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燃气站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52461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燃气站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燃气站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燃气站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年燃气站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年燃气站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燃气站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燃气站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燃气站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1) 将燃气安全、不间断、稳定地供给用户。(2) 经常对站区工艺管线、庭院及外线管网地下构筑物进行检查、 维修,保证燃气供应设施的完好。(3) 及时、迅速地排除用户,站区、管网出现的各类设备故障。(4) 经常巡视燃气管线,及时发现管线上及闸门井、抽水井上有无 违章建筑,并作处理。(5) 定时排放抽水缸内积水。(6) 配合完成物业公司下达的燃气施工项目。(7) 建立客户维修登记卡,及时处理报修项目。(8) 详细记录站内燃气设备的运转情况,并做维修记录。2. 燃气站运行管理规定(1) 运行人员职责1) 熟悉燃气站工艺流程及外线管网走向。2) 了解液化气储罐,

2、蒸发器,烃泵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规 程。3) 定时对站区设备运行进行安全巡视认真填写运行记录。4) 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了解消防水的使用,站区供电,照 明设施的控制系统。5) 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汇报。6) 掌握常用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从事常规设备保养和维修 工作。(2) 交接班制度1)每班结束前半小时以内为交接班时间。2)未进行交接班或交接班结束前,交班人不得离开岗位,交接班 组织工作由上一班次和下一班次代班长负责。3)交接班时由两班次人员共同检查运行记录;设备状态,截门开 关情况,储罐压力,温度,液位情况。4)上一班次人员应向接班人员讲明,本班内发现处理了哪些问 题,

3、遗留问题,继续运行时应重点注意哪些部位。5)交接班人员认真检查现场后,双方代班长在运行记录上签字。6)当班人员应完成本班任务。本班次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在本班内消除;如客观原因无法处理时应及时上报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7)在交接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事故,由交班人员负责,在接班 人员签字接班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故由接班人员负责。8)交接班记录必须书写工整,不得用铅笔填写,并妥善保存好, 不得涂改,撕毁,并留档存查。3. 燃气站岗位责任制(1)站长职能1)认真贯彻执行城市燃气法规,法令,按照有关规定对燃气站进 行全面系统地管理。2)在保证日常生产的同时,负责解决日常发生的技术问题或向有 关部门请示,并将

4、问题及时反映给上级主管部门。3)负责制定燃气站综合管理制度及设备保养规程并不断完善。4)根据工作计划,定出燃气站生产运行安全保证制度,职工教育的具体计划,并定期组织对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实施的检查工作。5)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扬奖励在本岗做出贡献的职工,纠正违 反制度的现象。(2)燃气站运行人员的岗位职责1)认真执行城市燃气法规、法令,在主管领导带领下,负责燃气 站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全面工作。2)根据用户用量变化,针对各季节温度的变化摸索总结出蒸发器 工作的规律。3)做好设备运行保养维修记录,安全消防检查记录。4)接受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正确使用各种维修工具。5)定期巡视站内燃气管线,燃气设备

5、,有无泄漏,定期排放抽水 缸,检查阀门井有无泄漏燃气管线上有无违章建筑。6)负责进油等日常生产工作。2021年燃气站防雷、防静电制度为加强燃气站场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 的发生,制定本制度。第一条与架空电力线路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应采取防 雷措施。第二条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可与防感应雷、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共 同设置,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接地的规定,只 作防静电的接地装置,每一处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10。第三条在易燃易爆场所、有产生静电导致电击危险的场所应采取 静电防护措施,对各种静电装置应定期(每个季度)维修保养和检 测。第四条定期检查燃气管

6、道、加气机、高压胶管及储气场地的静电 连接线,保持完好有效。定期检测放散管内有无可燃气体,若有应查 明原因,及时处理。第五条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或接零。 通用电器设备的保护接地线必须采用多股裸铜线,并符合截面和机械 强度要求。利用串接的金属构件、管道作为接地线时,应在其串接部 位另焊金属跨接线。第六条站场员工在工作场所应穿戴劳保防护用品。严禁在生产现场脱换工作服、鞋和帽。静电危险场所不应存在电容大于3pF的孤立 导体。第七条防静电用品及器材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导静电胶板,其对地电阻值应为1.01041. 0108;(2) 人体静电测试仪检测范围0,测量值误差不

7、大于10%;(3) 工作服的摩擦带电量应小于05uC/件,服装布料的摩擦电 位应低于500V,鞋对地等效电阻值应为1. 01041. 0108;(4) 生产工器具使用的棉织品或防静电织品,织品的电荷面密度 应小于1uC/m2, 摩擦起电电位应小于500V。第八条站内防雷设施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每年雨季前应由具有 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测,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 要求;防静电装置每年检测不得少于2 次。第九条计算机房与电子仪表室的静电接地:计算机房与电子仪表室的静电接地应符合国标电子计算机房设 计规范GB50174以及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的规 定。第十条在人体带电易产生静电危害的场所,应采取下列措施:(1)工作台面应敷设导电橡胶板,凳子的座面应用导电材料制 作。如果工作台、凳子的支腿是非金属材料或有塑料(橡胶)套脚 时,则台面及座面应有接地措施。(2)应敷设导静电地面,其导电性能应长期稳定,不易发尘,且 应定期洒水和清除绝缘污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