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科技厅课题 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与碳减排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50636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科技厅课题 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与碳减排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科技厅课题 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与碳减排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科技厅课题 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与碳减排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科技厅课题 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与碳减排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科技厅课题 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与碳减排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科技厅课题 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与碳减排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科技厅课题 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与碳减排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方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名称: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与碳减排对策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开展趋势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开展大会首次把全球资源环境管理提升到国家开展战略高度, 提出了“可持续开展 理念, 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明确提出了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随后国际社会都在为协商和制定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而努力。“碳减排不仅涉及到传统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问题, 而且涉及人类传统的生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 从本质上触动了人类经济开展方式变革。在过去30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背后,中国

2、仍未完全摆脱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增长模式,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是5.7亿tce, 到2021年那么迅速上升到28.5亿tce。特别是“十五期间2001-2005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能源消费更是呈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在短短5年时间中,中国能源消费增量超过了此前的20年1981-2000年的总和。与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相伴的是CO2排放量的迅速增长,1978年中国碳排放量为13.8亿t CO2,2007年上升到60.1亿t CO2,1978-2007年化石能源燃料排放的CO2年均增速到达5.2%。 国家开展和

3、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2050年低碳开展之路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1 有研究说明,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CO2 占我国排放总量的75 %, Streets , D G, Jiang , K J , et al . Recent Reductions in China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J . Science , 2001 , 294 : 18351837. 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二, CDIAC. National CO2 Emissions from Fossil2fuel Burning, Cement Manufacture, and Gas

4、 Flaring: 1751 - 2005 R . 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 ,2006. 预计到2030 年,我国CO2 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EIA.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International Energy Annual,2006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R. 2007.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家工作组的研究结果说明,大气层中CO2等温室气体含量的上升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会对全球在生态平安、粮食平安、水资源利用、

5、海岸带低洼地区的人居环境等方面产生灾难性的影响。由于气候变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密切,气候变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各国制定能源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些主要兴旺国家纷纷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指导本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方向,重点是限制化石能源消费,鼓励能源节约和使用清洁能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提出的“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干扰的水平上已成为国际社会努力的共同目标。2021年11月,我国政府首次量化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1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就河北省而言,国家的二氧化碳量化减排目标,即是对河北省经济开展的严峻

6、挑战,同时也为河北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机遇。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的研究中,1978年Kraft,J和Kraft,A在能源经济研究中,发现了美国GNP对能源消费的因果关系。 Kraft,J.,Kraft,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J. Journal of Energy Development. Vol.3,1978 然而,Akarca and Long指出,如果时间间隔改为2年,Kraft,J和Kraft,A的结论就值得疑心。 Abosedra,S.,Baghestani,H.

7、 New Evidence on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nergy Consumption and Gross National ProductJ. Journal of Energy Development. Vol.14,1989 其他一些研究者利用不同的时间间隔和不同技术证实或反驳Kraft,J和Kraft,A的结论。 Cheng,B.S. An Investigation of Cointegration and Causalty between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Energy Developm

8、ent.Vol.21,1995 Masih在对六个亚洲国家能源消费和GDP关系的协整检验中发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能源消费和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那么不存在协整关系。 Masih,A.M.M. Energy consumption, real income and temporal causality: result from a multy-country study based on cointegration and error-correction modeling techniques. Energy Economics. 1996:165

9、-183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魏一鸣等发现,中国的GDP和能源消费两个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对1978-2003年的数据,得到的协整回归方程为:GDP = -13 652.663 46 +0.270 519 699 5E + et 1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是,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GDP不是E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说明GDP是E的Granger原因;同时无法拒绝“E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这说明E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魏一鸣等还进一步分析了各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结果显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存在从经济增长

10、到能源消费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魏一鸣. 中国能源报告2006 战略与政策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吴巧生,成金华等分析了1979-2002年中国能源消费与GDP的协整关系, 得出中国能源消费对GDP的广义差分回归模型为: 2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论是,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Granger原因,GDP水平每提高1%,能源消费水平相应地提高0.493%。吴巧生,成金华还分析了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测定的中国工业化水平与能源密度的协整关系,结果说明,中国工业化水平提高1%,能源密度下降0.33%,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吴巧生,成金华. 中

11、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54张丽峰利用协整理论, 检验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与产业开展的协整和因果关系,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说明, 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是不同的, GDP是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张丽峰. 产业能源消费与产业开展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J. 经济经纬.20056国内的研究成果也有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Granger双向因果关系,或一些能源种类如石油、天然气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王海鹏,田澎等以电力行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间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性检验说明,电力消费与经济增

12、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王海鹏,田澎等. 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间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电力行业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053马超群, 储慧斌等研究了中国从1954 2003 年间年度GDP 和能源总消费以及能源消费各构成局部(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水电力等) 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说明GDP 分别与能源总消费、煤炭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而GDP 与石油、天然气和水电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马超群, 储慧斌.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 系统工程. 200410在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常以分解为工具。分解分析作为研究事物的变化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的一种分

13、析框架,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分解分析领域常用的分解方法有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简称SDA与指数分解分析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简称IDA。其中,SDA方法利用投入产出表,以消耗系数矩阵为根底,可对各影响因素如产业部门最终需求、国际贸易等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其主要方法包括投入产出法、两极分解法等; Hoekstra R, van der Bergh J.C.J.M. Comparing structure and index decomposition ana

14、lysisJ. Energy Economics,2003,25(1):39-64 IDA方法利用产业部门水平的总和数据,更易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及跨国比拟,其主要方法包括Laspeyres指数分解与Divisia指数分解等。能源和碳排放的分解研究始于20 个世纪70 年代。GREENIN G等 采用分解模型分析了美国能源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认为能源结构的调整不是主要原因,天气的变化才是主要原因。 GREENING L A, DAVIS W B ,SCHIPPER L. Decomposition of aggregate carbon intensity for the manufac

15、turing sector :comparison of declining trends from 10 OECD countries for the period 1971 1991J . Energy Economics, 1998 ,20 (1) :43-65. GREENING L A, TING M ,DAVIS WB. Decomposition of aggregate carbon intensity for freight : comparison of declining trends from 10 OECD countries for the period 1971

16、1991J .Energy Economics ,1999 ,21 (4) :331-361.GREENIN G等利用碳分解模型对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OECD) 10 个国家的生产部门、货物运输部门、居民终端效劳部门、私人交通部门的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生产部门碳排放强度下降主要是由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引起的,同时能源价格对碳排放强度有很大的影响,货物运输部门碳排放强度提高主要受交通模式向碳密集型模式转变的影响,居民终端效劳部门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电燃料构成以及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各不相同,私人交通部门能源强度的下降对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奉献最大。 GREENING L A, TING M. Effect of changes in 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