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汇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506037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29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疾病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神经系统疾病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神经系统疾病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神经系统疾病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神经系统疾病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疾病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疾病汇总(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神经病【病史采集】1 偏食、挑食或营养缺乏,慢性胃肠道疾患及妊娠史、手术史。2 各种急慢性中毒、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和(或)疫苗接种史,化学毒物接触史、酗酒等。 3慢性躯体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血卟啉病、粘液性水肿、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 等。4 家族中有无类似遗传病史。5 四肢末端麻木、无力或有刺痛。皮肤、毛发、指(趾)异常和泌汗异常。6 诊疗经过及疗效如何。【物理检查】1 一般检查:内科一般检查,注意皮肤、毛发、指(趾)甲改变。2 专科检查:(1) 四肢远端肌力、肌营养,反射、步态。(2) 感觉检查:包括浅感觉、深感觉。(3) 自主神经:注意泌汗功能。【实验室

2、及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血沉、电解质、血糖及与本病有关的其他检查。2 器械检查:肌电图、心电图、胸片、神经传导速度及(或)神经活检等。【诊断要点】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特点,即肢体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和(或)自主神 经障碍。病因需根据病史、病程、特殊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确定。【鉴别诊断】1 神经官能症。2 格林巴利综合征。3 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治疗原则】1 查找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2 急性期卧床休息。3 大剂量 B 族维生素、辅酶 A、ATP 等药物。4 适当止痛,必要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参考.资料. . . .5恢复期针灸、理疗、按摩、主动及被动

3、运动。【疗效标准】1治愈:疼痛缓解,感觉基本恢复正常,肌力恢复至 4 级,生活可自理。 2好转:疼痛缓解,感觉部分恢复,肌力恢复至 3 级,生活尚需帮助。3未愈:症状和体征未缓解。【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或好转标准者可出院,可门诊随诊治疗。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史采集】1 询问病前有否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少数有疫苗接种史。2 肌无力:出现时限、部位、发展特点、程度。3 感觉异常:部位、性质、出现时限、发展特点、程度。4 颅神经损害症状:复视、吞咽、言语障碍等。5 是否伴有呼吸困难、心悸,以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6 诊疗经过及其效果。【物理检查】1 内科全身检查,尤其注意有无呼

4、吸困难。心脏功能检查,皮肤颜色、营养状况。2 专科检查:(1) 颅神经:视力、眼底、眼球运动、面部感觉及面肌运动、吞咽肌运动等。(2) 四肢肌力、肌营养、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征。(3) 深、浅感觉检查。(4) 自主神经:出汗功能,括约肌功能。【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电解质、血沉、血清免疫球蛋白、病毒学、肾功能。呼 吸困难者宜做血气分析,肺部感染者宜做痰培养药敏。脑脊液检查,注意动态观测脑脊液 蛋白变化与白细胞比例关系。2 器械检查:(1) 心电图。(2) 神经传导速度。参考.资料. . . .(3) 肌电图。【诊断要点】根据病前 14 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

5、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可有颅神经损害,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以及电生理改变可作出诊断。【鉴别诊断】1 急性脊髓炎。2 全身性重症肌无力。3 周围性麻痹等。【治疗原则】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治各种并发症,全身支持治疗。一旦出现呼吸麻痹应及时插管或 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2 血浆交换疗法。3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4 酌情慎用皮质类固醇。5 酌情应用抗生素。6 恢复期被动和主动运动,针灸、按摩及理疗瘫肢。【疗效标准】1 治愈:瘫痪肢体肌力恢复至 4 级以上。2 好转:吞咽功能、自主呼吸基本恢复正常。颅神经功能部分恢复,瘫肢肌力提高 1 2 级。3 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6、【出院标准】凡达到治愈或好转标准者可出院,门诊随诊。急性脊髓炎 【病史采集】参考.资料. . . .1 起病年龄,好发于青壮年。2 病前 12 周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有疫苗接种史。3 诱因:受凉、劳累、外伤等诱发因素。4 起病时限、特点,是否伴有疼痛以及束带感,视力改变。5 肢体无力部位、严重程度,是否伴有括约肌功能异常,是否出现吞咽、发音、呼吸障碍。 6诊疗经过,效果如何,是否合并腰骶溃烂、小便异常。【物理检查】1 内科系统全面检查,注意呼吸情况。脊柱有无外伤、畸形,棘突有无压痛,褥疮有无形 成。2 专科检查:(1) 颅神经检查:注意视力、眼底、吞咽、构音检查。(2) 运动:肌力、肌张力、

7、肌营养。(3) 反射:包括深浅反射、病理反射。(4) 感觉:深浅感觉检查,注意其节段性。(5) 自主神经:皮肤营养、指(趾)营养、泌汗功能、括约肌功能。【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并发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疮时宜做相应培养药 敏试验。2 腰穿检查:脑脊液动力试验(Queckenstedt 试验)、常规、生化。3 器械检查:(1) 胸片(合并肺部感染时)。(2) 脊柱 X 线检查(按损害平面推算)。(3) 脊髓 CT、MRI(诊断不明确时)。【诊断要点】1 急性起病,病前有感染或疫苗接种史,迅速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2 出现损害平面以下肢体中枢性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括

