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519785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三):说明语言的特点探究并掌握赏析说明文语言的方法。1、 了解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掌握说明文语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一、千万别小瞧了猫(2013年深圳中考题) 和别的生物不一样,猫看起来不像大白鲨那样凶残致命,也不像大褐熊那样强壮有力,更不像食肉恐龙那样饥饿贪吃。可是,千万别小瞧了“猫”这个群体,它们可是长着一双无辜大眼的超级杀手。 据统计,美国有8400万只家猫、3000万只野猫,被这些猫杀死的鸟类数量高达14亿,甚至有可能达到37亿。除了鸟类,每年被猫捕杀的还有至少69亿只哺乳动物,这个数字甚至有可能达到207亿。鼹鼠、家兔、欧黄鼠、灰鼠均未能逃脱厄运。猫捕杀的对象

2、一般是活动的、比自己身形小的生物,就连毒蛇、蝎子也不惧怕。 英国的研究人员同样也在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担忧自1965年开始,在英国,猫的数量已经翻了两番,而与此同时,白头翁和麻雀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在英国的居民区,每平方公里就有上千只猫。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即便是在被誉为动物天堂的非洲塞伦盖蒂生物保护区,也没有任何一种野兽能够达到如此密度。这些野兽捕捉猎物是为了生存,而猫却不一样,它们捕杀只是出于一种天性,它们吃着主人们提供的猫粮,猎物只是它们打发时间的玩具。 研究人员还指出,猫的威胁远比表面上看上去严重得多。除了捕杀猎物,光是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英国南约克郡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安

3、德鲁贝克曼等人发现,在一处多猫的地区,充斥着一股“生物恐慌”。鸟类长时间处于生存压力之下,雄鸟和雌鸟的注意力不在小鸟的身上,而是时时关注着猫的一举一动,完全无法集中精力抚育下一代。在极端的时候,当地鸟类的总数下降了5%。 其实,在很早以前,猫就被列入世界最危险和具侵略性的100个物种。它们的祖先来自中东地区,作为捕鼠能手深得主人们的喜爱。在人类的保护下,猫已遍布世界所有角落。尤其是在海岛上,猫和老鼠一样,都成为了威胁生物链的元凶。无论是瓜达卢佩的卡拉卡拉鹰还是夏威夷秧鸡,都不是猫的对手。据统计,猫已成为导致22种海岛动物灭绝的元凶之一。 面对猫带来的严峻问题,新西兰的经济学家兼慈善家贾雷特摩根

4、给出的解决方法十分简单:“如果您有猫,请一定将它关在屋子里。如果它去世了,请不要继续养猫!”11第段加点词语“据统计”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_二、说明文语言考点分析必考题型: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赵州桥的桥面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中国石拱桥答:不能,“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是指赵州桥的桥面只是差不多与河面平行,并不完全平行。如果删去“几乎”,则指桥面与河面平行,不符合实际,影响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二)、授之于渔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平实型: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类型一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

5、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B、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答:(1)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等)的句子。(2)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类型二A、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B、能否替换为另

6、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三: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生动型:多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解题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三)、临渊垂钓DNA证据也可以伪造(2011年深圳中考题)(1)在调查刑事犯罪时,DNA证据都被视为“如山铁证”,被普遍用于证明嫌疑犯是否涉嫌犯罪以及释放被错误定罪的无辜者。可是,以色列科

7、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以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2)科学家表示,如果犯罪分子进入DNA数据库,他们就可以不通过提取个人身上的任何组织而“制造”出与数据库内一个人的DNA相符的DNA样本。弗兰肯博士是该研究的领导者,他在国际法庭科学杂志:遗传学网络版上发表的论文中写道:“通过伪造DNA证据,任何一个生物系大学生都能伪造一个犯罪现场。”论文指出,当下DNA分析检测技术已经成了司法的重要一环,但是DNA证据被伪造的可能性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3)研究人员指出,伪造DNA检测结果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首先需要获取一个微小但真实的DNA样本,然后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

8、将微小的样本放入大量的DNA里。虽然通过一根头发或附有伪造DNA的饮料杯就可以在犯罪现场“嫁祸于人”,但是通过这种扩增技术伪造出来的血液或者唾液样本会更为可信。(4)第二种方法则依赖于DNA分型,通常该分型被安置在一个法定的数据库里。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盗取DNA分型数据来伪造DNA样本。一般的数据库都是储存DNA中的13个片段来分辨信息来自哪一个人。而科学家通过复制每个片段上的一小段DNA信息,就可以另外组成一个庞大的DNA数据库,只需把各段DNA信息加以组合,就可以伪造出任意一人的DNA。据悉,只要收集425个不同的DNA片段,就足以组合成随便一个人的DNA信息。(5)DNA证据可以伪造,只是弗兰肯众多发现中的一个。美国法律分析家科恩对此表示,对于通过DNA检测来收集信息的警方和军方人员来说,这项研究成果是个“可怕的消息”。11文章第(1)段“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中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