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499480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番茄是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主打蔬菜之一,在我区常年种植面积100hm2以上,番茄病害种类多而复杂,防治技术要求 高,应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 主体的综合防治技术。一、病害的识别1. 猝倒病: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发病初呈水浸状,后溢缩,引 起幼苗猝倒或枯死;湿度大时,病苗或病苗周围士面上长出白色 絮状霉层。2. 早疫病:为害苗期和成株期的叶、茎、花、果。叶片染病呈灰 褐色近四形病斑,具同心轮纹,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叶自下 而上发展。茎多从分枝处侵染发病,形成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果实染病形成褐色凹陷病斑、有轮纹。病斑均产生墨绿色

2、至黑色绒毛状霉3, 菌核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受侵染。苗期幼茎被害,初呈水渍状, 褪绿,变成棕褐色软腐,渐扩大绕茎一周,病部以上枯死。成株 期主要发病在近地面的茎分叉处,呈淡褐色病斑,病部以上萎蔫 至枯死。叶片被害,初呈水渍状,褪绿,后扩展成淡黄色或淡褐 色病斑。果实发病多从幼果与残花瓣粘连处开始,初呈水渍状腐 烂,后扩展至全果。高湿时,病部均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最后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4. 灰霉病:苗期发病初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至幼茎,溢缩变细。 成株期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开始出现淡黄褐色病斑,逐渐向内扩 展成呈v字形病斑。茎部发病先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成椭 圆形淡褐色大斑,严重时绕茎一周,病

3、斑以上枯死。果实受害, 多从幼果与花瓣粘连处开始,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展后可 及全果褐腐。病健交界处明显,发病后期病部均产生灰褐色的霉 层。5. 晚疫病:主要为害叶和青果。幼苗染病,病斑自叶片向主茎扩 展,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导致幼苗萎蔫或折倒,高湿时病部产 生白霉。成株期叶片受害,多从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 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高湿时叶背病健 交界处长出稀疏白霉。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 浸状暗绿色,后变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不规则 云纹,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少量白霉,迅速腐烂。6. 绵疫病:主要为害青果,多从果实蒂部附近或

4、果肩处开始发病, 初期表面光滑具淡褐色病斑,一般有同心轮纹,后变为淡褐色, 高湿时长出白色霉层,病果不软化、不变形、易脱落。7. 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发病叶正背面生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褪绿黄斑,后叶正面病班逐渐变为褐色,病斑上长稀疏黑褐色霉;叶背面病斑生白色霉层,逐渐变成灰紫色至黑褐色绒状霉层。最 后叶片边缘向上卷曲,呈黄褐色干枯。8. 青枯病:一般在花期表现症状。先是顶端叶片开始萎垂,接着 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都叶片凋萎。发病初期白天凋萎,早晚复 原,病叶变浅缘,后期不再恢复而枯死,叶片不易脱落。茎基部 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潮湿时,病茎上常出现水渍状 褐色条斑,纵切病茎,维管束变

5、褐色,折断病茎,挤压或保湿后 有乳白色粘液溢出。9. 病毒病:田间表现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巨芽型、卷叶 型、黄顶型等,常见的是前三种类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斑驳, 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为花叶型;植株不同程度矮化,上部叶匹1=1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冠加厚增 大,形成巨花为蕨叶型;发生在叶片上为茶褐色斑点或云纹,在 茎上为黑褐色斑块,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茎内部, 为条斑型。10. 枯萎病:一般从花果期开始表现症状,起初茎下部皮层呈水 渍状,变褐色,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萎蔫,一般不易脱落。 有时发病枝叶仅在植株一侧,另一侧正常。纵剖病茎可见维管束 变褐

6、色。病部在高湿时产生白色或粉色霉状物。11. 软腐病:主要为害茎和果实。茎多从分枝处整枝造成的伤口 开始发病,致使髓部组织腐烂、有臭味,后失水于缩中空,病部 以上枝叶萎蔫,叶片变黄,但纵剖茎部,维管束不变色。果实受 害,初呈水渍状,半透明近圆形病斑,后扩展至果实的大部或全 果,似烫伤状,病部组织软腐,呈淡褐色,果肉有臭味。12. 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发病呈褐色斑点,后扩大为近圆 形或长椭圆形黄褐色病斑,外缘具黄色晕圈,中部具明显紫褐色 轮纹。高湿时病斑表面生暗灰色霉层。13. 煤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正面生淡褐色至黄色斑块,边缘 不明显,后期病斑褐色。叶片背面生淡黄绿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斑

7、点,边缘不明显,斑面上生褐色绒毛状霉,霉层扩展迅速,可 覆盖整个叶背。14. 炭疽病:主要为害成熟果实。病部初生水渍状透明小斑点, 扩大后呈黑色,略凹陷具同心轮纹,其上密生黑色小点,并分泌 淡红色粘质物,最后导致果腐或脱落。二、综合防治1.轮作。减少病菌寄主,切断侵染桥梁,一般要求同非茄科、 非瓜类等蔬菜作物轮作3一 4年以上。2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选栽无病壮苗。尤其是种子消毒处理方法较多,常用的是将种子用50%多菌灵WP500倍浸 种1小时,洗净后催芽,对枯萎病等多种病害有预防作用。3. 苗床防病。用40%拌种双粉剂8g/平方米,拌干细土 40kg, 充分混匀后,取1/3药土撒在

