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技术手册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501059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技术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技术手册(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测量技术手册(内部使用)机场高速项目办2010年8月16日目 录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依据 3公路施工控制测量 3-9公路工程施工放样 9-16桥涵施工放样 16-26施工测量技术手册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依据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依据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各种构造物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测量规范等以及工程设计图纸。测量放样工作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进行控制测量,再进行细部放样测量。通过控制测量,建立起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与工程构造物特征点之间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几何联系。以平面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为依据,利用传统测量仪器进行距离、高程和角度的测量放样或者利用全站仪和GPS进行三维坐标放

2、样来确定工程构造物特征点在实地上的空间位置。在放样过程中,工程设计图纸是图解控制点和工程构造物特征点之间几何关系的依据;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以及测量规范是核查放样结果精度的依据。只有利用精度符合标准的几何依据,才能精确地测定工程构造物特征点的准确位置,以指导施工。一、 公路施工控制测量1、 平面控制(1)、路线平面控制A、 路线平面控制的方法由于沿路线测绘呈带状地形图,可选用全站仪做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导线可作为路线中线测设的依据,也是路线平面控制的主要方法;公路平面控制测量也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必须强调的是,有的施工单位在复测导线点时,只检查本标段的控制点,而忽视了前后相邻标

3、段控制点的检查,这样就有可能在邻近标段衔接处出现路中线错位或者出现断高。所以,在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标段的导线闭合。另外,施工单位复测时,业主和监理单位也应随时检查施工单位的复测导线精度。B、导线复测的主要内容a、布点,布点时尽量选地势比较高不易破坏的地方,且离路线不宜过远,相邻导线点间距不应大于500米,且应前后通视.b、利用已知点对所布设的点用全站仪做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也可用GPS直接做静态测量。c、检查导线是否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平差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经过有关方面检查与验收。d、导线点的密度是否满足施工放线的要求,必须时应进行加密,以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相

4、互通视。e、检查导线点是否丢失、移动,并进行必要的点位恢复工作。C、路线平面控制的精度要求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导线长度(km)平均长度(m)每边测距中误差()测角中误差()相对闭合差三等302000181.51/55000四等201000182.51/35000一级105001551/15000二级54001581/10000三级220015121/5000公路平面控制等级等级路线桥梁二等三角5000m的特大桥三等三角、导线2000-5000m的特大桥四等三角、导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000-2000m的特大桥一级小三角、导线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500-1000m的特大桥二级小三角、导线

5、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500m的大、中桥三级导线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注:1、三级以下公路,在设备等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三级导线;2、大型互通式立交桥、服务区等工程,可参照相应公路等级采用。(2)、桥梁及其他大型建筑的平面控制测量A、桥梁及其他大型建筑的平面控制方法桥梁及其他大型建筑的平面控制可采用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边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建立起联系,以统一坐标系统。(具体测量方法和路线平面控制一样)在桥梁测量中,为了正确地求出桥梁轴线的长度和精确地放样出桥台、桥墩的位置,做建立的三角网应保证在桥中线方向的误差最小。因此,在布网时应将河流两岸中线上的点纳入三角网中。 B、 桥梁及其他大

6、型建筑的三角网平面控制满足要求a、 三角网图形应具有足够的精度,使测得的桥轴线长度的精度能满足施工要求,并能利用这些三角点以足够的精度用前方交会法放样桥墩。当主网的三角点数目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能方便地增设插点。b、 在河流两岸的桥轴线上应各设一个三角点,三角点距桥台的设计位置也不应太远,以保证桥台的放样精度。放样桥墩时,仪器可安置在桥轴线上的三角点上进行交会,以减少横向误差。c、 三角网的边长一般在0.5-1.5倍河宽的范围内变动。基线长度不宜小于桥轴线长度的0.7倍,一般应在两岸各设一条,以提高三角网的精度及增加验核条件。基线场地应选在土质坚实、地势平坦的地段。d、 三角点均应选在地势较高

7、、土质坚实稳定、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且三角点的通视要好,要避免旁折光和地面折光的影响。C、 桥梁及其他大型建筑的三角网精度要求三角网的精度等 级桥轴线的桩间距离(m)测角中误差()桥轴线相对中误差基线相对中误差三角形最大闭合差()二50001.01/1300001/2600003.5三2000-50001.81/700001/1400007.0四1000-20002.51/400001/800009.0五500-10005.01/200001/4000015.0六200-50010.01/100001/2000030.0七20020.01/50001/1000060.02、 高程控制(1)、路

8、线高程控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水准点闭合差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二级以下公路水准点闭合差按五等水准测量控制。大桥附近的水准点闭合差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JT041-2000)的规定执行。若满足精度要求,则认为点的高程是正确的。一般情况下,公路两旁布设的导线点,其坐标和高程均在同一点上。因此,在复测坐标的同时可利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检测高程。水准点间距不宜大于1KM。在人工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和地形复杂地段应增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的观测必须符合精度要求,并与相邻路段的水准点闭合。(2)、桥涵高程控制桥梁施工的高程控制是放样墩、台的基础。A、 布设水准点的要求a、对于水准网,

