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展品牌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524643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发展品牌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发展品牌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发展品牌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发展品牌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发展品牌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发展品牌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发展品牌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东发展品牌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品牌农业集中反映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及农产品品位,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发展品牌农业,对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为关键,等于抓住了现代农业发展关键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一、我省品牌农业发展概述我省高度重视发展品牌农业。根据目前掌握资料及工作观察,我省在发展品牌农业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做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从具体实践层面看,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抓基地促标准。通过农业基地推动规模发展,逐步转变了一家一户自产自销的小生产模式,初步形成规模化发展之路,奠定了发展品牌农业基础。二是抓投入促完善。通过政策杠杆效应,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品

2、牌农业发展,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培育农业品牌。三是抓文化促提升。通过挖掘农业文化和农产品地域文化,不断塑造品牌农业的文化的品位,推动品牌农业实现较快发展。四是抓创新提品质。通过普及新科技、引进新技术,着力加大工作创新力度,有效提高了我县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总之,通过卓有成效的综合举措、多种手段,加快了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广泛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在数量上,我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300多个,2014年,有17个被列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百强,上榜数量居全国首位;在价值上,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价值超过40亿元,如威海刺参、金乡大蒜、苍山大蒜等品牌

3、价值都超过了40亿元,特别是烟台苹果居价值排行榜第二位、品牌价值达到101.05亿元;在趋势上,有一大批新兴区域公用品牌快速崛起,如宁阳大枣、滕州马铃薯、曲堤黄瓜、青州花卉等,呈现出方兴未艾、遍地开花之势;在主体上,农业品牌大多有了归属,不再仅仅是区域招牌,而是有了真正的市场主体,更加有利于市场竞争,为做大做强品牌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如“张裕”、“鲁花”、“龙大”、“金锣”等都成为所属企业最有市场价值的金字招牌。二、我省品牌农业存在问题虽然我省品牌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农业大省地位、与农产品产量在全国排名,特别是与广大群众对农产品品质要求相比,在品牌价值、品牌认可度、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有差

4、距,存在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品牌农业规模不大。一方面,一些农产品虽有品牌,但规模较小,制约了品牌农业发展。通常来讲,品牌农业是先有规模,后有品牌,用规模支撑品牌、占领市场。当前,在我省广大农村,由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对较散较弱,品牌农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使得农产品发展规模有限,难以形成标准化、工业化的品牌农业发展业态。另一方面,一些地区虽有区域农业品牌,但影响区域较小,影响力较弱,不能更好带动农业品牌化发展,主要原因是我省农产品大多是以个体参与市场竞争,而能够像“烟台苹果”、“寿光蔬菜”等以整体形象集中打造区域农业品牌的不是很多。以宁阳薄皮核桃为例,主要是以

5、农村果园承包户为生产单位,虽然产品品质好,基本连成片,但因缺乏龙头带动、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仍难形成区域化品牌农业,是较典型的“诸侯割据、各自为政”业态。二是品牌产品主体不明。品牌农业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一旦形成,特别是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便能够较好宣传地方,促进农业品牌化发展。但地域性弊端也较为明显,有时仅仅成了地区符号,却没有真正的市场主体牵头经营,政府虽有意推动,但却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对于分散的个体农户,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若没有市场主体经营弱势农业,好的农产品便体现不出资源效益,也不会有强大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如名气很大的宁阳大枣,得过国际金奖,纳入国

6、家医学保健名录,当地政府还推动建立了专业合作社,但因该品牌是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很低,不能一个主体对外,使得宁阳大枣名气在外、经济效益却很低;特别是有些枣农自觉保护品牌意识不强,往往假借宁阳大枣之名经营其他品种,也影响了宁阳大枣影响力扩张。相反,河南“好想你”大枣品牌,因有明确的龙头企业在经营,形成了完整的大枣产业链条,打响了特色品牌,产生了巨大市场效益。三是品牌产品档次不高。农产品档次低是制约当前品牌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农产品档次低,群众怨言多、市场不买帐、品牌难形成,使得一些品牌农产品没有实现应有市场价值,这也是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问题。分析农产品档次低的原因,一方面

7、,我省农产品数量充足,但大多不能工厂化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一些监管标准操作性较差,普及覆盖面也有限,许多农业企业和农民对农业标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这已成为拓展国内外中高端市场的瓶颈;另一方面,许多农户在施肥、用药、灌溉、管理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不规范,缺乏标准意识、品牌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使得农产品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品牌农业建设。我省前些年发生的毒姜事件,根本是标准和规范问题,即影响了地方形象,也导致这一品牌农业倒退了多年。四是品牌产品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受季节、运输、饮食习惯等方面影响,与工业产品相比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农产品定位较低,自认为是初级产品,便不注重包装、不注重形

