,较少应用中成药;3穴位贴敷因操作简便、作用较持久,痛苦较小,也有较高接受度和依从性;且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4纳入患者均按照相关指南推荐药物应用,如无禁忌症,均应规范应用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与抗凝、稳定斑块、逆转心肌重构等药物。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评价9 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9 例(100%),体征改善 6 例(66.6%),理化指标改善7 例(77.7%);临床好转 9 例(100%),无变化 0例( 0%)。(二)疗效分析1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时疼痛程度减轻 7 例,持续时间缩短

4、6 例,发作次数减少 8 例。病例 1:患者,卢某某,男, 55 岁,病历号 34290。患者于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痛,休息后可缓解,未规律服药。入院 4 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痛,向左肩背放散,持续不缓解,伴有汗出,濒死感,就诊于吉大中日联医院,查心电图示: II 、III 、avF 导联上抬 0.1mV ,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建.议行冠脉造影,经家属协商后选择保守治疗,现为求中医药系统治疗,由门诊收入我疗区。现症:胸闷痛,持续不缓解,汗出,口干,乏力,气短,潮热,心烦,胃痛、恶心、欲吐,睡眠欠佳,纳差,小便可,大便正常。舌质红暗,苔浊腻,脉沉弦。证属痰瘀互结,予丹参 30g、茵

5、陈 45g 、盐泽泻 30g、石菖蒲 20g、茯苓 30g、炒枳壳 10g、竹茹 15g、陈皮 15g、黄芪 30g、赤芍 15g、水蛭粉 6g(吞服)、郁金 10g、蝉蜕 10g、炒僵蚕 10g,水煎服,日一剂, 7 剂后胸痹症状明显减轻, 1 周仅发作 2 次,持续 510 分钟,发作时不需用药可自行缓解。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入院日期 _出院日期 _年病案号患者姓名性别年月日月日住院天数100017796白英宽12014/1/252014/1/272200023797于周俭12014/3/242014/4/1522300031717季佳臣12014/6/42014/6/96400034290

6、卢洪华12014/6/302014/7/1111500038281陈兆刚12014/8/122014/8/2210600041700王宝福12014/9/192014/9/201700041211李淑荣22014/9/142014/9/2511800041732臧成12014/9/192014/10/314900046119吕凤琴22014/11/62014/11/93病例 2提高运动耐量: 患者治疗后, 可明显提高活动强度及运动时间。病例 1:患者,王某,男,69岁,病历号: 41700。冠心病,患者于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痛,无放散痛,范围巴掌大小,持续时间为5-10分钟,当时于

7、“吉大二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存在狭窄,当时放置支架1个,治疗好转后出院。1.年前,因劳累阵发性胸闷痛再次发作,于“吉大二院”置入心脏支架 3个,后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3/4片,螺内酯片 0.02g”控制病情(控制情况不详) 。1天前,因活动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现为求中医药系统治疗,于门诊收入疗区。入院现症:阵发性胸闷痛,无放散痛,范围巴掌大小,持续时间为 5-10分钟,气短、乏力,汗出,纳呆,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证属气虚血瘀,痰浊阻络,予益气化瘀,豁痰通络加减,1周后心前区不适症状减轻,2周完全消失,逐渐加大其中黄芪用量至60g,4周后可步行

8、 12小时,体力明显改善,已如常人。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入院日期 _出院日期 _年病案号患者姓名性别年月日月日住院天数100017796白英宽12014/1/252014/1/272200023797于周俭12014/3/242014/4/1522300031717季佳臣12014/6/42014/6/96400034290卢洪华12014/6/302014/7/1111500038281陈兆刚12014/8/122014/8/2210600041700王宝福12014/9/192014/9/201700041211李淑荣22014/9/142014/9/2511800041732臧成12014

9、/9/192014/10/314900046119吕凤琴22014/11/62014/11/93病例 3改善预后:较长期辨证使用中药,可预防复发,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病例 1:患者,季某,男, 33岁,患者于 2天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痛,位于胸骨后, 性质呈压榨样, 持续不缓解, 并向左肩背、左臂、左侧小指放射,就诊于长春市恒康中医院,查心电图示:.I 、avL 、 V3-V6 导联 ST段下移 0.1-0.2mv之间, III 、avF导联见病理性 Q波。给对症处置后,3小时症状缓解,夜间胸闷痛反复出现,无呼吸困难、 不能平卧症状。 现为求系统治疗, 入我院疗区。现症:胸闷痛,乏力,气短,汗

10、出,口干,饮食尚可,睡眠差,二便正常。舌质瘀暗,苔厚腻,脉沉涩。予化瘀祛痰中药汤剂口服,具体药物如下:红景天10g、瓜蒌15g、石菖蒲10g、烫水蛭 5g、蝉蜕15g、炒僵蚕10g、鸡血藤30g、丹参 30g、黄芪20g14剂后诸症明显减轻,硝酸酯类药物减半,后随证加减,坚持服用中药 3个月,无明显不适,生活恢复如常;随访至今已 1 年,无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入院日期 _出院日期 _年病案号患者姓名性别年月日月日住院天数100017796白英宽12014/1/252014/1/272200023797于周俭12014/3/242014/4/1522300031717季佳臣

11、12014/6/42014/6/96400034290卢洪华12014/6/302014/7/1111500038281陈兆刚12014/8/122014/8/2210600041700王宝福12014/9/192014/9/201700041211李淑荣22014/9/142014/9/2511800041732臧成12014/9/192014/10/314900046119吕凤琴22014/11/62014/11/93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是现代医学治疗的一个难点,西医内科保守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绞痛症状,预防梗死面积扩大等作用,但西医用药靶点单一,毒副作用大,不能在整体

12、上改善周身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心肌梗死患者仍有相当的患者因经济原因或个人意愿拒绝接受 PCI 术;而对已经经历 CABG 术或多支血管 PCI 术治疗、或存在冠脉微血管病变、或移植桥血管病变的患者,目前现代医学尚无完善的治疗方案。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对于这类病人恰恰可以应用中医诊疗方案予以治疗,中药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可明显减轻心绞痛症状,使发作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其治疗靶点多,可以从整体上改善患者周身症状,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我科穴位贴敷活血行气药物为主,兼以温阳通脉止痛;耳穴选取心、神门、交感等穴位,局部刺激以使经络得通、气血得以运行;此两种方法操作简便,配合中药汤剂,相得益彰,效果更著。按照相关治疗指南,患者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应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及 ACEI 或 ARB 等二级预防药物,但并不影响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的评价。在不改变原防治方案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诊疗方案,取得的临床疗效更能体现中医药治疗的临床优势。五、本专科其他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