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案例及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518681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咨询心理学案例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咨询心理学案例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咨询心理学案例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咨询心理学案例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咨询心理学案例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咨询心理学案例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心理学案例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 1】:小云,女、21 岁、大四学生。1、主诉:人际关系一直不太好,长期以来从来没有知心的朋友,原因是自己认为任何人都 不能相信,现在已大四了。面临着要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和找工作的问题,一想到要面对陌生 人,就倍感恐慌和焦虑,怕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上当受骗更担心自己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临床主要症状:1)躯体症状:入睡困难,一般需要2、3 个小时才能入睡。且睡眠质量不好,常做恶梦。白 天头有轻微疼痛、有时心悸。2)认知: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人和人的交往就是互相利用。没有人是真正爱自己的。自己 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自己内心很瞧不起自己,自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与人交往的资本,所以 也不愿意主动与人

2、交往。3)情绪状况:情绪低落、常常有想哭的冲动但又哭不出来。内心感到极度压抑。4)行为:孤僻、独来独往。尽量避免与陌生人打交道。5)社会功能状况:人际关系不好,与同学和同宿舍的人交往都很少,与家人关系不好。没 有好的社会支持。对人和社会不信任,特别怕与陌生人打交道。一想到必须要与陌生人交谈 就会紧张,并由此产生回避行为。3、成长史 出生在粤东农村。出生不久,母亲就远赴千里之外,到南方某城市打工,3 岁时,父亲也到 母亲打工的城市打零工,并生下了弟弟。有了弟弟后,父母极少回老家。大概三、四年才回 来一次。也从来没有把她接到过父母打工的城市住过。她一直由寡居的奶奶抚养。父母很少 给他们寄抚养费,奶

3、奶以拣垃圾为生,她们常常是一天三顿都只能喝稀饭,经常感到饥饿。 上小学后,父母虽然一直为她出学费,但寄的生活费却极少。穿的全是邻居给的旧衣服。上 小学时,曾因此被同学笑话和欺负。自述从小到大就孤僻、自卑,几乎没有朋友。考上大学 后,父母继续提供学费,但在言语中有小云工作后应该回报的意思。因此在小云看来父母供 自己上大学是一种投资,而不是因为爱。因此小云对父母亲有很强烈的怨恨。虽然很希望也 能像别的同学那样拥有友谊和爱情,但又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世,瞧不起自己。所以平时 一般独来独往,没有知心的朋友,也没有异性朋友。讨论题(一): 一、请找出【案例1】求助者歪曲认知表现,并用认知疗法的情绪障碍的

4、认知模型的理论分 析其症状形成的原因。请设计对该求助者认知治疗方案,简述,治疗目标、治疗评估的内容和方法;详细描述治疗 阶段每个步骤的意义、内容、方法。答案(一)认知疗法的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的理论分析其症状形成的原因1、负性自动思维 负性自动思维是指不经过周密推理,自动对目前经验的解释、对未来的消极预期、对过去事 件的消极解释。小云在儿童期开始形成的“任何人都不能相信”的信念,使她对自己的目前 经验、未来的预期都进行的是负性自动思维。2、歪曲的认知图式 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起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比较稳定的心理 特征,通常不予表达,在其后的生活中继续而得到修正和补充。并且

5、人们倾向于选择与图式 一致的信息,忽略无关的、不一致的信息,并依据图式理解现实,做出判断和预期事件后果。 小云从童年起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人和 人的交往就是互相利用。没有人是真正爱自己的。”“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自己内心很瞧 不起自己,自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与人交往的资本,所以也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她依据图式理解现实,做出判断和预期事件后果。如“怕被人看不起”,”父母不是爱是投资”, “面临着要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和找工作的问题,一想到要面对陌生人,就倍感恐慌和焦虑, 怕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上当受骗更担心自己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虽然很希望也能像

