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6个小技巧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52455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6个小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6个小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6个小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6个小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6个小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6个小技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6个小技巧技巧一:靠文段大意断句拿到一道文言断句题,首先要讲文段整体阅读一遍,联系上下文粗略地揣摩出大 意。对于叙事性文段,要大致清楚其叙的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对于说理性 文段,要大致明白其论点和主要论据;对于对话性文段,应先清楚是哪几人的对 话,各人的身份和观点如何;等等。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整体阅读”,强调 的是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读”,这对于某些文段来说,也许就相当于已 经得出了答案。技巧二:以动词宾语断句和现代汉语一样,在古汉语中,动词(有时是形容词)是构成一句话的重要成分 一般地说,只要找准了动词(或形容词),弄清楚它们的宾语,就可以宾语之后 断句。技

2、巧三:凭特殊虚词断句这里的所谓“特殊虚词”,指的是一些多用于句首或句末的文言虚词和一些表示 说话的词语,以及文段中的诸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词语,它们往往可以成为 给文言断句的重要参考标志。比如,常用于句首的文言虚词有“若夫、乃夫、至 于、于是、虽然、是故、是以、已而、向使、夫、焉、盖、惟”等,见了这些虚 词,在它们前边就可断句;常用于句末的文言虚词有“矣、焉、乎、也、耶(邪)、 欤、哉、夫、耳、者也”等,在它们后边也大多可断句;相当于“说”的词语有“曰、道、云、语、白”等,在它们之后也大多应断句。对于文段中出现的地名、 人名、官职名、谦称和敬称等词语,断句时要分析其是作主语还是宾语。技巧四:

3、据句式特点断句文言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如果能比较熟悉地掌握,对于断句也很有帮助。比如, 了解了 “不亦乎?” “得无耶? ”“之谓也。”“如(奈、若) 何?”“何为?”“何之有?”等固定句式,可以给我们在给文言断句 时以十分明显的指示。此外,还应该知道,古汉语比较讲究句式的对称,给文言 断句时可据此查看文段中有无对称句式。技巧五:参考他题断句有时,我们还可以根据文本中的内容和试题中其他题所提供的信息,作为断句的参考。总之,如果我们能在复习备考时,按照以上“技巧”所提到的方法,深入细致地 思考,适当地多做练习,那么,曾被视为畏途的文言断句题,就一定会比较容易 地得出正确答案。文言文翻译技巧对文言文

4、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 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一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 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技巧二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技巧三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技巧四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 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技巧五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技巧六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 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