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经验广药09研究生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518527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经验广药09研究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常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经验广药09研究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常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经验广药09研究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常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经验广药09研究生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常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经验广药09研究生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经验广药09研究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经验广药09研究生(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经验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

2、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但没有验证过。关于湿法、干法上样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走,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关于操作问题1 装

3、柱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可以采用四氟节门的。干法和湿法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书中写的都是不能见到气泡,我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大的影响,加压可以消除气泡,或者放置过夜,如果硅胶还没沉淀下来,没有上样品,可以重新用玻璃棒搅拌一下,让它重新上样。2 加样。 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

4、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就够了),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3 淋洗剂的选择。 感觉上要使所需点在rf0.20.3左右的比较好。不要认为在板上爬高了分的比较开,过柱子就用那种极性,如果rf在0.6,即使相差0.2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状态,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 4 样品的收集。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另外,收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

5、别是小量样品,如果用大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大。5 最后的处理。 柱分后的产品,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其中的杂质也会累积到产品中,所以如果想送 分析,最好用少量的溶剂洗涤一下,因为大部分的杂质是溶在溶剂里的,一洗基本就没了,必要时进行重结晶。1、洗脱剂的选择,一般是以第一个点在TLC上Rf值0.20.3为基础,稀释一倍进行第一个样品点的洗脱,并在洗脱下第一个点后更换下一个点的洗脱极性(0.20.3稀释一倍)。 2、变花是由于柱子中气泡的存在,放置过夜和过快更换洗脱极性都会产生气泡。装柱子时一定要搅拌使得硅胶中的气体尽量拍干净。更换极性时,我一般从50:1到2

6、0:1是逐渐更换的,就是先到40:1,30:1在到20:1。这样更换,放热就不明显。1. 根据柱层析洗脱的要求,最好是先从低极性溶剂,如石油醚或正己烷开始,逐步加大洗脱剂极性,进行梯度洗脱,这样的效果比单一洗脱剂要好。过常压柱子时,为什么过柱过程中柱子内会有气泡,怎样避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处理? 若是硅胶柱,还没有上样的话,可以搅一搅,让其自然沉降就可以;若是已经上了样品,就只好加压赶赶气泡试试。一般过硅胶柱如何避免产生气泡: 1.装柱之前应搅拌均匀,然后装柱; 2.装柱尽可能一次性的装完, 3.过柱的时候,你是否干过柱,这也会产生气泡; 4.还有你在装完柱后,最好在硅胶上方加一片圆形滤纸

7、,加上后再加一块棉花,这样加溶剂冲洗时,可以避免冲起硅胶,产生气泡; 如果气泡已经产生,可以: 1.加压驱赶气泡; 2.我自己也发现了一个方法,你试试,就是先不要冲洗,放置过夜,第二天早上气泡就会到了上面,不过有的时候不行。 3.如果还不行,就用高极性的溶剂冲下样品,收集,重新装柱。 湿法装柱要点: 1.估算柱子硅胶用量 2.估算溶剂与硅胶混合量 3.将溶剂与硅胶于烧杯中搅拌均匀,应搅至无气泡 4.用漏斗装柱,尽可能一次性加完. 5.反复加溶剂平衡柱子,至柱床不再下降为止。 6. 加样有两种方法,可溶于以上溶剂的样品,可用适量溶剂溶解后,将溶剂放平柱床后直接加样;还可用适宜溶剂溶解样品,用适量

8、硅胶拌样,硅胶量以能分散样品即可,尽量少,以减小初始色带,加样时,柱床上留少量溶剂,加样后,应轻敲柱子样品带的四周,使气泡上移,样品带上加棉花或盖少量硅胶,防止加溶剂时冲动样品层,加好样后连续冲柱时间尽量长些,至少10小时以上,可基本消除气泡的产生。【求助】如何改变TLC展开剂以达到硅胶柱最佳分离? 最近在研究TLC条件,以达到活性组分在硅胶柱上的较好分离。直接将TLC条件用于硅胶柱分离不是很理想。网上朋友建议我讲TLC展开剂的溶剂强度降低3050然后上柱。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达到将溶剂强度降低?是采用加入强度更低的溶剂来调整吗?还是有其他办法?请大家帮忙! 首先,TLC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

9、层析时选择合适的洗脱体系,和合适的洗脱比例。一般来讲,如果要将TLC中合适的洗脱比例用于柱层析时,一般应该适当减小洗脱强度,所以所谓降低3050,是有道理的。如何降低了,当然一般是调节洗脱液的比例,在使用TLC时,一般来讲,是很少用一元体系来展开,特别是对于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几乎是不可能。通常来讲一个展开体系,包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基本展开体系(包括极性大的试剂,极性较小的试剂。其中,极性较小的部分一般起到分离的作用,极性较大的试剂一般起到帮助化合物在薄层上移动,对分离物质的洗脱能力较强,可以提高比移植,但不能提高分辨率。二部分:展开剂中加入酸或碱,主要是抑止某些酸或碱性物质而产生斑点

10、的拖尾。(至于如何产生的拖尾,如有兴趣,下次可以在将)。讲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明白就是调节基本展开体系的溶剂的比例即可,换言之,增大小的比例,或减小大的比例,这都是相对的。柱层析时还是以配制后用TLC验证Rf值为好,分离斑点之间Rf值相差较大时,将Rf值调节在0.2左右,梯度洗脱;斑点相距较近或呈念珠状相连时,将主要斑点Rf值调至0.15至0.2之间为好。Rf值太小,柱上洗脱时间较长,谱带扩散较严重;Rf值太大,洗脱平衡不充分,也难于分开。感觉斑点的洗脱体积与其Rf值有近似倒数的关系,Rf为0.1时,需10个保留体积来洗脱;Rf为0.3时,需3个保留体积洗脱;一般斑点在7或8个保留体积洗脱时,效

