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三类女性形象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495185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游记》中三类女性形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游记》中三类女性形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游记》中三类女性形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游记》中三类女性形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游记》中三类女性形象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游记》中三类女性形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游记》中三类女性形象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游记中三类女性形象分析文/李君兰明代中后期,由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市民队伍的壮大,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西游记逐渐被广大人民接受。西游记最早感受时代剧变前的气息,因而在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上有异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西游记为我们塑造了丰富的女性形象,为我们了解女性提供了平台。如果说对人的解放首先是对女人的解放,那么,要想理解人,首先要了解女人。经过对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整合,女性可以分为无情无欲的女神,他们是理想中的女性,是楷模的代表,有情有欲但能理性对待的世俗女性,她们生活在传统贞洁观念的束缚下,完全不能控制自己欲望的女妖,她们被视为祸水,警戒男士望而远

2、之。一、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20世界西方最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很多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将他与马克思、爱因斯坦一起看作现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经典理论也为我们研究西游记中的女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结构。所谓“本我”就是遗传下来的动物的本能,是一种原始动力机制,是个性中与身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它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基本由欲望组成,它的目标是毫不掩饰的满足身体本身的欲望,“本我”过程是潜意识的、非道德的,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它无条件地按

3、照“快乐原则”行动。弗洛伊德把“本我”看作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及出生后的被压抑的欲望。“超我”是代表一种对本我的道德限制,即良心、理性等,它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是个性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它充满了清规戒律。“超我”使“自我”摆脱“本我”的纠缠,规定着道德的标准,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活动,其行为准则是“道德标准”。“自我”,代表理性和机智,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内涵,是意识的主体结构部分,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使之符合现实。在现实原则中感受情感。二、三类女性形象分析西游记中的女性的确数量不少,从本质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女神,她们清心寡欲、爱好和平、在唐僧取经路上给了很多帮助,是当

4、时社会中的理想女性形象。一类是世俗女性,她们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她们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但不能放纵自己的情感。否则,就要受到当时社会的谴责和封建礼教的枷锁。还有一类是女妖,她们对自己的欲望不加节制,任由其膨胀,她们热烈的追求唐僧,给唐僧的取经之路造成了很多阻碍,她们最终自食恶果。在分析这三类女性形象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与弗洛伊德的三重格理论相稳合。(一)具有超我人格女神形象西游记中的女神形象非常多,比如七衣仙女、王母、观音、嫦娥、太阴、风婆电母、毗蓝婆、四圣(黎山老母,观音,文殊和普贤)所化母女等,有十几个,她们多是一些有着菩萨心肠的仙佛,清心寡欲,她们总是救唐僧师徒于危难之际,对于唐僧

5、师徒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也正应为如此,作为女神的女性,是整个人类崇拜的偶像。作者将这些女性塑造的完美高大,代表了作者心目中超我的女性形象,这类女性被当时社会认可,被人们推崇。是当时社会世俗女性学习的楷模。对于小说中的其他女神,作者只是轻描淡写,我们对其印象也不深刻,着墨较多的女性是观音、嫦娥等几位女性,因为是作者着力塑造的超我形象,所以她们的欲望我们很难看到。观音是全书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一个女神形象,在小说的第八回中这样提到:“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

6、斜插垂杨岁岁青。”这些描写给人一种端庄、华丽的感觉,也给人一种美而不俗的视觉享受。观音不仅有着熠熠夺目的外表,给人一种脱俗的感觉,而且她还有着超人的本领。可以说,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每次遇到困难,都是观音出手相助,就连如来佛祖也大加赞扬:“别个是也去不得,须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她对唐僧的要求是不图回报,完全没有掺杂任何个人欲望。观音是作者对世俗女性净化后的产物,她美丽、圣洁,没有了世俗女性的七情六欲,是一个完美女性形象的代表,达到了“超我”的境界。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观音不仅有着端庄的外表,高超的本领,而且她也有人性化的一面,在作品中,她的形象具体可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女性形象。小

