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讨论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516421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引导学生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引导学生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学生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引导学生讨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陕西紫阳 刘启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和实施,农村中小学都已经走进了新课改教学的正常轨道。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也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巨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常常难以真正发挥,原因在于主动性欠缺。学生在讨论中总是显得呆板、低沉,缺乏活力与创新思维,最终难以实现和完成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究其原因就

2、在于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时缺乏可操作性,下面仅就我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几点做法进行简要说明。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讨论,不管是分组讨论还是集体讨论。首先必须要确定讨论的主题和重点内容,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有讨论交流的意愿,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相互交流。互动时必须做到言之有物,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就因该启示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让学生理解这次危险经历对作者一生的影响。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认为首先要使学生身临其境的置身于作者创设的氛围之中,从性格、气质、处事态度以及别人的评价等方面把自己和作者进行比较,然后思考:一个本来非常胆小的人现在又被孤

3、零零的撂在悬崖之上,进退两难,孤立无援,在这种恐惧、胆怯的情境中,要想摆脱和战胜眼前的厄运,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该想出什么办法?通过这种氛围及特殊环境的渲染烘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在讨论中大胆交流,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二、联系实际,展示学生的个性特征。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及感悟,能更好地反映自己的个性特点。但要真正使讨论的气氛活跃起来,除有特定的氛围外,还必须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把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具体化,让学生有机的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比如山市一文讲的是人们对有关光线折射知识的通俗观感,可以作为一篇记叙文或说明文来阅

4、读,但要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就必须联系学生已有的一些知识经验,如对“海市蜃楼”幻景的了解。再联系自己的联想、想象、甚至梦境,来推测山市的奇观。通过这种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直观感受和大脑发散思维能力结合的能力,用自己独有的见解来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了解和评价。然后在讨论中和同学取长补短,共同切磋。三、领悟意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如实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必须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在合作时大胆地对文章的中心意旨和特定情境结合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索和创新,对文章反复阅读理解,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每一篇课文读后都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5、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作者达到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在内心深处真正理解作品的意蕴,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如在山的那一边就是要引导学生理解:面对生活困境时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并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战胜困难。在具体的教学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切合实际的鼓励和启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知识的积累和人性的感悟。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热烈,这也正符合语文学科人文性教育的要求。总之,引导学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是一个对各种知识经验有机的进行整合的复杂过程,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所以说讨论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做得还很不够,力争今后能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