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525759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由: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由: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由: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由: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由: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由: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由: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新文化运动关注的焦点之一是这是由“国情和启蒙运动的本性所的。“启蒙就是人从他自己造成的未成年状态中走出。未成年状态就是没有别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知性。“为了这种启蒙除了之外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所需要的是一切可以被称作的东西中最无害的即在一切事物中公开地使用自己理性的。的这些断一针见血提醒了启蒙与的关系。既是启蒙的必要条件又是它的根本诉求之一。是舶来品。1835年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杂志上写下这么一段有启蒙意义的“:“英吉利国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这里说的“国之公会是国会最早的译名而“自

2、主就是的意思。1838年该刊又发表?自主之理?的文章假托在英8年的华人的书信进一步说明有关的道理:“英民说道:我国基为自主之理。愚问其义。云:自主之理者按例任意而行也自帝君至于庶人各品必奠国之律例设使国主任情偏执藉势舞权庶民恃其律例 可以即防范。倘律例不定人之罪国主也弗能定案判决矣。至于自主之理与自用迥分别矣但各国操自主之理百姓勤务本来百计经营上不畏下不仇欲守此自主之理大开言路任意无碍各语其意各著其志。至于国政之法度可以议大方。假设错了抑官行苛政酷于猛虎明然谏责致申训诫敬如此露皮漏肉破衣露体不可逞志妄行焉。一进入中国就显露了她操纵现代社会运行机枢的法相。与法治连体不是胡作非为的别名。言是其不可

3、或缺的功能以此监视、歼灭腐败、发抒。她的处境着的。她无所不在既可防止不合理的进犯和限制又推动“百姓勤务本业 百计经营从而为富强奠立根底。她遭厄那么“民人无力百工废。整整六十年以后这个呼唤的启蒙之声才出之于中国人之口。面对长驱直入的倭寇深察古老中国的体认西方特别是英国富强的奥秘严复打破多年的沉默大声疾呼:“夫士生今日不睹西洋富强之效者无目者也。谓不讲富强而中国可以自安;谓不用西洋之术而富强自可致皆非狂易失心之人不为此。那么是是西洋富强之术的真谛?清为“借法自强30年而落得一败涂地?他的答案是:“顾被行之而常通吾行之而常病者那么不异耳!近代中国人们的记述和评有如恒河沙数。严复写下的“身贵国贵自主关

4、键那么在“不异耳这十五个大字可谓石破天惊、历久弥新的箴言。中国要自主要富强要现代化分开“这个关键最终都只能化为南柯一梦。19世纪的中国人争是从经济领域开场的。官办、垄断、苛捐杂税和使国有企业成了无法填补的亏损黑洞国困民穷而这些现象的另一面是公民从事经济活动的被剥夺了 .甲午战争后在内外交困中当时的不能不把经济还给公民。虽然及其迹近讹诈的黑手仍不断伸来但办工商企业总算由批准制改为登记制私人的活动空间扩大了。不过没有其他领域的和私人的活动不可能纳入法治轨道经济也失去实在的保证。于是就有了戊戌前后和1901-1911十年新政间强大的观念启蒙争取言和相应的立法及争取的活动。新文化运动是争的一个新阶段。

5、面对历史的成就与挫折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从观念和法律与制度等层面对进展了全面的审视留下一笔极为珍贵的思想财富。在观念层面他们答复和阐释了三个根本问题:第一、社会、文化要开展就必须坚决维护个人的各种和权利特别要反对同好恶异保护少数人的思想和言。没有这一条公民的智慧、才能和创造性无法充分发挥 、社会的开展必然受阻乃至停滞不前。这是反对专制统治的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二分开个人就无所谓;的唯一边界是不得进犯别人的。以或其他集体和尊长的名义压制和吞噬个人的是中国极大的弊端中世纪的西方同罹此病。这是古今之争而非中西或东西之争。他们说得如此锋利不但出于对中世纪的“纲常名数摧残人性和活力的愤懑也是对从袁世凯到孙文