11、果最好。一般萃取,可以用石油醚、EtOAc、n-BuOH。石油醚和EtOAc部分可用硅胶分段,n-BuOH可用硅胶、大孔树脂或ODS分段(视化合物的种类来定,如果不肯定的话可以先用大孔树脂分段)。重结晶相关问题 【求助】重结晶高手请进:低熔点固体的结晶 我的产品粗品为油状物,用乙醚石油醚结晶,产品的熔点大概50-60度.析出的老是油状物,焦急万分,请有经验的朋友帮忙解决,谢谢 首先通过TLC或HPLC确定产品的纯度,如果产品纯度不高,获得结晶的难度较大。可通过适当方法(如柱层析)先提高产品纯度,再尝试获得晶体。 在产品达到较高纯度后,先用少量热溶剂(产品易溶溶剂,一般为乙醚)将油状物溶解,将烧

12、瓶放在冰浴/冰盐浴中,搅拌下缓慢滴加产品不易溶溶剂(一般为石油醚),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滴加速度,一旦溶液出现浑浊,应减慢滴加速度,并停止搅拌,静置冷却并补加适量产品不易溶溶剂。此法一般可以获得该低熔点固体,该固体可用于下次混合溶剂热溶冷却后的诱导结晶。 乙醚一般可用乙酸乙酯代替;石油醚则可尝试30-60或60-90度沸程,亦可尝试用正己烷代替。 【求助】水溶性物质重结晶! 我以前从没做过重结晶,而且听说水溶性物质重结晶很麻烦,请高手指点一下,水溶性物质重结晶的时候选用那些溶剂和混合溶剂比较好那?应该注意那些事项,具体的操作应该怎么做?清有经验的高手指点一下,谢谢! 如果你的样品时水溶性的,那么将

13、你的样品用甲醇或者水制成浓溶液,向溶液中逐滴加入10倍量的亲脂性溶剂(如石油醚、氯仿等),静置,或许会有晶体析出。将此晶体或者混浊抽滤或者用滴管吸出,再用合适的溶剂洗涤,重结晶即可。 水溶物用反萃的多。 如果产品冷热溶解度差大的话,在水中直接热溶解然后冷冻析出就可以; 如果没有冷热溶解度差或者差异很小,往你的产品水溶解中加4到10倍与水混溶的溶剂。 另外醇、酮与水的混合溶剂也是个好办法。求助如何把TLC板上两个很近的点分开? 这两个点是非对映异构体,rf值只差0.04,hex:EA=10:1, rf值0.5左右, 装了20cm的column, 用hex:EA=20:1的洗脱剂,只分开一半。 求

14、教这里的各位大侠,我到底应该用极性小的洗脱剂冲还是就用10:1冲, 感觉用极性小的扩散蛮厉害的。 不知道你说的20cm的柱子是什么状况,比如柱径比和硅胶/样品比,因此只能泛泛而谈: 1、既然能分开一半,说明对柱层析的条件加以改善还是有望分开的。hex:EA=10:1, rf值0.5左右,你选择hex:EA=20:1做洗脱剂。我的建议是先找到rf值0.2左右的系统(估计就是20:1或者30:1),再对此系统稀释一倍后(如20:1稀释成40:1)做洗脱剂。 2、对于rf值只差0.04,建议硅胶/样品比例应大于50,且在满足柱径比大于10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直径比较大的柱子,以减少边缘效应。 3、可以

15、考虑选择硅胶H作为柱填料。硅胶H比一般粗硅胶的粒度细且更均匀,因此分离效率要高些,但是也因此阻力大些。所以通常需要加压。 4、扩散厉害,可能是你的柱子走的太慢的缘故,可以尝试加快些速度。 5、柱子一定要装得比较好。多花费些时间,把柱子敲打瓷实吧。2.如何防止冲料 冲料是由于温度急速上升,使产生的气体不能及时的排出而造成的.冲料之前的主要现象:刚开始的时候,烧瓶上端内侧会产生少量的液珠(这证明反应体系已经有局部回流),温度变化开始加大;搅拌的旋涡中慢慢充满气泡.这时注意要做好降温和排气工作,降温的方法:停止加热或者关小加热,如果气泡还继续增加,先减小搅拌(注意如果你停止了搅拌后,要等温度降了以后

16、才能慢慢开,不然一开搅拌就会有冲料的危险),用湿布再降温,然后用水浴降温.排气的方法:撒去干燥管,条件可以的话可以在烧瓶上面多加一支回流管,还可以用泵的把气体带走. 冲料主要出现在刚开始加热的时候,所以反应和蒸溶剂的时候要缓慢加热.正因为这样,在瓶里装料的时候一般不能超过反应瓶的2/3.【原创】天然药化实验经验交流 天然药物或者是中药,在我国临床上有者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一些民间的特效药用植物,发挥着甚至是西药无法比拟的功效。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中医中药的研究投入和研究力度,这正是我们中医药工作者的良好契机,弄清楚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根本。 目前,国内外研究天然药物或者是中药的单位与研究所不计其数。研究成果也很丰硕:研究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增加,新药开发成果也明显增多。虽然研究手段日益先进,但绝大多数的实验室或课题组仍然以传统的色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