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516352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1.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2、掌握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3、明确本学期语文教学常规要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做自我介绍,然后以讲故事、读美文、汉字趣解等不同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推荐: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刘卫民我爱你,汉语二、语文的概念1、流行的几种说法:语言和文学、听说读写、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2、初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3、大语文概念:应试、应用、人格修养;文史哲不分家;语文的社会生活化。4

2、、雅和俗: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和生活层次。三、方法介绍1、相信自己,勇敢挑战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不要去想过去,想自己的基础

3、是不是很差,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2、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4、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强调语文学习积累要坚持)3、自我规范,养成习惯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强调:

5、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4、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四、学习要求可以从“工具准备”、“上课要求、”“作业习惯”、“作文训练”、“其他规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学习要求。五、课堂小结在中学的历程里,语文

6、文学作品,他能通过写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与心理历程与你交流,向你展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取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你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作者的精神家园,中学里没有哪一门功课是这样的内容,在精神上为你做引领。在我看来,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做人。你不一定要踏入大学的门,可你必定要跨入社会的门,你可以不懂数理化,没有任何特长,只要领工资会签自己的名,但你不能不会做人,你可以失掉一切,但你没能失掉尊严。希望大家在中学阶段,不要把语文看成是在应付考试,那样你会学得很吃力很疲倦,我希望大家把它当成一种欣赏,一种享受,这样你才能真正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文字是一种美丽,一种遭遇,和

7、文字用心灵和他相逢是一种幸福。2.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初次见面印象2、谈语文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3、提学习语文的要求,规范学习行为基本过程同学们,大家好:火热的八月见到火热的你们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语文课不讲课本上的东西,咱们随便聊聊。既然是聊,当然还得有聊的主题,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同大家聊五个方面的内容:古有“仁、义、礼、智、信”,讲的是如何修身养性,今我独创“缘、趣、意、信、法”说的是如何学习和学好语文。(奇怪吧,这是什么意思,且听我慢慢道来)缘。(懂缘)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

8、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老师职业的及至赞美。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惜缘)时下流行一种说法,表明关系的亲密,缘分的可贵:同过窗(同学),抗过枪(战友),下过乡(知青)。你们正好赶上了第一条,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同学,请记住,这都是缘分,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三年宝贵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倍加珍惜你们的友谊。毛阿敏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唱词“今生皆是缘,离合总关情”。这就是老师讲的

9、第一个方面,缘。趣。兴趣是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1、音趣。我们通常被电影精彩的对白和大师的朗诵所折服,其关键就在与他们把语文的音韵之趣娴熟吧的驾御。在这里,我举三个例子,请大家共同来揣摩。( 1)我的英文名叫“小沈阳”(不同的读法)( 2)陈菲儿,老师叫你呢。十六岁的花季( 3)这里的山路十八弯。山路十八弯( 、字趣。语言文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细微变化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发生在周总理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国记者讥讽到:真是对牛谈琴!周总理礼貌的回敬:对,牛弹琴!一字未改,标点一变,面

10、目全非!( 、句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聊聊两句,颇含哲理,道尽人世沧桑。4、篇趣。好文章如脍炙人口的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现代美文,仅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大家就可见精妙文章的妙处。意。只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作为基本的语言工具,其基础作用不言而喻。我只想强调的是,语文学好了对个人地位及人格魅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文采的人,往往能得到大众的追慕。如李白,杜甫,青歌赛上的余秋雨先生。有文采的妙处,还可从下面的对比中来发现。在春节的时候,很多门户上都贴“招财进宝“四个字很一般;“门对青山摇钱树,户迎绿水聚宝盆”语文的档次就出来了。信。指信念。每位同学都要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丝

11、毫不能动摇。我强调三点。一是你们都能学好语文,这不是信口开河。我看过你们的入学试卷,有一部分基础很不错,相对差一点的,也很有潜力。二是你们要充分相信正在给你门上课的老师我。高淳县语文学科带头人,多年执教毕业班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三是要对学校有信心。固城中学在整个农村初中是非常有地位的,不信你们可以去调查。同时,我还要特别提醒和告戒大家,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无止境,要对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法。指方法。学习语文没有捷径,但绝对是要讲方法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原则是需遵循的。古人讲:工夫在诗外,很适合现在语文学习的现状。综观近几年来的中考,我们不难发现,要从课本中寻找到中考试卷的标准答

12、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说,学习语文要灵活,不能死板,要以教材为参照,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语文学习的三要求:一、预习的要求找、释、分、结、问、赏。(细细解读)二、上课的要求认真听记,大声读答,积极互动三、课后的要求一一作业本等文海拾贝准备三本本子:预习本(课代表1负责收发批改,每课一次)练习本(课代表2负责收发,披阅,每课一次)文海拾贝(教师批改讲析,每周一次)我会给两位课代表各一张作业登记表,每次作业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登记。按一定比例记入学期结束的成绩单中,未及时上交的你要向我说明理由。所谓“教学相长”,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意见,请向我提出来。你可以在课后跟我聊天,也可以在随笔里向我提出来,也可以在qq里讲。我希望成为你们的好老师,更希望成为你们的好朋友。现在我需要两个非常负责认真又能干的课代表,如果有意向的同学课后可以跟我讲一下。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do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