9、水准点之间的联测及起算高程的引测一般采用三等。跨河水准测量当跨河距离小于800米时采用三等,大于800米应采用二等。b、在布设水准点时,对于桥长在200m以内的大、中桥,可在河两岸各设置一个。当桥长超过200m时,由于两岸联测起来比较困难,当水准点高程发生变化时不易复查,因此每岸应至少设置两个水准点。为了施工时方便你,也可设置更多。c、水准点应设置在距桥中线50m100m范围内,坚固、稳定、能够长久保留,便于引测到使用的地方。且不易受施工和交通的干扰。相邻水准点的距离不宜大于500m,此外,当桥墩较高,两岸陡峭的情况下,应在不同高度设置水准点,以便于放样桥墩的高程。d、桥梁高程控制网应与路线采

10、用统一高程系统。e、为了确保两岸水准点之间的相对精度,跨河水准测量的精度至为重要,所以它在桥梁控制测量中精度要求最高。根据跨河水面宽度不同,采用单线过河或双线过河。一般说来,跨河水面宽度在300m以下,可采用单线过桥,大于300m时,可采用双线过桥,且应构成水准闭合环。B、桥涵高程精度要求水准作业开始前,应按国家规范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验和校正,水准测量的限差要求见下表。等级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平原微丘区山岭重丘区三36123.5四510206.0五81630注:L为水准点间或附合及闭合环线的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二、公路工程施工放

11、样1、公路工程施工放样测量的工作原则:施工放样测量工作必须遵循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等级、整体、控制、检验”四项基本原则。等级原则是指实施测量时根据公路等级要求应满足的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规定是施工控制测量技术工作成果质量的标准。若不满足精度要求,就会出现放样点的实地点位与设计点位的出入。整体原则是指兼顾工程的全局性和技术要求的完整性。施工控制测量作为施工放样测量的工作基础,必须从整体原则出发,尽量实现多用性和有效性。多用性即施工控制测量满足工程设计及其施工放样测量所确定的要求,尽量避免重复控制测量。有效性即施工控制测量所建立的控制点点位应明显、无损、可靠,便于应用,点位参数准

12、确,符合应用要求。2、公路工程施工放样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为紧密结合施工的要求,测量技术人员应做好下列工作:(1)、熟悉设计图纸,理解有关图纸的设计思路。(2)、检查图纸,核实图纸的有关数据,做好施工测量的数据准备。(3)、了解施工工作计划和安排,协调测量和施工进度的关系,落实施工测量工艺。熟悉施工现场3、施工测量技术人员熟悉现场时搞好放样工作的基本条件(1)、核查并检测有关的控制点在实地的位置,并和设计资料中的点之记相对照,确认点位准确可靠。若原控制点点位丢失,应按照原控制等级进行恢复,并满足精度要求。(2)、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貌形态和地物分布情况。(3)、做好控制点的复测工作。(4)、加强测量

13、标志的管理、保护,注意受损测量标志的恢复。测量标志包括控制点标志和放样点标志。(一)、路基施工放样1、路基宽度高程放样公路路基宽度是指行车道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应急停车带时,还包括这些设施的宽度。宽度测设一般使用全站仪或GPS直接放样,放桩前后间距一般采用20米,如遇到超高加宽段应加密桩位,一般需10米一个桩位。高程可以放完桩后用水准仪测设,也可在用全站仪或GPS放宽度时直接测设。路基施工放样注意事项:(1)、机械填土时,应按铺土厚度及边坡坡度保持每层间向内收缩一定的距离,并且不可按自然的堆土坡度向上填土,这样会造成超填而浪费土方。(2)、每填高1m左右或者填至距路

14、肩1m时,要重新恢复中线、放样高程、放铺筑边桩,并用石灰显示铺筑边线的位置,并将标杆移至铺筑面边上。(3)、距离路肩1m以下的边坡,通常按设计宽度每侧多填0.25m掌握;距离路肩1m以内的边坡,则按稍陡与设计坡度掌握,使路基面有足够的宽度,以便整修边坡时铲除超宽的松土层后,能保证路肩部分的压实度。(4)、填至路肩标高时,应将大部分地段(填高4m以下的路堤)设计标高进行实地检测;填高大于4m的地段,应按土质和填高不同考虑顶留沉降量,使粗平后的路基无缺土现象。最后测设中线桩及路肩桩,抄平后计算整修工作量。(5)、机械挖土时,应按每层挖土厚度及边坡坡度保持层与层之间的向内回收的宽度,防止挖伤边坡或留土过多。(6)、每挖深1m左右,应测设边坡、复核路基宽度,并将标杆下移至挖掘面的正确边线上。每挖34 m或距路基面2030cm时,应复测中线、高程、放样路基面宽度。2、斜坡地段路基边桩的测设在斜坡地段,边桩至中桩的距离随着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1),路堤边桩至中桩的距离为:斜坡上侧 D上=B/2+m(H中-H上) 斜坡下侧 D下=B/2+m(H中+H下)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