6、别的同学那样拥有友谊和爱情,但又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世,瞧不起自己。所以平时一般 独来独往,没有知心的朋友,也没有异性朋友。”3、歪曲的认知1)选择抽取2)专断的推论,任何人都不能相信3)灾难化,没有人是真正爱自己的。一想到要面对陌生人,就倍感恐慌和焦虑,怕在找工 作的过程中上当受骗更担心自己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4)以偏概全,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人和人的交往就是互相利用。5)乱贴标签,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自己内心很瞧不起自己,6)个人化,自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与人交往的资本,所以也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二)请设计对该求助者认知治疗方案,简述治疗目标、治疗评估的内容和方法;描述治疗 阶段每个步骤

7、的意义、内容、方法。1、治疗目标 帮助小云改变歪曲的认知,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克服回避行为,改善人际关系。2、通过会谈、自我监控、自我报告等办法评估她的问题和认知。3、建立共同合作的心理治疗关系。4、治疗阶段每个步骤的意义、内容、方法。1)早期会谈,与当事人建立关系,收集重要的资料,以及协助减轻当事人的症状。2)中期或后期会谈,治疗重心由当事人的症状转移到他的思维模式。帮助她学会检验自动 化思维,修正核心错误信念。3)结束治疗,帮助她独立地把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讨论题(二)请用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理论分析【案例1】其症状形成的原因。 请简述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思想;治疗目标、治疗条

8、件、治疗过程的特点。答案:(一)原因:以人为中心疗法认为所有障碍都是自我概念与经验不一致或失调。1、以人为中心疗法认为,发展过程中个体或多或少地摄入、内化了外在的价值观。童年寄 养经历和贫困的环境形成了“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与人交往的资 本”和 “任何人都不能相信”的价值观。2、以人为中心疗法认为,当经验与外在价值观不一致时,个体会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 产生焦虑。小云虽然很希望也能像别人那样拥有友谊和爱情,但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经 验与外在价值观不一致。渴望自己联系到实习、工作单位,但又怕上当受骗,找不到合适的 工作而倍感恐慌和焦虑。所以情绪低落、焦虑、紧张、压抑。3

9、、以人为中心疗法认为,如果某个人产生焦虑反应后无法通过启动防御机制,使经验与自 我协调,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出现否认经验的真实性,退缩、逃避行为。由于小云的经 验与自我不能协调而出现了系列症状反应。(二)基本思想:(1)个体天生就有一种实现倾向;(2)机体估价过程总是与实现倾向一致;(3)发展过程中个体或多或少地摄入、内化了外在的价值观;(4)经验与外在价值观不一致时,个体会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5)预感到经验和自我不一致的个体,会运用防御过程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 上达到一致。如果防御成功,就没有明显的适应障碍;(6)如果某个人经验特别重大,或由于其他原因,个体无法通过

10、防御机制使之与自我协调, 而受到威胁的这个自我概念在自我系统中有具有重要地位,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7)心理适应问题的根源在于个体自我中那些无效的、与其本性相异化的自我概念(三)治疗方案1、制定治疗目标:“去伪存真”(103)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提供心理治疗条件。心理治疗条件是,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 注;同感理解。3、心理治疗过程的特点(106) 讨论题(三)请用以传统精神分析理论、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观点分析【案例1】其症状 形成的原因。请简述精神动力治疗过程中六个重要方面的各自特点、相互作用和联系。答案:(一)原因1、传统精神动力理论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假设,即人们目前的心理和社会状态

11、是受到过去的 影响和制约的。人们早期生命当中对人和事物的体验延伸到了人们的成年生活,反映在人们 现在对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对事物的处理风格中。精神动力理论认为,那些在特定情境下引 起人们矛盾情感的事件,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小云对父母强烈的怨恨与需要关爱的矛盾 冲突被强行压抑;压抑的冲突被投射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人和人的交往就是互相利用。 没有人是真正爱自己的。”2、客体关系理论强调的是潜意识的内在客体关系,是指人际关系转化为内在的精神结构。 认为,潜意识冲突不只是冲动和防御之间的挣扎,也是两种相反的内在客体关系(好坏)之 间的冲突。小云的潜意识中对父母强烈的怨恨与需要亲附的内在坏的客体与好的

