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详细解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504562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详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详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详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详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详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详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详细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B。煤的干馏C。酒精挥发D。石蜡熔化1. B 【解析】 A、石油分馏是由于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煤的干馏生成煤焦油、焦炉气、焦炭,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酒精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石蜡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

2、2.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关于PM2.5产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火力发电B.焚烧垃圾C.建筑粉尘D.白色污染2.D 【解析】A、火力发电需要燃煤,就要产生大量的粉尘,属于PM2.5产生的原因,故选项分析正确;B、垃圾焚烧有大量的烟尘,因此属于PM2.5产生的原因,故选项分析正确;C、建筑粉尘属于PM2.5产生的原因,故选项分析正确;D、白色污染与PM2.5产生的原因无关,故选项分析错误;故选D。3.神舟十号飞船计划于2013年6月上旬发射,三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

3、用了铝一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从而为舱段减重10%。铝-锂合金属于()A.无机非金属材料B.金属材料C.有机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3.B 【解析】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则铝一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B。4.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需要开发新的能源。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B.天然气C.石油D.太阳能4.D 【解析】 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是环境保护和良好生态系统的象征和代名词。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从产生污染的角度靠考虑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故选D。5

4、。目前发现“达菲”治疗H7N9病毒是有效的药物。但这个药物最好在36小时之内,不超过48小时之内用药有效,超过这个时间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生产“达菲”的主要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B.莽草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C.莽草酸是由22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莽草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是7:10:55.A 【解析】 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莽草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7=8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0=10,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5=8

5、0,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C、莽草酸是由莽草酸分子构成的,莽草酸分子是由22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莽草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是(127):(110):(165)7:10:5,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6.下列做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是()A.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加入适量盐酸提纯NaOH溶液B.加入净水剂(如明矾),使硬水转化成纯净水C.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使用过量的红磷6.D 【解析】 A、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加入适量盐酸后,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发生反

6、应,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故A错误;B、因明矾净水能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大,不能将硬水变为纯净水,故B错误;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所以不能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故C错误;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使可燃物燃烧耗尽氧气,所以使用过量的红磷,故D正确。故选D。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

7、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7. D 【解析】A、比较溶解度时必须限制溶液的温度,否则不能进行比较,故A错误;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如果溶液质量不相等,则难以判断,故B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不能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D正确。故选D。8.以下知识梳理正确的是()A.煮沸可以降低井水的硬度B.粗盐提纯蒸发时滤液蒸干后立即停止加热C.被蚂蚁、蚊虫叮

8、咬后可涂上食醋,减轻痛痒D.浓硫酸没有挥发性,可以敞口放置8. A 【解析】 A、加热煮沸的方法能将硬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B、在加热蒸发滤液时,若等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会导致食盐固体飞溅的后果,故错误;C、因为注入的是一种酸性物质,为缓解疼痛,需要用碱性物质来中和,而不用食醋,故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可以敞口放置,故错误。故选A。9.某同学利用实验室准备好的固体食盐、水以及一些相应的仪器配制50g5%的食盐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试管、烧杯、玻璃棒B.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C.量取

9、水时仰视液面读数D.称量时左盘放2g砝码,游码移至0.5g处9. B 【解析】 A、配制溶液时所需的仪器:托盘天平(砝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药匙等,不需试管,故A错误;B、使用固体物质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其中称量为先使用天平称取固体物质的质量,然后使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B正确;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底处保存水平,不可俯视,也不可仰视,故C错误;D、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左盘不可放砝码,故D错误。故选B。10.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醋酸、苛性钠、纯碱、生石灰B.硫酸、纯碱、KNO3、干冰、C硝

10、酸、熟石灰、大理石、水银D碳酸、乙醇(C2H5OH)、NaCl、H2O10. A 【解析】 A、醋酸是酸;苛性钠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B、硫酸属于酸;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硝酸钾属于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是氧化物,故B错误C、硝酸属于酸;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水银是金属汞,属于单质,故C错误;D、碳酸是酸;乙醇不属于酸、碱、盐氧化物;氯化钠属于盐;水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A。二、(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二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

11、正确,给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乙醇、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催化剂能够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C.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中的碳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生成CO等物质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易起浮渣的是软水11. C 【解析】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乙醇不属于,故A错误;B、催化剂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加快,有的催化剂也可减慢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故B错误;C、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中的碳不能充分燃烧,所以易产生黑烟、生成CO等物质,故C正确;D、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易起浮渣的是硬水,故D错

12、误。故选C。12.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D.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12. C 【解析】 A、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故可探究该反应可能生成硫酸,故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猜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氧气,故B正确;C、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故C错误;D、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

13、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猜测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故D正确,故选C。1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质的试剂和方法AFeSO4CuSO4加适量Ba(OH)2,过滤BCO2NH3混合气通过足量的浓硫酸CZnCu加入足量稀盐酸后过滤DNaClNaH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13. C 【解析】 A、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故可探究该反应可能生成硫酸,故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猜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氧气,故B正确;C、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故C错误;

14、D、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猜测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故D正确,故选C。14.某小组同学进行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后,得到精盐的产率偏低,其原因可能是()A.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B.溶解时加入过量的水C.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D.过滤时滤液混浊就进行蒸发14. C 【解析】 A、滤液高于滤纸边缘,会使没有过滤的液体进入滤液,导致精盐中含有一定的杂质,而使精盐质量增加,产率偏高,故A错误,B、溶解时加入过量的水使氯化钠完全溶解,对产率没有影响。C、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液滴飞溅出去,会使精盐质量减少,产率偏低,故C正确。D、过滤时滤液浑浊就进行蒸发使精盐的质量增加,产率

15、偏高,故D错误;故选:C。15.下列各种物质,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HClNa2CO3BaCl2Na2SO4B.K2SO4BaCl2NaNO3NaClC.KOHNa2SO4CuSO4HClD.KClAgNO3KNO3NaCl15.AC 【解析】 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则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形成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硫酸钠溶液;故A正确。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时,只有硫酸钾与氯化钡溶液混合时形成硫酸钡出现一次白色沉淀,而其它物质间不发生反应,因此,无法鉴别出四种物质;故B错;C、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可首先鉴别出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把硫酸铜溶液与另三种溶液混合,出现蓝色沉淀的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把剩余两种溶液分别与形成的蓝色沉淀混合,沉淀溶解时所倒入的溶液为盐酸,最后所余的溶液为硫酸钠溶液;故C正确;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