8、象、不注重营销,虽然品质好,但难引起消费者兴趣。大多农产品易损、易坏、较难保鲜保量,而且由于投入较大、收益有限,品牌农产品的传统营销方式弊端明显,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当前,虽然有了网上直销、蔬菜直送等销售方式,一定程度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但营销规模、影响广度和经济效益仍然有限。如品质优良的肥城桃,仍是季节性产品,仅在泰安地区有一定影响;若在发展空间、产业链条等方面做足文章,经济效益将会更大。五是政府扶持力度仍然不够。品牌培育是个长期过程,在品种确定、市场定位、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品牌保护等环节,都需要专业经营、持续维护,也因此更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还因为农业是弱势

9、产业,农业品牌更需精心呵护。当然,培育品牌农业的主力军是企业等各类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但政府不能缺位,迫切需要政府在其不同环节、不同层面和不同发展阶段,予以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目前,我省培育品牌农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弱、品牌农业人才匮乏、相关政府部门之间尚未真正形成合力、市场保护监管不到位、缺乏权威的农产品品牌信息发布渠道,在规划指导、品牌保护等方面仍有不足,导致农产品品牌在消费者中公信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三、加快我省品牌农业发展建议(一)坚持用品质打造农业品牌。品质是消费者产生信任感和重复买的最直接因素,有了品质,品牌才有生命力。一要实施标准生产。质量安全是品牌农业的首要特征,农业标

10、准化生产是农产品树品牌、创品牌的前提。发展品牌农业,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的思想意识,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二要实施常态监管。坚决落实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的“四个最严”要求,全方位织就严密“防护网”,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更加注重监管到位,紧盯“田间地头”,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土壤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等问题,实施全程、全域、全面监管,推进重点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现无缝衔接、不留死角;牢牢抓住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深入排查和治理风险隐患,坚决杜绝各类“潜规则”。三要实施市场准入。健全农产品市场准

11、入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业安全标准体系、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品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引导涉农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千方百计保证农产品质量,真正生产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景和消费者认可的农产品,努力实现品牌农业可持续发展。(二)坚持用品位提升农业品牌。品位是农产品的灵魂,是农产品回归自然本色的价值体现,更是彰显原汁原味农产品的精神追求。一要抓好产业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作用,通过制定品牌农业发展规划,高点定位、高端发展,积极当好品牌农业“代言人”,大力引领品牌农业发展,不断提高品牌农业的品位价值,切实让“看得见的手”

12、为品牌农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二要抓好品牌创建。现代农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没有品牌的农产品,消费者很难信赖,就没有竞争力。农民、企业、政府都要坚定农产品品牌意识,积极注册商标,申请地理标志,自觉保护品牌。必须增强农民和企业使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自律意识,真正使区域品牌发挥最大的正效应,坚决杜绝“搭便车”和滥用行为。必须注重品牌推广和宣传,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交易公共信息平台、农博会、绿博会等农产品展销会,并通过产品对比,不断提高农产品品位,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三要抓好政策扶持。品牌农业大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需要政府提供优惠条件和政策倾斜。应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为龙头企业提供便捷

13、贷款方式、简化办贷程序,给予利率优惠,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开发和经营农业产业化项目,鼓励企业上市。应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额度,用于农业企业贴息贷款、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大力发展规模化生产,推进品牌农业良性发展。(三)坚持用品格涵养农业品牌。品格是市场主体附于农产品生命力的体现,是农产品彰显地域特色的名片。一要突出地域性。农业品牌的建设与管理不能简单化,更不能起个好名字便一推了之。必须坚持农产品的地域属性,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地域特色,形成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农业品牌,实现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应特别注重区域的整体性,不论是县域、市域、省域都要当作一个整体来打造,坚

14、决杜绝“天价虾”现象发生。二要突出科技性。主动顺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习惯,着力在良种良法配套、冷链物流、新技术推广等应用上狠下功夫,更多地把先进科技引进到品牌农业发展中来,大力提高名优特品种推广、农业生产管理、产品保质保鲜水平,真正向市场、向消费者供给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产品。三要突出市场性。应充分发挥农产品品牌拥有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激发品牌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应大力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实现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规模集聚效应。应发挥品牌的辐射扩散效应,通过对优势资源的整合,实现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着力带动分散农户连接起来,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应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以及“互联网+”等方式,推动生产和流通的各个主体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实现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树立品牌统一形象,全面推进品牌农业发展。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