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信息技术校本实施方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523500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信息技术校本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宁夏信息技术校本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宁夏信息技术校本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宁夏信息技术校本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宁夏信息技术校本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信息技术校本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信息技术校本实施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培计划(2014)”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41号)、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教育部办公厅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厅20143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教师厅函20147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相关工作的通知 (教师司函201456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的通知(教师司

2、函201420号)等文件精神,以及宁夏自治区教育厅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研修目标本项目将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和符合能力提升工程要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网络测评系统,以“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为主题,采用诊断测评、分段引导、任务驱动的研修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切实提升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并尝试以实施本项目为契机,带动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信息化环境下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就参训学员而言,本项目期望通过培训,有效提升参训学员应用信

3、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1)通过诊断测评,使参训教师能够了解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并能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2)通过任务驱动式自主选学,使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融合,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能。(3)通过选择性研修,使有条件的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聚焦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4)通过自主性校本研修,使教师能够延用研修社区、教师工作坊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自己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信息化空间。二、参训对象本次宁夏自治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

4、远程参训对象为: 固原市的隆德县、泾源县的2700名学科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骨干集中培训的对象包括市级管理者、区县管理者、网络班级辅导教师和部分学校管理员。三、研修安排本项目从2014年11月开始至2015年1月结束,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为主题内容,采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混合培训方式进行项目实施。从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为主题内容的引领性研修过渡到自主性研修,共80学时。为满足不同信息技术水平参训教师的学习需求,项目组设计了两组不同类型的任务包:“基于多媒体环境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任务类型)和“基于网络移动环境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5、(任务类型),并配备不同的课程供参训教师选学。任务类型适合信息技术水平较为薄弱或当地信息技术条件较差的参训教师选学:教室有投影仪或互动白板,教师个人拥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即可。任务类型适合信息技术水平较高或当地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参训教师选学:教室有投影仪或互动白板,具备上网条件,学生及教师可在教室使用网络移动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参训教师在学习本课程任务前,需先进行测评,根据自己的测评报告结果和本地信息技术条件,选择适合的任务类型学习。每个任务类型均设5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配置了1-2个任务包,每个参训学员每一阶段只需选择一个任务包完成即可。具体内容设计如下:基于多媒体环境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

6、学(任务类型)研修任务活动设计阶段任务主题任务简介课程说明第一阶段熟悉网络家园感受技术魅力(11.1-11.71周/必修)任务1:玩转研修家园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1、T25。请参训教师熟悉项目方案和研修平台操作;装饰自己的个人空间;去教师工作坊和研修社区熟悉学习伙伴,加入研修团队;学习研修课程,参与研修活动。该阶段为学员提供的通识课程(包括方案解读类、平台操作类、师德修养类、技术素养类等),超过20学时,学员根据需要选学其中10学时即可。第二阶段运用技术工具加工教学资源(11.8-11.212周/必修)任务2:制作教学课件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2、T3、T4、T5、T6。 请参训教师依据

7、课堂教学需要,运用PPT、Flash、学科软件等技术手段制作一个教学课件。该阶段为学员提供的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20学时,学员根据需要选学10学时即可。第三阶段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11.22-12.123周/必修)任务3.分享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案例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7、T8、T9、T10、T11、T12、T13、T14。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学习,并运用所学,设计和实施一节课,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有效教学。该阶段为学员提供的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30学时和学科专业类课程30学时,学员根据需要选学其中30学时即可。第四阶段应用技术工具优化评价诊断(12.13-12.262周,二选一)

8、任务4-1.制作电子试卷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15、T6。请参训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借助Word和其他工具设计制作一份单元试卷。该阶段为学员提供的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20学时和学科专业类课程20学时,学员根据需要选学其中20学时即可。任务4-2.运用工具助力试卷分析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15、T6。请参训教师基于单元测试卷考核结果,运用Excel等信息技术工具,分析单元测试卷,提供单元试卷分析报告。第五阶段运用研修社区助力专业发展(12.27-2015.1.92周/必修)任务5:研修社区为我所用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26、T27。请参训教师学会应用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推

