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识字法”教学过程概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499765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速成识字法”教学过程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速成识字法”教学过程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速成识字法”教学过程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速成识字法”教学过程概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速成识字法”的教学过程,根据祁建华同志试行和各实验单位的经验,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深入动员,打破顾虑,提高信心,做到教学双方思想上的一致。思想动员工作,是速成识字教学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在这一步骤中,不但由于多数学员对“速成识字法”还不大了解,需要解决思想上的顾虑。而且需要学员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学习行动,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很多学员,开始对“速成识字法”是不相信的,如说:“敲破脑壳,一天也装不进三四百字的。”要扭转这种认识,必须围绕识字教学“为什么能够速成”,和“怎样才能速成”这两个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说服动员工作。动员工作的程序,大体上是先干部、后战土,

2、从党内、到党外,首长亲自动手,教员提出保证,最后是学员下决心、订计划。例如川东后勤部实验班,经过在干部中的座谈,党、团支部和全体军人大会的动员,学员懂得了一些速成识字教学的道理之后,从不相信到半信半疑,再经过其他实验单位的成绩、作业展览。和学员的典型报告,很多怀疑顾虑,都在这些具体、生动的材料面前被消除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别人聪明,能学会;我笨,恐怕不行。”在举行开学典礼时,先由首长亲自动员,充分说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学员要听教员的话,号召坚决完成学习计划,以坚定其决心。再由教员向大家解释,保证耐心教好,以巩固学员的信心。这样对完成学习任务,大家才有了一致的决心与信心。很多学员在教员表示

3、了教好教会的决心之后,感动地说:“教员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我们也一定要学会。”他们并纷纷表示决心,订计划,发动挑战应战,造成热火朝天的学习热潮。为使动员工作更加深入、成熟,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由负责同志郑重进行学习动员,从政治上启发学员学习文化的自觉性。速成识字教好的整个过程,很多地方更像部队中的“突击运动”。它要求学员在整个过程中,集中精力,以突击精神投入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开始动员就应该留给学员一个严肃紧张的印象。如川西军区速成识字实验班开学时首长在会上讲:“我们要拿出在淮海战役中的战斗精神,来攻开这二千多个生字的碉堡,只准打胜,不准打败。”学员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之后,想

4、起“敌人的机枪都能夺过来,这些不合跑的生字,还能难住我”,因而大大发扬了坚强苦学的精神。这对“速成识字法”的成功,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二)在可能条件下,应组织其他实验单位的成绩和作业展览,或组织典型学员报告残留经过。这种通过群众说服群众的办法,最易收效。如西南纺织工会学员听到西南军区实验班华宴林同志的报告之后,一致反映:“要不是你来讲一讲,我就不相信”;“解放军同志能学会,咱们工人也能学会”(三)思想动员工作还应结合教学过程,针对具体情况,反复深入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员思想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如开始时、学员反映“注音符号疙疙瘩瘩不好记”、“拼音困难”,教生字中则反映“生字教的太多了”、“离

5、不开注音符号”和“光教认不教写还行”。到复习时则又会反映“写话太难,没哈可写”等。这些反映就是学习过程中学员的思想问题,只有及时地有计划有准备地给以解决,方能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第二、学会注音符号和拼音,才握帮助识字的工具。(一)教注音符号,一般只用一天的时间。其教法大致如下:一、一般应从易到难,先教、一(一)X(屋)u(鱼)。并边讲边动员,如教一时,可举出意、依、益等,说明只要学会这一个符号,就可以读出这许多字来。然后教能够单独发音的符号,如(知)(痴)(诗)(日)(资)(雌)(思)等。最后教韵符。较难记的(哀)(呃亦)(熬)(欧)、(安)(恩)(昂)(哼)、(讷)(肋)等,应多教几遍。

6、二、练习“搬家”。在练习“搬家”以前,教员可在黑板上,将难读的注音符号写出,不依资序,要求大家朗读,学员说是:“看清目标,瞄准射击。”这点很重要。在练习“搬家”时,就是每人一套剪开的注音符号,在互助组里,互测互认。三、教注音符号时,可以用学员熟悉的汉字来帮助记忆。有些字和汉字很相似。如和之字相似,如、等都和汉字大体相同。另外有些字是可以用联想汉字来记忆的,如读可想到私。读甘(哀,苏音)可想到也,读儿(儿)可想到儿。其他字也可以用象形和注音的方法来认,如“口”可以比作痰盂的形状,f可以沿用又字的声音。此外,还要注意讲解时,用学员熟悉的“音”,来“讲解”注音符号。如比较难记的“”,经启发后,学员说

7、:“四川工人拾石头喊(哦),就是这个声音。”这一下全班就都记住了。又如教员讲“(迫)”是泼水的泼,四川学员不说“泼”水而说“倒”水,以后他们自已联想成上坡下坡就容易记了。此外,有些符号可用动作、表情来帮助记忆,如“”字可领唱一句“唉嗨唉嗨哟”等等。四、教注音符号,不能苛求“标准音”。要求各地学员在短期内,把方言口改成北京话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如四川人“、”不分!山西人“”不分,广东人把“”、“”,都读成“(基)(欺)(希)”,可以不必纠正;因为这样读注音符号拼出来的字和他们的方言是一致的。其次,注音符号的“四声”问题也不要去讲究,而把它放到“词儿连读”中去解决,如“迂、鱼、雨、遇”都用一个“”字注音,分开来读,不易区别“四声”、但速成“迂回、打鱼、下雨、遭遇”,词意就很明显。为解决江音符号的方言问题,西南军区直属机关警通连曾采用过区域代表的办法,如在四川箱的学贝中,先选一个较好的的读给大家听,再由教另说明四川人把“(德)(特)”读成“、(学啊)”就算对了。于是产生了“四川代表”“山西代表”,各省学另,就都找到准绳了。五、不敢大声读的学员,接受的较慢,往往成为后一阶段的“死角”。因为不敢大声读,就很难捉摸准注音符号的读法,请错了也很难纠正,这种现象,应及时说服纠正。同时,教员教课时,也要大声教,大声读。不然个别学员注音符号学不好,到突击学生字时就要掉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