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523324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选优评估指标体系(07年修订)辽宁省教育厅编制2 0 0 7 年 7 月编 制 说 明 本指标体系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03年印发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条件和辽教发2003108号文件中的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条件为依据,按照导向性、整体性、客观性、可测性和简易性原则,选取最能反映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特色的主要项目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编制而成,既有基础条件的要求,又有改革创新和质量效益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供我省2007年推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备选)评估认定使用。本指标体系设有3个一级指标,编号为:1,2,3;设有15个二级指标,

2、编号为1-1,1-2,3-5;设有39个三级指标,编号为1-1-1,1-1-2,1-2-1,3-5-5。在39个三级指标中,有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和定量定性结合的指标。每个三级指标设A、B、C、D、E五个等级,测评时,以百分制作定量计算,以描述及定等制(分A、B、C、D、E五个等级)作定性评价。二者在百分制中互相沟通,即在百分制中将100分分成五段对应定等制中的五个等级;在定等制中以五个等级每段分数的中值作定值置换,使定性评价条目实现百分制计分。所有条目皆以百分制计分表达其水平。90A100;80B90;70C80;60D70;0E60。各等级中值分为:A-95;B-85;C-75;D-65;E

3、-30。指标体系的第三级指标为实测指标。具体计算方法,有定量、定性、定量与定性结合三种: 1、定量计算方法:这类指标一般都有各自的定量计分评等标准。首先要根据内涵要求计算其客观量(即测量值K)再以K值与测量评等标准对照定等,然后按线性插入法计算条目得分X(根据得分定条目等级)。计算公式如下: ;或 其中,K下K K上 (见下图)条目分XX上XX下 0K下 K K上 客观量K2、定性计算方法:这类指标一般都有各自的定性描述要求。首先要根据定性描述的实际情况对照测量评等标准评定其等级,再以该等的中值分计条目得分(根据得分定条目等级)。 3、定量与定性结合计算方法:这类指标既有定量标准的内涵又有定性

4、标准的内涵。计算时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计算出各自的分值,再用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计算条目得分(根据得分定条目等级)。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选优评估指标体系总表一级指标二 级 指 标三 级 指 标三级指标满分分值1办学方向与质量效益(24)1-1 办学方向(4) 1-1-1 指导思想与办学思路2.0 1-1-2 培养目标与就业导向2.01-2 办学规模(7) 1-2-1 学 历 教 育 人 数4.0 1-2-2 培 训 教 育 人 数3.01-3 毕业生质量(6) 1-3-1 就业率与稳定就业率3.0 1-3-2 “双证书” 率与专业对口率3.01-4 示范作用(7) 1-4-1 骨干作用与教研成果3.

5、0 1-4-2 示范专业与紧缺人才培养2.0 1-4-3 学校荣誉与社会声誉2.02基础条件(40)2-1 校 园(10) 2-1-1 占地面积与校园布局4.0 2-1-2 建筑面积与合理利用6.02-2 专任教师(6) 2-2-1 教 师 数 与 师 生 比1.5 2-2-2 学 历 与 职 称3.0 2-2-3 实践能力与信息化水平1.52-3 实验、实训(10) 2-3-1 校内 设 备 及 开 出 率8.02-3-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及利用2.02-4 信息化建设(8) 2-4-1 网 络 建 设 与 利 用3.0 2-4-2 教 学 用 计 算 机2.0 2-4-3 多 媒 体

6、教 室1.0 2-4-4 图 书 资 料 及 借 阅 使 用2.02-5 体育卫生(3) 2-5-1 体 育 设 施 及 体 育 工 作1.5 2-5-2 卫 生 设 施 及 饮 食 安 全1.52-6 经 费 (3) 2-6-1 经 费 来 源 与 使 用3.03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36)3-1 办学模式(7) 3-1-1 校 企 联 合 办 学2.0 3-1-2 城 乡 联 合 办 学2.0 3-1-3 产 教 结 合2.0 3-1-4 弹 性 学 制 与 学 分 制1.03-2 办学机制(4) 3-2-1 内 部 激 励 机 制2.03-2-2 与 国 外 合 作 办 学2.03-3 队

