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49689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拒绝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采取 预防控制的,可依法予以协助强制执行的机关是A. 民政机关B. 司法机关C. 公安机关D. 监察机关E. 审计机关2. 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施行的时间是A. 2004年8月28日B. 2004 年 12 月 1 日C. 2005年8月28日D. 2005 年 12 月 1 日E. 2006年1月1日3. 在传染病疫情控制时,医疗机构的职责中错误的是A. 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依法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B. 对甲类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

2、学观察C. 对传染病患者给予隔离治疗D. 对拒绝隔离治疗的甲类传染病患者,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措施E. 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4.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时,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对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 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C. 对拒绝隔离治疗者,采取强制隔离的措施D. 对本单位内,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实施消毒处置E. 对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5. 生产经营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须经过以下哪个部门的审批A.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D.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E. 省

3、级以上人民政府6. WH0规定的国际监测的传染病为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我国根据情况又增加了A. 登革热B. 乙型肝炎C. 结核病D. 黑热病E. SARS7. 国境卫生检疫按空间划分包括A. 海港检疫、航空检疫、边境检疫B. 内地检疫、沿海检疫、海关检疫C. 海上检疫、空中检疫、边境检疫D. 海港检疫、航空检疫、陆地检疫E. 边境检疫、航空检疫、海关检疫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要求各级疾控机构履行的10项职责中,尚未包括A. 对非典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B. 对疫情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C. 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D. 对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治E.

4、 对疾控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9. 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不属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是A. 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B. 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C. 对传染病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D. 对传染病人进行医学观察、紧急救治和转诊E. 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10. 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的人员以及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为了保障其健康,他们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采A. 防治措施和强制治疗措施B. 防治措施和强制隔离措施C. 防治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D. 防治措施和紧急控制措施E. 防治措施和追踪调查措施11.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应采取下列措施,除外A. 对

5、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 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C.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D. 拒绝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E. 采取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12.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A. 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制,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B. 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C. 停业、停工、停课D. 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E. 宣布疫区13. 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及时采取A. 封闭场所并销毁物品B. 强制隔离治疗C. 必要的卫生处理D. 报告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处

6、理E. 提请卫生防疫部门处理14.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共有A. 甲、乙、丙三类32种B. 甲、乙、丙三类34种C. 甲、乙、丙三类35种D. 甲、乙、丙三类37种E. 甲、乙、丙三类39种15. 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是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A. 艾滋病B.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C. 流行性出血热D. 登革热E. 血吸虫病16. 法定传染病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应当由下列哪个部 门决定A. 国务院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D.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E. 国家疾病控制中心17. 传染病

7、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的方针与管理办法是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管理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C.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划区管理D.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片管理E.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层级管理18. 李某因患炭疽死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对其尸体应A. 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B. 必要时可将尸体卫生处理后火化C. 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后火化D. 必要时可将尸体消毒处理后火化E. 在指定场所卫生处理后火化19. 甲类传染病是指A.SARS,狂犬病B. 黑热病,炭疽C. 高致病性禽流感,天花D. 鼠疫,霍乱E. 伤寒,流行性出血热20. 下列乙类传染病应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8、的是A. 流行性出血热B. 流行性乙型脑炎C. 肺炭疽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 布氏杆菌病21. 属于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的是A. 鼠疫B. 流行性感冒C.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 黑热病E雇乱22.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发现以下情况,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A. 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B. 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C. 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人D. 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E. 以上都不是23. 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A. 调集各级各类医疗、防疫

9、人员参加疫情控制工作B. 停工、停业、停课C. 封锁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疫区D. 封锁跨省、直辖市的疫区E. 宣布疫区24. 某医疗机构发现了甲类传染病,此时应及时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A.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B. 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C.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D.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留下其书面意见可以放行E. 对本医疗机构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必须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25.2004 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新增加的乙类传染病是A. 艾滋病

10、与钩端螺旋体病B. 登革热与炭疽C. 布氏杆菌病与梅毒D.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E. 黑热病与流行性感冒26. 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处理的原则是A. 就地控制、就地治疗、就地康复B. 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就地康复C. 就地控制、就地观察、就地治疗D. 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E. 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就地康复27. 教育部所属综合大学的附属医院发现脊髓灰质炎疫情,应当报告的部门是A.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B.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C.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 所在地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E. 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8.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

11、制中履行的职责之一是A. 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B. 及时互相通报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C. 对甲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D. 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E. 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29. 传染病流行区的家畜家禽外运,负责其检疫的单位是A. 卫生监督部门B. 环境保护部门C. 工商管理部门D. 畜牧兽医部门E. 市容监察部门30. 医疗保健机构及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的控制措施中不包括A. 对甲类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患者、炭疽中的肺炭疽患者,予以隔离治疗B. 对除艾滋病患者、炭疽中的肺炭疽患者以外的乙类、丙类传

12、染病患者,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C. 对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D. 对疑似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E. 对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31. 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施的时间为A. 1989年8月28日B. 1995年12月1日C. 2003年10月1日D. 2004年8月28日E. 2004 年 12 月 1 日32. 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的场所进行A. 医学观察B. 留验C. 隔离D. 访视E.

13、就地诊验33.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A. 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B. 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C. 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D. 领导所辖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E. 设立专人负责各施工区域的卫生防疫工作34. 对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下列哪一机构予以公布、实施A. 国务院B. 国家卫生部C.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D.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E.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35. 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办的大型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申请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对施工环境

14、进行A. 环保调查B. 卫生调查C. 卫生资源调查D. 环境资源调查E. 危害因素调查36. 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包括A. 病毒性肝炎、痢疾B. 艾滋病、狂犬病C. 风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D. 鼠疫、天花E. 天花、霍乱37. 张某,在某医疗机构进行身体检查时被查出患有血吸虫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对于张某该医疗机构应当A. 强制隔离治疗B. 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医学观察C. 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措施D. 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E. 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治疗38. 患儿刘某,因发热3 日到县医院就诊,门诊接诊医生张某检查后发现刘某的颊粘膜上有考氏斑,拟诊断为麻疹。张某便 嘱患儿

15、刘某的家长带刘某去市传染病医院就诊。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张某应当A. 请上级医生会诊,确诊后再转院B. 请上级医生会诊,确诊后隔离治疗C. 向医院领导报告,确诊后由防疫部门进行转送隔离D. 向医院领导报告,确诊后对刘某就地进行隔离E. 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防疫机构报告39. 患儿于某,因发热3 日到县医院就诊,接诊医生林某检查后拟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因县医院不具备隔离治疗条件,林 某遂嘱患儿的家长带于某去市传染病医院就诊。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林某应当A. 请上级医生会诊,确诊后再转诊B. 请上级医生会诊,确诊后隔离治疗C. 向医院领导报告,确诊后对于某就地进行隔离D. 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并复印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