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特点、目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525683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绘画特点、目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幼儿绘画特点、目标:一、特点:1、 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观察目的性较为明显,在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受空间知觉水平不高的制约,表现为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把握观察对象明显特征。能比较少量物体之间明显的差别,由零碎印象组成的符号发展为简单图像,能选择与物体明显相似的颜色。2、 创作的目的性明显增强,初步能从几个平行的维度去思考操作的符号,担仍缺乏条理并容易遗漏,不善于思考操作的步骤,操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3、 手部肌肉动作从无法控制,逐步提高手指动作的力度。二、目标:1、 造型 运用图形取代线条 多个图形进行组合,关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图像完整。 关注和表

2、现某个细节,运用图像取代符号。2、 色彩 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 有控制的涂色,提高力度。 发现颜色明显差别,有目的地选配对比强烈的颜色。3、 构图 有目的地确定图像的位置,画较大的物体在画面的中央。 散点式地表现多个图像的大小关系,使画面丰满。5、在情景教学中班幼儿绘画教学初探一、问题的提出:虽然,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了可观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更使幼儿教育上了一个层次。但是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有教师教,幼儿才在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

3、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淑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我们所说的儿童画指的是幼儿自己画的画,一幅好的儿童画往往充满了稚趣,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形式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思维和情感,并且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每个幼儿的画应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敢于写实,有的富于想象,有的工整,有的粗扩,表现了幼儿对生活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作为绘画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绘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现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从幼儿绘画发展规律来看,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大致分为涂鸦阶段(1.

4、53岁),基本形状阶段(34岁)和初期图式阶段(46岁)。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验调查分析中得出:(23岁)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画面形象单一,似象非象;(34岁)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但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的情节:这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美术表现技能和欲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幼儿也正处于从象征中事物的象征期过渡阶段,且已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希望尝试探索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因此,原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在中班进行。规程对美育(包括美术教育)也明确提出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并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

5、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因此我按照幼儿绘画发展规律和实验调出分析的结果,并以规程为指示,对中班幼儿绘画教法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手法,并把幼儿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通过幼儿主动参与,并摸索绘画的技能技巧,发展幼儿美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的画成为真正的儿童画。二、课题的特点:本课题主要从绘画教法的改革方面着手,在幼儿发现、感受、表现美的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使幼儿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绘画创作、表现能力和评价作品能力。第一阶段中,我设计以通阶段性发展的。必须按照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实施美术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对每

6、一个幼儿的当前水平和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水平胸中有数。并采用新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尝试、探索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质。过对比观察法观察实物(如欣赏生活中的大自然、美术作品等),用对话法引导幼儿欣赏故事、音乐。诗歌等,让幼儿在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的同时,提高观察和欣赏的能力和兴趣。第二阶段是设计通过多种绘画教法(如写生画、简笔画、意识画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积极进行创作构思,让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启发引导他们把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画出来。第三阶段中,通过幼儿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的评价,也就是用自评和互评两种方法来提高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各种意识。 三、遵循的原则;1、审美性原则:把握

7、幼儿审美特点,引导他们捕捉生活中事物的特征,激起审美热情,形成美的意象,使对美的追求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在力,并贯穿于观察、欣赏、创作的各个环节。审美性在美术教育中特别重视,主要旨在增强其独创性,发展创造美的能力。2、积极性原则:把幼儿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引起和保持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主动的态度。使它们热忱投入美术活动,情感与智力各个方面活跃起来,各种潜能充分发挥,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喜爱美术,乐于从事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萌芽中的兴趣,保持、引导、发展它。并有意识地向幼儿展示新的领域,开阔视野,提出新的美术活动形式和方法。 3、发展性原则:幼儿美术能力是有规律地由低到高呈阶段

