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 网络基础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517594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三 网络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模块三 网络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模块三 网络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块三 网络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三 网络基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三 网络基础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情分析: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为学生的交往平台增加了新的元素。然而,初一年级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只是浏览网页、QQ聊天、网上看视频、网上购物等一些网络应用上。对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功能和定义并不清楚。2.知识与能力:(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及其功能。(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了解因特网的产生、应用和在我国的发展。3.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让学生的认知程度上升,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了解。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因特网的知

2、识,体验互联网丰富的优质资源带给人们的好处。5.教学重难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功能及计算机网络分类。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互联网时代。生回答,师板书课题观看视频通过视频,了解网络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变。二、学习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及其功能。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 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 了解因特网的产生、应用和在我国的发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挑战新知(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功能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自主学习 生打开课本,阅读教材P52-55,将下面题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订正答

3、案师: 同学们做的非常不错,给自己一点掌声吧!计算机的互联是在一定设备基础上,摆放在桌子上的这些网络连接设备,谁认识它们?(交换机、路由器、网线)生:回答后小结,出示图片通信设备双绞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传输介质。光纤电缆是一种能够进行调制的光信号传输的网络介质 。新知讲解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师:讲解:知识树(1)计算机系统是网络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被连接的对象。其中分服务器是一台被工作站访问的计算机。主要任务是运行网络操作系统和其他的应用软件; 工作站若被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只请求服务而不为其他计算机提供服务。(2)数据通信系统:网卡(构成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连接设备)、传输介质(同轴电缆、

4、双绞线、光缆、微波、无线电和卫星)、网络互连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过渡:计算机连接成网络后,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里还要有提供给我们使用的操作和管理网络的平台。(3)网络软件及协议: 网络传输数据所遵循的规范 。3.活动一:小明家有三台电脑,两个台式机一台笔记本,分别在书房、小明房间和小明王父母的房间,现在只有书房的计算机连接了电信光纤宽带,怎样让三台计算机连成网络?需要哪些工具?请你来帮帮小明! 新知讲解(二)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互连方式或者说连线方式)4. 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形网络5. 活动二:以下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例子,请将小猴子对号入座拖曳到蘑菇房中。新知讲解(三)计算

5、机网络的分类 6. 按网络覆盖范围的大小来分认真看书,填写问题答案。观看课件学生动手在白板上用笔操作认真听讲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重点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活动三:在白板上用笔操作突破重难点内容(四)因特网的产生、应用和在我国的发展视频配说明:因特网起源于一个名叫ARPANET的广域网。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创办;最初只连接了位于不同地区的四台计算机。8.观看视频9.因特网的应用观看课件10.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观看视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当堂训练1.( )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A局域网 B.城域局 C因特网 D.树状网2.局域网的英文名称是( )AMAltmN B.WAN C.Router D.LAN3.计算机互联的主要的目的是()A制定网络协议 B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C集中计算D资源共享教学反思1.导入新课的环节内容还不够充实,还可以继续拓展。2.学生的实践部分时间少,对知识点梳理时间安排上有点仓促。讨论环节有待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