7、伍建设(6) 3-3-1 管 理 队 伍 建 设3.0 3-3-2 师 资 队 伍 建 设3.03-4 德育工作(6) 3-4-1 德 育 工 作 与 德 育 课2.0 3-4-2 校 园 文 化 与 安 全 教 育2.0 3-4-3 职 业 指 导 与 就 业 服 务2.03-5 教学改革(13) 3-5-1 专 业 建 设2.0 3-5-2 课 程 体 系 及 内 容 改 革2.0 3-5-3 教 学 方 法 改 革2.0 3-5-4 教 材 选 用 与 管 理2.0 3-5-5 教 学 质 量 监 控5.0总 计100注:各条目分值即为权重。三级条目编号名称111 指导思想与办学思路分值

8、:2.0内涵及标准内涵:办学指导思想明确、端正,主动做好“四个服务”,有成效;办学思路清晰,体现“三个转变”、落实“二个工程”,近期、远期发展规划目标明确、可行,有成效。标准:A:指导思想端正、效果特别显著; B:指导思想端正、效果显著;C:指导思想较端正、效果好; D:指导思想基本端正、效果较好 ;E:一般。评等计分方法90A100;80B90;70C80;60D70;0E60;根据内涵标准要求定等取中值分。说明职业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四个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9、,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三个转变:要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二个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必备材料近3年学校有关的文件、调研报告;学校近期、长远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工作计划和总结等。备用材料操作建议 参照相关条目和整体情况综合评价。三级条目编号名称112 培养目标与就业导向分值:2.0内涵及标准内涵: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岗位指向明确,描述具体,措施落实,有成效;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正确处理就业和升学的关系,起到示范作用。标准:A:效果、示范作用特别突出; B:效果、示范作用突出;C:效果、示范作用较突出;D:效果较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E:一般。评等

10、计分方法90A100;80B90;70C80;60D70;0E60;根据内涵标准分别定等取中值分,然后再综合平均。说明各主干专业应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技能型人才)确定培养目标,针对的岗位群要明确,文字描述要具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要体现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职业指导以及处理好毕业生就业与升学的关系等方面,绝不能瞄准升学去制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必备材料 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方案)及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调研论证报告等。备用材料 近3年学校的课程总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记录等资料。操作建议 结合毕业生和教学改革等有关条目评价。三级条目编号名称121 学

11、历教育人数分值:4.0内涵及标准学历教育在校人数,年平均人数(K): A、K3200人(艺综:1000人;艺单:600人;体:540人);B、K2600人(艺综:850人; 艺单:500人;体:450人);C、K2000人(艺综:700人; 艺单:400人;体:360人);D、K1280人(艺综:550人; 艺单:300人;体:270人);E、K1280人(艺综:550人; 艺单:300人;体:270人)。测量评等标准A:3200K4000;B:2600K3200;C:2000K2600;D:1280K2000;E:720K1280评等计分方法90A100;80B90;70C80;60D70;

12、0E60;以K值,用线性插入法计算条目分说明查最近3年在读的年平均人数。学历教育,指各级、各类全日制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括号内:艺,指艺术类学校,其中,艺综,指综合性艺术学校;艺单,指单科艺术学校(包括附中);体,指体育类学校。下同。必备材料 有关招生计划、新生录取名册、在校学生花名册,附表1-2。备用材料 学籍档案材料。操作建议 三级条目编号名称122 培训教育人数分值:3.0内涵及标准培训教育人数,年平均人数(K): A、K2000人(艺:200人;体:200人); B、K1600人(艺:160人;体:160人);C、K1000人(艺:120人;体:120人);D、K800人(艺:80人;

13、体:80人);E、K800人(艺:80人;体:80人)。测量评等标准A:2000K2400;B:1600K2000;C:1000K1600;D:800K1200;E:0K800评等计分方法90A100;80B90;70C80;60D70;0E60;以K值,用线性插入法计算条目分。说明查最近3年的在读人数。全天上课满2周的按在册人数计,即(在校就读的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业余班、长训班、短训班的在册人数)按1:1计。培训时间不足2周或每天不足6学时的,按每6学时计1天、每10天计2周(即60学时)折算,公式是:折算人数=在册人数总课时60必备材料 有关招生简章、招生报表、培训计划及执行记录、课程表、学员花名册,附表1-2。备用材料操作建议三级条目编号名称131 就业率与稳定率分值:3.0内涵及标准内涵:近3年毕业生中当年平均就业率(K1)(X1): A:K190%;B:K180%;C:K170%;D:K160%;E :K160%内涵:近2年毕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