8、性发展的。必须按照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实施美术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 步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当前水平和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水平胸中有数。并采用新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尝试、探索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质。4、创造性原则:创造首先是一个过程,它又是美术的根本特点,对幼儿来说就是要自己想,自己做。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用线条、图形和色彩等,将自己头脑中的经验、印象和情感转化为美术形象。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能诱导幼儿进人创造的过程,使幼儿学会观察、体会,并表现出来。 具有主体性:要保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勇于探索和尝试。具有操作性:要注重实际动手,让

9、幼儿随时去动手实现他们的创造愿望。5、差异性原则:针对各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不同,幼儿的美术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对此需创造条件,给予不同的指导,使他们得以发挥。在同样的教育要求下,要考虑要到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的潜能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发展自己。四、课题的实施:(一)准备阶段l、基础现状调查:从全国120名中班幼儿意愿画秋天的实验调查、分析得出:幼儿的绘画技能和表现水平表现基本处于同位。普遍存在:作品缺乏新意,所表现的都是教师以前示范教学过的内容(如同类型的树、花、鸟和单个人等),幼儿的思维局限于所学的知识、缺乏想

10、象力的创造力。2、确立实验班:从全园中,确立中三班(37名幼儿)为实验班,中二班(37名幼儿)为平行班,进行一学年的实践探索。(二)实验阶段 (l)学会观 察: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幼儿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首先,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以引起幼儿观察的愿望和兴趣。例:有一次在室内活动时,突然下大雨了,幼儿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过去,有的还甚至嚷起来:下雨啦!我说:你们想看雨吗?想幼儿的回答声

11、高出平时好几倍。于是我带着幼儿撑着伞去雨中散步,并引导他们看天空、地上、人的变化。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兴致很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情景,如地上开小水花了,树发亮了等。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在幼儿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如不作提示或启发,则幼儿的观察往往是肤浅的、零乱的。教师用语言组织和帮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写生画树为例:带幼儿去公园观察树,采用对比观察法,先引导幼儿比较说出各种树的大致形状,如问:松树远看像什么?冬青树像什么?这样在比较中幼儿很快注意到对象的主要特征。再启发幼儿比较观察这两种树的高矮、颜色的不同等。还可以从远距离观察到近距离的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

12、学习,使幼儿在老师充分引导下逐步学会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静到动的观察方法。(2)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在观察阶段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去理解,感受美的事物,从而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为绘画创作活动打下另一个基础。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幼儿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如欣赏美术作品向日葵(凡高)、钢琴曲四小天鹅舞等,也可以是略高于现在幼儿水平的幼儿作品等。让幼儿有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其欣赏面。 其次,用对话法指导幼儿欣赏作品。以往长期的灌输法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音乐、语言等作品的知识灌

13、输给幼儿,缺乏自身感知和体验,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采用对话法,让幼儿与教师、作品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关系。例:欣赏印象派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教师引导幼儿从内容、形式、方面进行局部和整体的欣赏。教师不但要学会自己提问题,而且教幼儿提问题。如从内容方面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姿态?从画面上看这是一天的什么时间吗?等等,从形式方面的提问:画面上有哪些线条?看上去感觉怎么样?用了哪几种颜色?等等。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总结,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 体验。教师在引导幼儿对作品的各部分的形式进行感知、体验后,可用以下方法引导他们

14、体验、理解作品的意义。请幼儿闭上眼睛,把自己假想为画中的人物,然后跟着教师所说的话想象: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我的身体很放松我的周围有一些人,他们在说话阳光照在身上很温暖许多绿色的树水真舒服通过这样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2、绘画创作阶段:此阶段是幼儿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1)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构思。大班幼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充分引导幼儿联想起已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

15、出来。例: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中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幼儿日常物理学中感知过的,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设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就是要让幼儿把自己所构思的画面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绘画技能练习和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所想的不一定能完全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以便使幼儿的练习和表现更进一步。首先,不同能力的 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幼儿,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画活动人,即请幼儿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而是让幼儿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绘画要求。其次,为幼儿提供大量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幼儿来说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