8、约肌功能障碍。3 脑脊液压力不高,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蛋白轻度增高。4 脊髓 MRI 可见病变部位脊髓增粗。【鉴别诊断】1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2 脊柱结核。3 脊柱转移肿瘤。4 视神经脊髓炎。5 脊髓出血。诊断不明确者宜做相应检查。参考.资料. . . .【治疗原则】1急性期:(1) 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用氢化可的松 100200mg 静脉滴注,每日一次,710 天后如 病情稳定可改为泼尼松口服,4060mgd,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减量。(2) 适当抗生素防治感染。(3) 加强护理、导尿、防褥疮、防治坠积性肺炎等。(4) 加强全身营养和支持疗法。2恢复期:加强瘫肢功能锻炼,防止足下垂、肢体痉挛

9、及关节挛缩。【疗效标准】1 治愈:瘫痪肢体肌力恢复至 4 级以上,感觉恢复,植物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 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 12 级,感觉障碍有一定程度恢复,植物神经功能好转。 3未愈: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均无改善。【出院标准】住院 46 周,达到好转或治愈标准即可出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采集】1 发病年龄、诱因。2 发作形式、持续时间、复发形式。3 恢复完全否,是否留有后遗症。4 既往是否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炎等病史。【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面色、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 大血管搏动情况,有无杂音;(2) 心脏有无

10、杂音,节律规则否,大小等;(3) 发作时体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参考.资料. . . .1 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 器械检查:(1) 动脉系统及心脏彩超,经颅 TCD;(2) 血液流变学,颈椎片等;(3) 头部 CT、MRI 检查,必要时行 DSA 或 MRA 检查。【临床诊断】多数病人年龄 5070 岁,突然发病,持续时间为 520 分,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症状恢复 完全,常反复发作,多为刻版性。根据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不同而表现不同。 1颈动脉系统 TIA:发作性偏瘫或单瘫,可伴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2 椎基底动脉 TIA: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

11、,很少耳鸣,可有一侧或两侧视力障碍或视 野缺损,也可出现复视,眼震,共济失调,平衡障碍,构音障碍及交叉瘫。3 实验室检查有时可发现高血压,高血糖,血液高凝等,有时也可发现心脏的节律异常及 杂音等。【鉴别诊断】1 局限性癫痫。2 美尼尔氏病。【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调整血压,治疗心律失常,纠正血液成分异常。(6) 外科治疗:如 TIA 由动脉硬化等致明显动脉狭窄或闭塞,可用外科手术治疗。(5) 中药治疗:2药物治疗:(1) 脑血管扩张剂及扩容积:陪他啶、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血塞通等。(2) 抗血小板聚集剂:阿司匹林、抵克立得等。(3)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适应证: TIA 频繁发作,程度严重

12、,发作症状逐次加重,无明显 抗凝治疗禁忌证(出血倾向,溃疡病,严重高血压,肝、肾疾病)宜及早进行。使用时行凝血 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监测,最初数日每日检查,凝血酶原活度维持在 20%30%以后每周监测 1 次。治疗期间严密注意出血并发症。使用抗凝治疗应签署自愿书。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所致 TIA 脑栓塞禁用。可用肝素、低分子肝素、双香豆素等。(4)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西比灵等。参考.资料. . . .脑梗死【病史采集】1 易患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心 律不齐。2 诱因、起病形式:静态,低动力循环等,起病急缓,症状达高峰时间。3 症状:(1)

13、 颈动脉系统 CI: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物理检查】1 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面色、全身系统检查。2 专科检查:(1) 颈动脉系统 CI:三偏症状、视力障碍、血管杂音、体像障碍、尿失禁及/或尿潴留、精 神症状。失语、失读、失写、失认、椎体外系症状的有无。(2) 椎基底动脉系统 CI: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瘫、四 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3原发病的检查:(1) 心脏:大小、节律、杂音。(2) 大血管:搏动、血管杂音等。(3) 其它栓子来源:如骨折、后腹膜充气造影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血电解

14、质、血沉、肝肾功能、血培养+ 药敏(亚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所致)。腰穿:不作为常规,但对于观察颅内压及鉴别诊断方面有时意义重大。2 CT :8 小时内一般不能显示梗死灶,但可以鉴别缺血和出血病变;24 小时后可以明确看 到低密度区。脑干病变显示欠清。3 MRI :对于发现小灶梗死和脑干梗死有明显优势。4 DSA5 TCD6 其它:如心脏彩超,血管彩超,胸片。【诊断】1脑血栓形成:(2) 部分病人有心脏病史或骨折、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4) 常有其他部位栓塞;(5) CT早期正常,24 小时后出现低密度。(2) 部分病人有心脏病史或骨折、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1) 突然起病,于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达高峰;(1) 发病年龄多较高;参考.资料. . . .(2) 多有高血压及动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