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活动方案(7篇).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5142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成教育活动方案(7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养成教育活动方案(7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养成教育活动方案(7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养成教育活动方案(7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养成教育活动方案(7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成教育活动方案(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成教育活动方案(7篇).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成教育活动方案一、课题的背景及提出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_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_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2、

2、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3、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

3、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另外,我校十五课题“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对策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本次我校的研究课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开展一系列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并带有规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从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从知道

4、要这样做的起点上逐步升华到自己应该这样做,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良好教养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二、研究目标1.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三、学生分段教学目标:(三四年级)教学目标:1.探讨应培养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2.通过观察、调查问卷等形式发现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并进行归类;3.初步培养学生良

5、好的行为习惯;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五六年级)教学目标:1.探讨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哪些;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4.初步探究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5.增长社会交往,沟通能力,能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四、研究的措施_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钮云祥副组长:陆桂荣、张觉、张玉芳组员:袁一雄、钱惠芬、沈佐明、朱建华、钟建英、唐丽琴、姚水荣工作小组:(城南小学由张觉校长负责确定)

6、组长:张玉芳(全面负责,重抓组织活动)副组长:沈佐明、钟建英、姚水荣、唐丽琴组员:所有指导老师校外基地:岳国勇后勤:朱建华摄影、音像:金歆炜2.建设三重教育阵地。(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

7、教益。3.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法,最终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分年级给出每个学分与等

8、级。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主要根据自己所在年级评价重点的不同,就学校或教师所结出的几项指标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2)学生互评参加小组互评的同学真实客观地对小组中其他的同学给予评价。主人的内容可以结合各年级评价的重点来进行。3)教师评价教师按照有关的要求与项目,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给学生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要以激励评价为主。养成教育活动方案(二)一、活动时间:_月_日_月_日二、活动主题:与好习惯牵手,争做好习惯之星三、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在健康习惯、听课习惯、写日记习惯、文明习惯的养成等好习惯有较大的进展,形成良好校风,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四、具体要求:1.健康习惯

9、:看书、写、坐、立、行走姿势端正;课间时,学生能在室外做有益于健康的活动;认真做好间操、眼保健操;懂得常用的自救自互安全常识。2.听课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自觉遵守纪律、注意听讲;主动思考,勇于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举手姿势端正,发言声音洪亮、表述清晰;善于合作交流,善于倾听,乐于探究。3.写日记习惯:一至五年级学生坚持写周记(每周至少1篇),初中生坚持写日记,要做到书写工整,内容广泛,语句通顺。4.文明习惯: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懂得感恩、乐于助人;勤俭节约,不随意撕坏书本,不铺张浪费;说话文明,诚实、守纪、善于倾听;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旷课,有事及时请假;课间做游戏,讲文明、有秩序。五、

10、活动形式:1.开展“健康助我快乐成长”活动:通过阳光体育运动,规范小课间和大课间,每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在学校形成教师学生齐参与健康行动的深厚氛围。本月_日将举行师生踢毽子比赛。平时进行课外乒乓球和排球小组的训练。2.开展好日记展评活动:(1)一至五年级学生坚持写周记(每周至少1篇),要做到书写工整,内容广泛,语句通顺。教师做到周查,学校做到月检。(2)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并及时认真批改。(3)班级内设立展示角,展出学生的优秀日记。(4)教导处要加强对学生日记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5)学校要定期开展日记展评活动。3.举办主题班会:四月中旬举行“文明

11、之星”主题班会,开展大讨论,写出心得体会。4.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践行守则和规范,开展一次主题倡议活动,组织开展一次全体学生参与的主题签名倡议活动,营造文明校园氛围。5.进行主题实践活动:本月将开展一次环保活动,一次义务劳动。6.创设多种宣传渠道: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走廊文化等途径,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倡导文明新风。7.督查活动贯穿始终:值周教师和值周生每天进行校园行为习惯检查,定期进行家庭社会行为习惯专项调查,对不文明现象和行为予以及时纠正和引导。8.考核评比有始有终:每班建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项评比机制,定期进行评比,树立典型。同时,做好考核积累,与学生成长档案里的评价相结合

12、,与文明示范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好习惯少年评比挂钩。养成教育活动方案(三)为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_月_日-_月_日在全校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为了使这项活动有序、顺利开展,增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_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未来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为教育目标,积极探索中学生青少年阶段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努力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二、活动目标总体目标:

1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具体目标:重点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规范学生穿戴行为,养成勤劳俭朴、生活

14、有序、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提高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通过“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遵守公德、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提高主动参与社会交际的能力,拓展自我生存空间。通过“安全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三、主要内容(一)生活习惯养成教育1、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起床、就寝、回家。2

15、、按时就餐,不将食品带入校园、教室。3、及时清扫教室、寝室和卫生责任区。4、讲究卫生,不乱贴、乱写、乱画,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丢物品。5、宿舍保持清新整洁,床上用品清洁美观、被子叠放整齐、无异味,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宿舍要经常开窗通风。6、养成积极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的好习惯。(二)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1、参加升国旗仪式,学生要穿校服,行注目礼,唱国歌。2、语言文明,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不骂人。3、举止文明,不推拉拥挤,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慢步轻声。4、注意仪表,衣服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不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男女生均不得染发或留怪异发型。5、拾到别人丢失钱物及时交公。6、爱护公物,爱护花草树木。7、不将手机带入校园、教室。8、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主动帮助有困难和有缺点的同学。9、同学之间要文明交往,不准谈恋爱。10、遵守公共秩序,课间操、升旗及集体活动时听从安排,严守纪律,保持良好形象。参加集体活动守时肃静,作文明观众。11、不进行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不吸烟喝酒,不出入营业性网吧。(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1、安全观念、法制意识强。2、妥善保管钱物,严防丢失。未经他人同意,不拿用别人的东西。不偷窃、不敲诈、不勒索别人的财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