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重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52111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传播学概论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传播学概论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传播学概论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传播学概论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重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学概论1、信息(1)广义的信息概念: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这个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心的东西都是信息。(2)信息的构成: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传播学所关注的是人类的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C.香农认为,所谓信息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从功能角度看,信息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或不选择某种行为概率的一种度量。)2、传播(1)概念:所谓传播即社

2、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2)库利的传播观: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3)传播的实质: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4)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5)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3、符号(1)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其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2)符号的构成: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大类

3、。(3)符号的基本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4、意义(1)概念: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2)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5、象征性社会互动(1)象征行为 含义: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这种象征行为通常通过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象征符是具有双层意义的符号,第一层是符号的字面意义,第二层则是符号的类比或联想意义。 特点:就是使象征符的第一层意义向第二层意义发生转化,这种转化取决于两者之间的类比关系,即它们之间必须具有某种类似性。这种类似性

4、并不是直接的和绝对的,而是基于社会生活的联想和想象。 特性:a智慧性。需要在某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之间巧妙地建立联想关系。b.社会性和约定性。总是一定社会实践和社会文化的产物,并且需要得到较多社会成员的认同。c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象征行为包含了人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判断,包含着肯定或否定、称颂或批判的成分。(2)*象征性互动理论 创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基本观点:象征性互动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

5、意义。核心问题时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有三个基本前提:a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b.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c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因此,意义、社会互动、解释,是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要概念。(3)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在本质上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社会互动的效应。象征性社会互动通常具有赋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

6、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意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作为社会互动过程的传播,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扩大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加深双方的相互理解。意义交换作为互动性传播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Eg,“客我”和“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制约关系。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象征性社会互动虽然交换的是精神内容,但它是建立在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象征活动归根到底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6、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7、“5W”模式(P50)传播过程模式之一线性模式(直线模式)。美

7、国学者H?拉斯韦尔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人们称之为“5W”模式。谁传播者-说什么信息一通过什么渠道媒介一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8、传播关系:社会成员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9、人内传播(1)概念: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2)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米德提出“主我与客我理论”,他把自我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个人必须适应

8、社会,同时个人又是参与社会创造的主体,这一点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制约关系。10、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2)人际传播的动机: 获得信息 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11、群体传播(1)群体的概念: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2)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群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种功能简言之即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联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群体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

9、。群体对社会的一个主要贡献就是它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不仅如此,群体还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能够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社会工作和事业。因此,群体同样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群体对个人成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综上所述,群体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然,群体的社会功能并不都是正面的。,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目的而拒绝承担正当的社会分工,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的情况也是常见的。对个人来

10、说,群体在为个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又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对说服产生影响。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群体规范的功能: 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P190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看起来似乎完全出于个人决定的行为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受到内在化的“群体”即群体规范的影响。同样,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对大众传播效果也具

11、有同等重要的制约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受众对媒介和内容的“选择性接触”,并影响着他们对观点的接受。这一点已经为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IPP指数分析以及凯利和沃卡尔等人的心理学实验所证实。信息社会概念: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12、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组织传播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达成共识。综上所述,传播是组织的一个基本属性。(笔记P27)13、大众传播(1)概念: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

12、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成和传播活动。(2)大众传播的特点: 传播者的职业化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组织性、专业群体)媒介的机械化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克服时间、空间限制)讯息的大量化受众的大众化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一般个体非特定)传播信息商品属性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反馈的弱化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反馈较难)社会化传

13、播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3)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书P102)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一般社会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颂的功能观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4)大众传播的起点以19世纪30年代的纽约太阳报和先驱报的报刊为标志。“人人都看的报纸”廉价“便士报”的出现14、拟态环境(书P113P121P195P20)4(1)概念: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也有学者称之为“似而非环

14、境”。“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2)不少学者主要考察媒介内容的影响,如李普曼对“拟态环境“的分析。(3)关于大众传播对社会成员的环境认知活动的影响问题,并不是“议程设置公能”理论提出的一个新观点。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李普曼就认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活动,它形成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并由此营造“拟态环境”活动。(4)按照李普曼的观点,在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而是传

15、播媒介有选择的提示着“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描绘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事实”。“培养”理论*(5)李普曼有一个重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不仅使得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15、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四个著名的观点:(书P118-120笔记P41-42“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热媒介”“冷媒介”“电子媒介地球村”(这个课本上没有,但是陈鹏老师讲过)(2)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书P120-121笔记P42-4316、大众传媒拥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宣传目标,即二元产品市场。大众传媒的活动在更大程度上收到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制约,这种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依据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不必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第二,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第三,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如广播电视使用的电波频率)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