12、客体冲突。 形成了她对人际关系的意识,造成他的痛苦挣扎,退缩,逃避,自卑。3、自体心理学认为, 人需要从环境中的他人那儿获得特殊的反应,才能发展和保持自尊和安宁感。早年养育的过 失与匮乏会导致自恋的病态发展。病态的自恋者导致在人际交往中缺失同感能力。他们按自 己的欲望来认识他人。既无视周围人的存在。爱自己与爱他人一样无能。由于既不能感受自 己、也不能感受他人,而成为精神上的孤独者。(二)简述精神动力治疗过程中六个重要方面的各自特点、相互作用和联系。(31)1、阻抗2、退行3、移情与反移情4、移情性神经症的修复5、修通 6、终止。 讨论题(四)请对【案例2】分别用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以人为中

13、心疗法、行为治疗的理论分析其 症状形成的原因。请设计对该求助者的综合治疗方案,简述,治疗目标、治疗过程的内容和 方法;详细描述治疗阶段每个步骤的意义、内容、方法。【案例 2】宋*、20 岁、男、在校大学生。求诊的主要原因是过分地怕手脏,每日频频洗手,达数十 次之多。洗手后还必须用酒精消毒,结果双手红肿发炎,来访者痛苦不堪,但欲罢不能,乃 来求医。来访者外表整洁,性格柔顺,彬彬有礼,一向被认为是一位模范青年。最近他与一位同学跳 了几次舞,被同学取笑说:“你怎么敢拉某某的手,她是我们女同学中最风流的人了。”他听 后,推断她可能患了性病,担心传给自己。自此就不断地洗手。来访者的父亲为军人,常年不在家

14、。每逢父亲参加军演时,母亲就担心父亲是否会遭遇意外, 很紧张,对两三岁幼小的来访者分外照顾,特别重视他的健康状况。来访者四五岁时,邻居 小孩患病去世,母亲常命令他重复地用酒精擦手。母亲凡事循规蹈矩,教育来访者事事都要 按照一定的方式去做。母亲虽然与来访者很亲密,很宠爱,但每当父亲回家时,母亲却总觉 得他一天到晚黏在自己身边,很不顺眼,常常厉声斥责,因而使来访者觉得跟母亲在一起, 好像是不太应该似的。 他在6 岁时,跟邻居小孩们游戏被推为“新郎”,与“新娘”亲嘴 时,刚好被父亲看见,大骂了他一顿,来访者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脏、罪大恶极的事。这种 感觉长大以后,每与女孩子接触时,便会出现。如乘公共汽

15、车而不慎碰到了女孩子的身体, 他内心就会感到极大的不安,回家后必须向母亲“报告”,以示忏悔。答案(一)病因分析:1、精神分析理论1)人们目前的心理和社会状态是受到过去的影响和制约的。从家庭资料里我们可以推测来 访者的母亲有强迫型性格。来访者的事事要是非分明、过分谨慎、处处小心的性格,是早期 受到母亲养育与管教形成的。由于严格父亲的管教态度而更加强其趋势,使其变本加厉。2)本我、自我、超我的内心冲突;恋母情结。由于父亲、母亲与来访者的三角性关系,让 来访者内心里总是感觉并且害怕跟异性的对象接触。这种担心跟异性接触的情结,到了成人 阶段,当他对异性对象真的觉得有兴趣而去接触时,内心里就骚动,引发了

16、觉得不该的情感 反应,经由转移而变成可能会被异性传染可怕的性病的方式来防卫,躲避跟异性接触的情况。3)自我防御机制压抑、转移重复性洗手,不但在“抵消”可能已经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即跟女性碰手接触,而被感染性病),还象征性地提醒着他不要再去跟异性接触。换句 话说,是在处罚自己,同时在提醒自己不要重犯“不该”犯的错误。2、认知理论1)童年的经验父母的影响和教养,形成了“接触女性是很脏、罪大恶极的事”,“事事要谨 慎小心,循规蹈矩” 认知图式。成年后遇到类似事件,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认知图式) 被激活,产生了负性自动化思维和歪曲的认知。如,“来访者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脏、罪大 恶极的事。这种感觉长大以后,每与女孩子接触时,便会出现。如乘公共汽车而不慎碰到 了女孩子的身体,他内心就会感到极大的不安,回家后必须向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