6、都以名义剥夺个人的批判。第三不能把社会秩序和个人对立起来。正常的现代社会秩序就是以个人为根底和坚决维护个人的秩序。至于言、出版“愈放任那么愈和平愈限制那么愈剧烈你不压迫他不妨害他他断不会剧烈的对抗你;你容许他讨他有推理的时机就自然会向理性的方面走去。与一些学者对新文化运动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不重视制度变革的指摘相反他们把推进法律和制度的变革以扩大空间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法律是社会制度运作的。尽当时的言空间之大在20世纪中国是罕见的他们仍把它作为关注的焦点。这一方面是因为经过清末民初的立法保障公民经济的框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在于言不但是个人的最重要内容而且是其他个人赖于存在的条件。没有言所谓学术

7、、思想、信仰、结社、通信只是一句空话或随时可能受到进犯。于是对现行阻碍个人的各项法的审视和鞭挞就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内容之一。为建立以来进犯言的屡见不鲜?他们从法制史的角度深入地指出:单纯归咎袁世凯、段祺瑞之流是不公平的?临时约法?已埋下祸根。因为它既在第六条第四项中规定“人民有言、著作、刊行及、结社之又在第十五条中规定:“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以法律限制之。这等于把摧残言的权给了。“因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非常紧急必要这些名词都没有一定的界说;遇著恶劣的就可以任意伸缩所谓得依法律限制之的法律也是随意可以制定的。?临时约法?所以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失误原因是从清末新

8、政移植现代法律以来我国是以为中介承袭了大陆法系对的不恰当限制正是其弊端之一。而在普通法系的法理和法律中都坚决否认对言的限制。因 此他们认为:只有触犯?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言可依法追究根本不需要?出版法? 、?报律?之类的的特别法律。也应按普通法系的先例明确写上“人民言出版之不得制定何种法律以侵减之。其实?临时约法?一公布章士钊等有识之士已经发觉这一重大失误。为了落实“依法限制之的要求南京临时公布?暂行报律?规定“流言煽惑体有破坏弊害者除停顿其出版外其发行人、编辑人并坐以应得之罪。“污毁个人声誉而不更正者也要“酌量科罚。这个规定一公布立即受到各报刊和有关人士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在一个任何人都不

9、能“污毁别人声誉如何处理这是?民法?或?刑法?的内容毋庸另定?报律?。而所谓“体有破坏弊害者既没有界定的和内容又没有区分是言还是行为。 如此罔顾现代法理的所谓法律当可据以抓人封报显然是堵塞言的恶法。他们根据的就是普通法系的主张。用章士钊的话来说是:“人欲出版那么出版而已无他手续也。至出版后如或须受法庭审讯那么亦与他种等耳非于出版独异也。由率此应该得出教训“以后并灌输真正之理想于国民之脑中使报律两字永不发于国会议员之口。(11)在强大的舆 压力下孙文下取消这个法。新文化运动对各种的法律、和猛烈鞭挞正是元年很有深度的法理批判的继续。这一争的斗争成效显著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出版业是的。他们的编辑取向

10、各异但都有维护和经营自主权的强烈意识并为维护共同利益组成了全国性的团体。职是之故即使在进驻某一报社实行检查的特殊处境下有关报刊仍能据理力争刊出不少有价值的和文章。196月中华全国报界结合会第三届大会也敢于义正辞严地致和全国同业宣布19袁世凯执政时和19颁行的两项法律和两个无效。他们说:“窥维言、出版、载在?约法?三年所颁行之?出版法?、?治安警察法?、?预戒?及八年所颁行之?理印刷业?等对于言、出版、种种加以限制显与?约法?冲突。征之法理与法律相抵触那么无效;法律与相抵触那么法律无效。然自此等诸法颁行以后言出版种种方面居然受其制裁且因此而罹祸灾者不知其凡几。此真吾国特有之例无疆之羞本会认此为切

11、身之害 .佥谓在?约法?范围内该?出版法?等当然无效公同议决以后言、出版、等等绝不受其。(12)这是20世纪中国罕有的说理透辟、掷地有声的争的重要文献。是各种力量的博奕在当时的条件下言和都不可能完全如愿。但这一声不但标志着他们的心灵是的;而且一个遍布全国的自主经营的大小报刊和社已经成为维护言和公民的其他的重要力量。在保障的制度建立层面他们还提出和教育的问题。在清末新政时已开场为朝野有识之士所承受;而随着建立教育也开场成为知识阶层的共识 .没有后一制度学术云云终将化为泡影。经过北京大学示范性的改革教育和学术已成为日益明晰的现实他们进一步要求除了“教育须立于政潮以外不受的恶影响“学校教授的地位亦须

