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技术要点说明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49955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总线技术要点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现场总线技术要点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现场总线技术要点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现场总线技术要点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现场总线技术要点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场总线技术要点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总线技术要点说明(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现场总线技术与1.1 现场总线技术的由来1.1.1 CIMS体系结构与工业数据结构的层次划分根据工厂管理、生产过程与功能要求,CIMS体系结构可分为5层,即工厂级、车间级、单元级、工作站级和现场级。简化的CIMS则分为3层,即工厂级、车间级和现场级。在一个现代化工厂环境中,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中,工业数据结构同样分为这三个层次,与简化的网络层次相对应。如图1-1所示。图1-1:简化的CIMS网络体系结构1.1.2 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与信息集成是工厂自动化与CIMS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与信息集成系统主要完成底层设备单机控制、连机控制、通信连网、在线设

2、备状态监测与现场设备运行、生产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等功能,保证现场设备高质量完成生产任务,并将现场设备生产与运行数据信息传送到工厂管理层,向工厂级MIS系统数据库提供数据。同时也可接受工厂管理层下达的生产管理与调度命令并执行之。因此,现场级与车间级监控与信息集成系统是实现工厂自动化与CIMS系统的基础。1.1.3 传统的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与信息集成系统传统的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与信息集成系统(包括:基于PC、产品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其主要特点之一是,现场层设备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是一对一(一个I/O点对设备的一个测控点)所谓I/O接线方式,信号传递4-20mA(传送模拟量信息)或24

3、VDC(传送开关量信息)信号。如图1-2所示:图1-2:传统的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与信息集成系统1.1.4 系统主要缺点(1)信息集成能力不强:控制器与现场设备之间靠I/O连线连接,传送4-20mA模拟量信号或24VDC等开关量信号,并以此监控现场设备。这样,控制器获取信息量有限,大量的数据如设备参数、故障与故障纪录等数据很难得到。底层数据不全、信息集成能力不强,不能完全满足CIMS系统对底层数据的要求。(2)系统不开放、可集成性差、专业性不强:除现场设备均靠标准4-20mA/24VDC连接,系统其它软、硬件通常只能使用一家产品。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缺乏互操作性、互换性,因此可集成性差。这种系

4、统很少留出接口,允许其它厂商将自己专长的控制技术,如控制算法、工艺流程、配方等集成到通用系统中去,因此,面向行业的监控系统很少。(3)可靠性不易保证:对于大围的分布式系统,大量的I/O电缆与敷设施工,不仅增加成本,也增加了系统的不可靠性。(4)可维护性不高:由于现场级设备信息不全,现场级设备的在线故障诊断、报警、记录功能不强。另一方面也很难完成现场设备的远程参数设定、修改等参数化功能,影响了系统的可维护性。1.1.5 现场设备的串行通信接口是现场总线技术的原形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许多传感器、执行机构、驱动装置等现场设备智能化,即置CPU控制器,完成诸如线性化、量程转换、数字滤波甚至回路调

5、节等功能。因此,对于这些智能现场设备增加一个串行数据接口(如RS-232/485)是非常方便的。有了这样的接口,控制器就可以按其规定协议,通过串行通信方式(而不是I/O方式)完成对现场设备的监控。如果设想全部或大部分现场设备都具有串行通信接口并具有统一的通信协议,控制器只需一根通信电缆就可将分散的现场设备连接,完成对所有现场设备的监控,这就是现场总线技术的初始想法。1.2.4 现场总线技术的产生基于以上初始想法,使用一根通信电缆,将所有具有统一的通信协议通信接口的现场设备连接,这样,在设备层传递的不再是I/O(4-20mA/24VDC)信号,而是基于现场总线的数字化通信,由数字化通信网络构成现

