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7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518809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7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7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7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7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7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7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7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7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含解析)1【2017新课标2卷】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答案】A【解析】A、乙烯与溴发生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属于有机物,四氯化碳是良好【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2、,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利用反应的实质,有无杂质对实验的干扰,进行分析判断,如本题的D选项,甲烷和氯气反应是取代反应,除有氯甲烷的生成外,还有HCl的生成,从而得出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是产生了HCl,体现考生对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的程度。2【2017新课标2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 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

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答案】C【解析】A、加入过量的铁粉,黄色消失,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Fe3完全被消耗,即Fe【名师点睛】考查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本题的难度不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体现了化 3【2017新课标3卷】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目的操作A取20.00 mL盐酸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

4、清洗,再用水清洗C测定醋酸钠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D配制浓度为0.010的KMnO4溶液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答案】B【解析】A最大刻度到尖嘴部分还容纳有盐酸,所以滴定管中盐酸体积大于20.00 mL,故A错误;B碘【名师点睛】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评价,涉及酸式滴定管的结构、碘的物理性质、pH试纸的使用和盐类水解及溶液的配制操作等,易错点为选项C,使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pH,水稀释了被测溶液,如果溶液为中性则没有影响,如果溶液显酸性,则pH测定值偏大,如果显碱性,测定值偏小,即使用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pH的操

5、作不规范,测试结果可能有误差;另外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最大刻度在下方,但最大刻度到尖嘴部分仍有一定的体积无法确定,容易忽视。4【2017北京卷】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答案】D【解析】A、中的碎玻璃不与浓硝酸反应,但仍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了二氧化氮和氧气,A正确;B、通过A分析可知,浓硝酸受热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氮和氧气,所以中红

6、棕色气体可能于硝酸分解,即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B错误;C、实验中木炭没有与浓硝酸接触,浓硝酸没有被加热,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只能是挥发出的硝酸蒸气与红热木炭反应、或是挥发出的硝酸受热分解,从生成的二氧化氮看,都是来源于HNO3中+5价氮元素,所以红棕色气体是还原产物,C正确; D、由于空气中含有氧气,因此红热的木炭可能与氧气反应产生了CO2,且中木炭和浓硝酸并没有接触,因此不能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D错误。答案选D。【名师点睛】这是一组探究性题型,明确浓硝酸的性质,例如浓硝酸的挥发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是解答的关键。解题时需要将题目中产生红棕色气体NO2的两种可能性

7、综合分析,另外还需要注意反应在空气中进行,因此就必须考虑空气中氧气对实验的干扰。平时复习要掌握信息的提取能力,突出知识迁移的能力。 5【2017天津卷】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B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D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答案】D【解析】A、加热碳酸氢纳分解生成了碳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直接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及

8、物质的制备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C项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步骤。6【2017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苯酚浓度小B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部分Na2SO3被氧化C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蔗糖未水解D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溶液中含Br2【答案】B【解析】A向苯酚溶液中加少量的浓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可以溶解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

9、,所以无白色沉【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性质实验、亚硫酸钠变质程度定性探究实验、蔗糖水解程度的定性检验实验及未知溶液的定性探究实验,A实验还考查了学生对相似相溶原理的认识。4个实验中,实验现象都是正确的。A、C两实验都是课本上的重要实验,因操作不正确导致实验结论不正确。D实验只是实验结论错误,要求学生能知道有多种相似的溶液具有相似的性质。解题时要首先分析实验操作所蕴含的实验原理及可能的干扰因素,然后明确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形成实验结论,思维要发散开,要考虑到多种可能性结论。7【2016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

10、和现象结论A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B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Ksp(BaSO4)Ksp(CaSO4)C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D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L-1 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0.1molL-1 NaHSO3溶液的pH约为5。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强【答案】AC【解析】试题分析:A、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发生反应: + CO2 + H

11、2O + NaHCO3,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A正确;B、硫酸钙为微溶物、硫酸钡为难溶物,均能形成白色沉淀,题给实验无法判断二者的Ksp大小,B错误;C、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发生反应:2Fe3+2I-2Fe2+I2,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C正确;D、亚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这说明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因此题给实验说明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弱,D错误。答案选A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名师点晴】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

12、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8【2017新课标2卷】(15分)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13、。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I2=2I+)。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及二氧化碳。(4)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

14、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mgL1。(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填“高”或“低”)【答案】(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2)O2+2Mn(OH)2 =2MnO(OH)2 (3)量筒 氧气(4)蓝色刚好褪去 80ab (5)低【解析】本题采用碘量法测定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属于氧化还原滴定。【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滴定实验、溶液的配制、化学计算等,本题的难点是问题(4)和(5),本题弄清楚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围绕这两项展开,实验目的是测定水中溶解的氧的量,实验原理是2Mn(OH)2+O2=2MnO(OH)2,MnO(OH)2把I氧化成I2,本身被还原成Mn2,2+I2=2I+,计算氧的含量采用关系式进行,即O2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