12、有法律的保障不受一切不正当力的干预。(13)近年来海内外学人出于不同的动机热衷于从各个方面指摘新文化运动的失误。仿日后创立的专制统治都是由五四时代的的思想偏颇造成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发进展的抗击中世纪的思想文化活动以理服人各自为战。按照后人的认识和各自的挑剔他们的思想和理实非难事。不过窃以为诸君子的责难多半有两个通病:一是史料不准确常见的是以偏概全有的甚至与完全相反。二是没有全面说明创立专制统治体制的详细原因更没有提出详细的证据说明这些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后果。众所周知中国人争的道路非常坎坷。这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系?请从流行多年的两个“说起:一是首倡的“。他说:“在今天这个名词终究要样应用呢? 假如用

13、到个人就成一片散沙。万不可再用到个人上去要用到上去。个人不可太过要得完全。到了可以行动中国便是强盛的。(14)从元年(1912)开场他就反复唱这支歌变化仅在于有时打的是“利益的旗 有时那么“与“并举。继承和发扬了这些观点更加明确地说:“切戒个人。(15)理由是:“假如我们个人要讲民族便要受人家的压迫!因此 为求的每个人“在社会上就要服从各级遵守一切法。必须我们都能严守纪律服从领袖!(16)以这个“为思想创立了专制统治。正如海耶克所说:“这种不过是把与权利混淆到了极点的一种而已。亲身领受过这种“的殷海光补充说所谓“即自命代表者毫无责任地对邦国事务为所欲为之。(17)这种观的泛滥是不是新文化运动的

14、恶果呢?不!从?新青年?创刊直至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新文化运动进入高潮维护个人的和尊严分清权利与的界限把两者纳入法治轨道保障公民的个利不受进犯和传统的一直是它的不变的宗旨。在五四爱国运动前大体上是新文化运动的旁观者;被爱国运动所震他的态度有所转变但关注的焦点仍是“宣传的力量。作为家他要集结徒和支持者但又对现代政缺乏理解与和新文化运动格不入的“便成了他的口头。等人把它变为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之一且盲从者甚众无非说明新文化运动没有完成把“人唤醒的历史重任。顺理成章的结应该是:“回归五四完成新文化运动的未竟事业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醒悟自己是现代公民。假如反其道而行之以此否认新文化运动“回归传统让中国人心甘

15、情愿地抛弃那是非常危险的歧途。另一个流行多年的调是黑格尔的“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的观点作为一家之言在思想史上有何价值见仁见智不必强求一致。但是海内外的哲学史家早就指出他的一些社会历史观点是奇特和让许多人难于认同的。例他把德意志民族说成是“世界精、“世界理性的承当者是“支配着世界的最民族;英雄、伟人那么是“世界精的代理人是普通的“灵魂指导者。他的哲学说教与其、社会观点联结起来底蕴就非常清楚了:“在他看来没有法律就没有(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同意);但是他总爱把这话倒转过来 主张只要有法律便有。因此在他来讲所指的可说无非是服从法律的权利 .“这是一种无上妙品的。这种不指你可以不进集中营。这种不意味着也不意味着出版这些都是黑格尔所鄙弃的。(18)回过头来看中国在“必然盛行的日子里人们高谈哲学王国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问题却一一钉上“资产阶级王国危险勿近!的黑牌。正如黑格尔所鼓吹的百姓的天职是“服从伟人“指导你的灵魂和代你考虑!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延伸还是背离?不计有些书刊偶然提及的情况把黑格尔介绍到中国是从19马君武在?新民丛报?第 27发表?唯心派巨子黑智儿学说?开场的。但直至代“几乎很少有人知道黑格尔。 学术圈内“皆侈谈不及黑格尔。偶然有一二著问世亦曲高和寡非常冷清。19与必然这一范畴引起人们注意是由瞿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