8、苗床上铺底,2/3药土盖在种子上, 是防治猝倒病的有效方法。4. 定植孔施药土。将50%多菌灵WP,按1:100比例同干细土拌 匀配成药土,撒施于定植孔内,预防枯萎病等。5. 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棚室管理。应N、P、K配方施肥,棚 室温湿度要严格控制,及时排除积水,浇水宜在上午进行,防止 结露,发病初期更应控制浇水,切忌过量,通风要根据棚内温度 回升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日落后短时间放风,有利于降低棚内 温度。避免阴雨天整枝,及时清除病叶、病枝、病果并集中深埋 或烧毁,并在病穴上撒少许石灰或灌注福尔马林消毒。结合防治 落花落果,在配好的2, 4 一 D或防落素中加入0.1%的50%速克 灵WP沾

9、花,预防灰霉病等。另外,喷绿芬威2号500 一 1000 倍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6. 及时防治蚜虫,切断传毒途径,药剂可选用20%康福多液可 溶剂10000 倍,或10%毗虫啉WP5000倍,或23%阿克泰WG10000 倍喷雾。7. 药剂防治: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一般每7 一 1Od1次,连续3 一 4次,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对口药剂,对症下药。(1)烟熏法:防治灰霉病等,在发病初期傍晚,关闭大棚 用一熏灵I号(有效成分为百菌清)或II号(有效成分为百菌清 十速克灵)烟熏。在阴雨天,生长前期选择烟熏较好。(2)喷粉 法: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6.5%万霉灵粉尘剂,每个标准大 棚,

10、每次1kg,可与烟熏法交替使用,对防治灰霉病,晚疫病治 枯萎病可选用50%多菌灵WP500倍,或10%双效灵AC200倍,或 5%抗低或10%双效灵AC200倍,或5%抗枯宁AC500倍;防治青枯 病可选用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200mg/kg,或25.9%植保灵(络 氨铜?锌)WC800倍,或12%绿乳铜EC500倍。(4)喷雾法:根 据不同的病害,选择不同的药剂及倍数喷雾防治。春番茄常见病害识别(图)春番茄易发生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病毒病等多种病害,连 日干旱后人为浇水或连绵阴雨造成田间湿度较大情况下,通风不及时 即可引发病害发生并迅速蔓延,给番茄生产造成较严重的影响。现就 春番茄主要病

11、害症状特点作介绍,以便病害识别与及时防治。病害种类主要危害部位及最适感病生育 期主要症状灰霉 病花、果实 叶片、茎杆始花至座果期花染病,一般先侵染已过盛花期的残留花瓣、 柱头,产生灰白色霉层,然后向幼果或青果发展;果实染病,主要危害幼果和青果,初期病部果 水浸状,中期发生软腐,后期密生灰白色霉层;一 部第一塔果较易发病,染病后幼果多不脱落;叶片染病,常由下部老叶片的叶缘开始发生,字形扩展,并伴有深浅相间不规则的灰褐色轮纹, 量灰白色霉层;茎杆染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斑,后扩展呈长 部呈淡褐色,表面生灰白色霉层,常引起病部上端 死。叶霉 病叶片茎、果柄、花、果实封行至座果期叶片染病,初始在叶片正面

12、出现淡黄色斑,椭 则形,边缘无明显晕圈,后在叶背面产生霉层,初 后成灰紫色;发病严重时,叶片病斑密集、发黄、 最后干枯脱落;通常植株下部成熟叶片先发病,并 部叶片蔓延;茎、果柄、花染病,在嫩茎及果柄上产生初为 灰紫色霉层,并可延及花部,引起落花或幼果脱落果实染病,现在绿果上产生暗黑色革质的斑块 灰白色,病斑表面常密生黑褐色霉层;早疫 病叶片茎、叶柄、果实开花结果至采收期叶片染病,初始产生暗褐色小斑,后扩大为灰 不规则形,中央灰褐色,边缘深褐色,外围有黄色 部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突起;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 并逐步向上蔓延,严重时造成下部叶片变黄干枯脱 上部叶片;叶柄染病,产生椭圆形轮纹斑,灰褐色凹陷,

13、 灰黑色霉状物,易折断;茎染病,多在分枝处发生,产生椭圆形或不规 病斑,病部有同心轮纹、稍凹陷、生灰黑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多出现于蒂部附近和裂缝处, 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病斑边缘明显、有同心轮黑色霉状物。病毒 病叶片果实五叶期至座果中后期花叶型,主要发生于植株上部叶片,叶色褪绿,出现黄绿 相间或叶色深浅相间状,叶面稍皱,植株矮化;新生叶偏小、 色淡、皱缩;黄顶型,植株顶部叶片出现退绿色或黄化,叶小,叶片皱 缩,病叶中部稍突起,边缘卷曲,植株矮小,分枝增多;蕨叶型,植株一般明显矮化,上部叶片叶肉组织退化,部 分叶片或全部仅存主脉,使叶片细长成线状,节间缩短;中 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瓣加长增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