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解析卷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505992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解析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解析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解析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解析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解析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解析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解析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12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数学试题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3.考生答题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对应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在ABCD中A=50则B的度数为( )A50 B130 C40 D100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

2、的邻角互补即可得出B的度数 解答:解:ABCD是平行四边形,B=180-A=1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比较简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2在ABC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且EF=4,则BC的长为( )A4 B2 C8 D6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由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可得EF是ABC的中位线,直接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求BC 解答:解:ABC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4EF是ABC的中位线BC=2EF=24=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是指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中位线的特征是平

3、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等边三角形 B正方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梯形考点:中心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针对每一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选出答案解答: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C、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

4、、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 B C D 考点:二次根式的运算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再判断解答:解:A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B、C、D均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时,只有同类二次根式的能合并5已知下列命题: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

5、端的距离相等其中真命题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腰梯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来判断所给选项是否正确即可解答:解:均正确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腰梯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6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 )A B C D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 分析:直接用开平方法求解解答:解:,故选B点评: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解这类问题要移项,把所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把常数项移项等号的右边,化成x2 =a(a0

6、)的形式,利用数的开方直接求解(1)用直接开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类型有:x2 =a(a0);ax2 =b(a,b同号且a0);(x+a)2 =b(b0);a(x+b)2 =c(a,c同号且a0)法则:要把方程化为“左平方,右常数,先把系数化为1,再开平方取正负,分开求得方程解”(2)用直接开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要仔细观察方程的特点7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性质可以得到x-20,由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依题意得x-20,x2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即可解决问题8如图

7、,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当AB=BC时,它是菱形 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BC=90时,它是矩形 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考点: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已知及各个四边形的判定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最后答案解答:解:A:正确,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正确,有一个角为90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D:不正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而不是正方形;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9下面是一个数值转换机

8、的示意图,当输入的为81时,输出的是( )是无理数输入取算术平方根输出是有理数A9 B9 C D考点: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及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分析:81的算术平方根是9, 9是有理数,9的算数平方根是3, 3是有理数,3的算数平方根是,是无理数,故输出解答:解:81的算术平方根是9,9的算数平方根是3, 3的算数平方根是,是无理数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弄清楚题图给出的计算程序10任何一个正整数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s,t是正整数,且st),如果在的所有这种分解中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是的最佳分解,并规定:例如18可以分解成118,29,36这三种,这时就有,给出下列关于的说

9、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分析:把2,24,27,36分解为两个正整数的积的形式,找到相差最少的两个数,让较小的数除以较大的数,看结果是否与所给结果相同解答:解:2=12,是正确的;24=124=212=38=46,这几种分解中4和6的差的绝对值最小,故(2)是错误的;27=127=39,其中3和9的绝对值较小,又39,故(3)是错误的;36=136=218=312=49=66,这几种分解中6和6的差的绝对值最小,故(4)是正确的正确的有(1),(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题目信息获取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此题的定义:所有这种分解中两因数之差的绝

10、对值最小,(pq)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1.一组数据(单位:)10,14,20,24,19,16的极差是 考点:极差分析:根据极差的定义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即可求得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极差为24-10=14故答案为:14点评:本题考查了极差的定义,求极差的方法是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1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0则它的顶角为_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已知给出了一个底角为70,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即可解本题 解答:解:因为其底角为70,所以其顶角=180-7

11、02=40故答案为:4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角度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要熟练掌握13. 如图,在ABC中,ACB=90,BD平分ABC,DEAB于E,如果AC=4cm那么AD+DE=_cm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BD为角平分线,且DE垂直于BA,DC垂直于BC,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到DE=DC,则AD+DE=AD+DC=AC,由AC的长即可得出所求式子的值解答:解:ACB=90,DCBC,又BD平分ABC,DEAB,DE=DC,又AC=4cm,AD+DE=AD+DC=AC=4cm故答案为:4cm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

12、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熟练掌握此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4.当时,计算 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化简分析:利用开平方的定义化简 解答:解: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利用了的性质15.菱形ABCD的边长为2cm,BAD=120,则此菱形的面积为 cm2考点:菱形的性质分析:菱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则BAO=BAD=60,即ABC是等边三角形,由此可求得AC=AB=2cm;由菱形的性质知: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在RtBAO中,已知了AB、AO的长,可由勾股定理求得BO的长,进而可得出菱形ABCD的面积解答:解:在菱形ABCD中,BAC=B

13、AD=120=60又在ABC中,AB=BC, ABC为等边三角形AC=AB=2cm 在菱形ABCD中,ACBD,AOB为直角三角形,ABO=90-BAO=30AO=AB=1,OB=,BD=2BO=,S =ACBD=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16. 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cm,点E在BC上,且AE=CE若将纸片沿AE折叠,点B恰好与AC上的点B1重合,则AC= 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题意推出AB=AB1=3,由AE=CE推出A B1= B1C,即AC=6解答:解:AB=3cm,AB=AB1AB1=3cm,四边形ABCD是矩形,AE=CE,ABE=AB1E=90AE=CE,AB1= B1C,AC=6cm故答案为: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