9、荐或点评在研修过程中对你最有帮助的研修成果(活跃的教师工作坊、精彩的网络研修活动、优秀的研修之星,精品的作业),并附推荐理由或点评意见。该阶段为学员提供20学时的通识课程(包括网络社区类、教师专业发展类等),学员根据需要,选学其中10学时即可。基于网络移动环境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任务类型)研修任务活动设计阶段任务主题任务简介课程说明第一阶段熟悉网络家园感受技术魅力(11.1-11.71周/必修)任务1:玩转研修家园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1、T25。 请参训教师熟悉项目方案和研修平台操作;装饰自己的个人空间;去教师工作坊和研修社区熟悉学习伙伴,加入研修团队;学习研修课程,参与研修活动。该

10、阶段为学员提供的通识课程(包括方案解读类、平台操作类、师德修养类、技术素养类等),超过20学时,学员根据需要选学其中10学时即可。第二阶段运用技术工具加工教学资源(11.8-11.212周/必修)任务2:制作助学微课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4、T5、T6、T16、T17、T18 。请参训教师依据学生学习习惯,运用微课制作工具,制作一个微课。该阶段为学员提供的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20学时,学员根据需要选学10学时即可。第三阶段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11.22-12.123周/必修)任务3.分享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案例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19、T20、T21、T22、T23。请参训教师根据自

11、身情况选择课程学习,运用所学,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该阶段为学员提供的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30学时和学科专业类课程30学时,学员根据需要选学其中30学时即可。第四阶段应用技术工具优化评价诊断(12.13-12.262周,二选一)任务4-1:设计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24、T6。请参训教师设计学生成长档案,将学生自学和参与合作学习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记录下来,以压缩包的方式提交作业。该阶段为学员提供的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20学时和学科专业类课程20学时,学员根据需要选学其中20学时即可。任务4-2: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24、T6。请

12、参训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需求,设计一份学生学情调查问卷,并组织学生填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五阶段运用研修社区助力专业发展(12.27-2015.1.92周/必修)任务5:研修社区为我所用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26、T27。请参训教师学会应用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推荐或点评在研修过程中对你最有帮助的研修成果(活跃的教师工作坊、精彩的网络研修活动、优秀的研修之星,精品的作业),并附推荐理由或点评意见。该阶段为学员提供20学时的通识课程(包括网络社区类、教师专业发展类等),学员根据需要,选学其中10学时即可。四、学习方式1.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本项目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

13、修整合的混合研修方式,基于教师实际教学情境,结合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将网络远程学习和现场研修实践相结合,引导教师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改进、在研修中提升。2.引领性研修与自主性研修相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教师研修网项目组将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研修主题、制定研修计划、提供研修资源和研修指导。与此同时,具有一定校本研修经验的项目学校可根据学校情况,参照项目组引领性研修的模式,自主设计研修主题计划,有效开展线上线下的研修活动。3.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相结合。本项目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将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相结合,学员在完成每个阶段任务包规定学习任务的同时,在研修平台中参与其他非规定学习任务的行为

14、将作为拓展学习积分,以引导学员感受网络研修中无处不在的学习和收获,形成常态研修习惯。五、组织管理与服务保障(一)组织结构本项目建立“一体两翼”的管理与支持模式。“一体”是指项目学校。学校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主体,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与引领功能,以项目为契机,因地制宜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进行整合,形成有成效、可持续的新型校本研修模式。“两翼”是指为使学校校本研修突破“本校”的局限,获得更广阔的专业支持,搭建行政、业务双线支持体系。各角色的工作职责详见附件“指导者与管理者工作指南”。(二)组班方式以“学校独立组班”方式为主,也可以采用中心校带周边校组班或校际联片组班方式。学校独立组班:建立独立

15、学校门户,由校长担任管理员,参训学员原则上不少于50人。中心校带周边校:区域中心学校与周边学校联合组班,采用统一的校本研修门户,由中心学校校长担任管理员,采用统一的研修主题和考核标准,按照统一的研修计划开展研修活动。校际联合组班:有意愿联合组班的学校,采用“手拉手”的方式共同组班,采用统一的校本研修门户,项目学校校长共同担任管理员,推荐其中的一名校长担任联校管理员,采用统一研修主题和考核标准,按照统一研修计划开展研修活动。(三)服务保障项目组提供平台实时监控服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提供专业系统的各层次技术培训,保证各角色顺利使用平台;运用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员研修过程的监管;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中国教师研修网项目组客服热线电话:4007799010。六、考核评价本次研修将基于信息技术测评指南,从参与度、贡献度、影响力等维度,对参与本次研修的不同群体(学员、研修指导者、研修管理者)进行相应的考核,并由省工程办制定评优奖励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