6、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与信息集成系统。1.2 现场总线技术概念1.2.1 现场总线技术目前,公认的现场总线技术概念描述如下:现场总线是安装在生产过程区域的现场设备/仪表与控制室的自动控制装置/系统之间的一种串行、数字式、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其中,“生产过程”包括断续生产过程和连续生产过程两类。或者,现场总线是以单个分散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测量和控制设备作为网络节点,用总线相连接,实现相互交换信息,共同完成自动控制功能的网络系统与控制系统。1.2.2 现场总线技术产生的意义(1)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是实现现场级控制设备数字化通信的一种工业现场层网络通信技术;是一次工业现场级设备通信的

7、数字化革命。现场总线技术可使用一条通信电缆将现场设备(智能化、带有通信接口)连接,用数字化通信代替4-20mA/24VDC信号,完成现场设备控制、监测、远程参数化等功能。(2)传统的现场级自动化监控系统采用一对一连线的、4-20mA/24VDC信号,信息量有限,难以实现设备之间与系统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换,使自控系统成为工厂中的“信息孤岛”,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集成与企业综合自动化的实现。(3)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数字化通信技术,使自控系统与设备加入工厂信息网络,构成企业信息网络底层,使企业信息沟通的覆盖围一直延伸到生产现场。在CIMS系统中,现场总线是工厂计算机网络到现场级设备

8、的延伸,是支撑现场级与车间级信息集成的技术基础。1.2.3 基于现场总线的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与信息集成系统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与信息集成系统如图1-3所示:图3:基于现场总线的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与信息集成系统1.2.4 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监控与信息集成系统主要优点(1)增强了现场级信息集成能力现场总线可从现场设备获取大量丰富信息,能够更好的满足工厂自动化与CIMS系统的信息集成要求。现场总线是数字化通信网络,它不单纯取代4-20mA信号,还可实现设备状态、故障、参数信息传送。系统除完成远程控制,还可完成远程参数化工作。(2)开放式、互操作性、互换性、可集成性

9、不同厂家产品只要使用同一总线标准,就具有互操作性、互换性,因此设备具有很好的可集成性。系统为开放式,允许其它厂商将自己专长的控制技术,如控制算法、工艺流程、配方等集成到通用系统中去,因此,市场上将有许多面向行业特点的监控系统。(3)系统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监控系统采用总线连接方式替代一对一的I/O连线,对于大规模I/O系统来说,减少了由接线点造成的不可靠因素。同时,系统具有现场级设备的在线故障诊断、报警、记录功能,可完成现场设备的远程参数设定、修改等参数化工作,也增强了系统的可维护性。(4)降低了系统与工程成本对大围、大规模I/O的分布式系统来说,省去了大量的电缆、I/O模

10、块与电缆敷设工程费用,降低了系统与工程成本。1.3 现场总线标准现场总线技术得以实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在自动化行业中形成一个制造商们共同遵守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技术标准,制造商们能按照标准生产品,系统集成商门能按照标准将不同产品组成系统。这就提出了现场总线标准的问题。国际上著名自动化产品与现场设备生产厂家,意识到现场总线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纷纷结成企业联盟,推出自己的总线标准与产品,在市场上培养用户、扩大影响,并积极支持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现场总线国际标准。能否使自己总线技术标准在未来国际标准中占有较大比例成份,关系到该公司相关产品前途、用户的信任与企业的名誉。而历史经验证明:国际标准都是采用一个

11、或几个市场上最成功的技术为基础。因此,各大国际公司在制定现场总线国际标准中的竟争,体现了各公司在技术领先地位上的竞争,而其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市场实力的竞争。据说目前国际上现有各种总线与总线标准不下二百多种。具有一定影响和已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总线有如下几种:1.3.1现场总线1996年3月15日批准为欧洲标准,即DIN50170 V.2。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已被普遍接受,市场份额占欧洲首位,年增长率25%。目前支持PROFIBUS标准的产品超过1500多种,分别来自国际上250多个生产厂家。在世界围已安装运行的PROFIBUS设备已超过200万台,到1998年5月,适用于过程自动化的PROFIBUS-

12、PA仪表设备在19个国家的40个用户厂家投入现场运行。1985年组建了PROFIBUS国际支持中心;1989年12月建立了PROFIBUS用户组织(PNO)。目前在世界各地相继组建了20个地区性的用户组织,企业会员近650家。1997年7月组建了中国现场总线(PROFIBUS)专业委员会,并筹建现场总线PROFIBUS产品演示与认证的实验室。主要应用领域有:。制造业自动化:汽车制造(机器人、装配线、冲压线等)、造纸、纺织。过程控制自动化:石化、制药、水泥、食品、啤酒。电力:发电、输配电。楼宇:空调、风机、照明。铁路交通:信号系统1.3.2 FF现场总线1994年由ISP 基金会和WorldFI

13、P(北美)两大集团合并成立FF基金会,其宗旨在于开发出符合IEC和ISO标准的、唯一的国际现场总线(FundationFieldbus)。低速总线(H1)协议已于1996年发表。已完成开发的高速总线(H2)拟于1998年表。1997年5月建立了中国现场总线(FF)专业委员会,并筹建FF现场总线产品认证中心。目前,FF现场总线的应用领域以过程自动化为主。如:化工、电力厂实验系统、废水处理、油田等行业。1.3.3 LONWORKS总线LONWORKS现场总线全称为LONWORKSNetWorks,即分布式智能控制网络技术,希望推出能够适合各种现场总线应用场合的测控网络。目前LONGWORKS应用围

14、广泛,主要包括工业控制、楼宇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等。国主要应用于楼宇自动化方面。1.3.4 BUS现场总线BUS现场总线已由ISO/TC22技术委员会批准为国际标准IOS11898(通讯速率小于1Mbps)和ISO11519(通讯速率小于125Kbps)。CANBUS主要产品应用于汽车制造、公共交通车辆、机器人、液压系统、分散型I/O。另外在电梯、医疗器械、工具机床、楼宇自动化等场合均有所应用。1.3.5 WorldFIP现场总线9091年FIP现场总线成为法国国家安全标准。96年成为欧洲标准(EN 50170V.3)。下一步目标是靠近IEC标准,现在技术上已做好充分准备。WorldFIP国

15、际组织在设有办事处,即WorldFIP中国信息中心,负责中国的技术支持。WorldFIP现场总线采用单一总线结构来适应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不同应用领域采用不同的总线速率。过程控制采用31.25Kbit/s,制造业为1Mbit/s,驱动控制为1-2.5Mbit/s。采用总线仲裁器和优先级来管理总线上(包括各支线)的各控制站的通信。可进行1对1、1对多点(组)、1对全体等多重通信方式。在应用系统中,可采用双总线结构,其中一条总线为备用线,增加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WorldFIP现场总线适用围广泛,在过程自动化、制造业自动化、电力与楼宇自动化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1.3.6 P-NET现场总线P-NE

16、T现场总线筹建于己于1983年。1984年推出采用多重主站现场总线的第一批产品。1986年通信协议中加入了多重网络结构和多重接口功能。1987年推出P-NET的多重接口产品。1987年P-NET标准成为开放式的完整标准,成为丹麦的国家标准。1996年成为欧洲总线标准的一部分(EN 50170 V.1)。1997年组建国际P-NET用户组织,现有企业会员近百家,总部设在丹麦的Siekeborg,并在德国、英国、葡萄牙和加拿大等地设有地区性组织分部。P-NET现场总线在欧洲与北美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包括石油化工、能源、交通、轻工、建材、环保工程和制造业等应用领域。1.4 如何面对众多的现场总线标准面对国际上各种流派的现场总线与标准,为深入研究国外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推动我国现场总线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和现实的标准体系,保护我国生产企业和用户的投资效益,我国仪表标准化行业的主管单位-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遵循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