7、说的四十九回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远观救苦尊,盘坐衬残箬。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这是对还没来得及化妆的观音的形容,与以前观音的端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她见客的时候居然也是赤裸着双脚,露出了两只胳膊,从这里看出观音的身上也有女性化的一面。在孙悟空的面前,有几次观音的形象被笼罩上了世俗女性的影子,不再是我们心中的高高在上的女神,她充满了人间女性的色彩。在小说四十二回:当她听孙悟空说有人变换成她的模样时,她竟然“心中大怒道:“那泼妖敢变我的模样!恨了一声,将手中宝珠净瓶往海心

8、里一掼”,由此可见,菩萨也有生气的时候,她也有喜怒哀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形象。更有一些语言,彻底颠覆了观音的女神形象,再看四十二回她和孙悟空的对话: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些什么东西作当,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这些话,充满了调侃的意味,她不仅在夸耀自己的美貌,而且好像和孙悟空作起了交易,一点神仙的样子也没有。作者完全把她的形象写的富有人性化意味。作者对观音形象的刻画,已经打破了世俗观念的局限,淡化了对神性的描写,更加注重描写人性美。我们可以了解到,小说中的观音不仅有着端庄的外表,高超的本领,还是一个具体实在的女性形象

9、,完全符合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理想女性的化身,也因为如此,她们的形象才更加符合弗洛伊德的超我人格理论,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的代表。(二)具有自我人格世俗女性形象在小说西游记中,世俗女性主要有女儿国国王、温娇、百花羞、金圣宫娘娘、天竺国公主等,她们都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是世间女性形象的代表。她们对爱情有着强烈的欲望,她们最后都用理智战胜了激情,是自我的典型代表。女儿国国王对唐僧可谓一见钟情,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又有整个江山,她愿意用她的所有,换取唐僧的真心,愿意纳唐僧为王,自己做王后。这种做法足以见得她对情欲的渴望,她把爱情看的比江山、金钱和地位都重要,她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让人惊叹

10、。看小说的五十四回:女王闻满心欢喜,对众文武道:“寡人以一国之富,愿招玉帝为王,我愿为后,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却不是今日之喜兆也?”众女官拜舞称扬,无不欢悦。女王看到那心欢意美之外,不觉淫淫汲汲,爱欲恣恣,展放樱桃小口,呼道:“大唐玉帝,还不来占凤乘鸾也?”只见那女王走近前来,一把扯住三藏,俏语娇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这些表述,无不体现了国王对情欲的大胆追求,她用她的理智战胜了欲望,在实在不行的情况下,她放下了自己的欲望。相对于女儿国国王来说,小说对唐僧的刻画让人觉得不尽人意。他过分压制自己的欲望,显得苍白无力。小说以国王的失败而告终,其

11、实是对女性自作多情的一种嘲弄。这里,体现了欲望和清规戒律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情欲只能让步,说明了封建社会对人的自然欲望有着很深的压制作用。小说同样还讲到两位女性,唐僧的母亲满堂娇和百花羞公主,她们也受到了封建礼教的约束,最后都成了当时社会的牺牲品。满堂娇又叫温娇,是一个丞相的女儿,她用抛绣球的方式和陈光蕊结为夫妻,结婚不久,两个人坐船去江洲付任,船夫贪图美色,杀害陈光蕊,强占温娇为妻,当时温娇已经怀有身孕,为了给陈家保留香火,她委曲求全,生下了唐僧,但不被刘洪允许,温娇只好把孩子放在江中,最后是一位长老救了小孩的性命。陈光蕊,也因为曾救过龙王一命而复活。十八年后,全家人团聚了。本

12、来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由于社会道德的约束,她不得不放下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愿望,从容自尽。作者安排温娇的结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贞操观念深入人心。虽然她的高尚品质让人称赞:她为了给丈夫报仇,为了给陈家延续香火,忍受着奇耻大辱,身心受尽了折磨和摧残,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和一个贤良的妻子,但是在社会道德的约束下,她没办法原谅自己的过失,从容自尽是当时社会女性自我意识的表现。温娇用死来获得心灵上的解脱,而百花羞则是活着赎罪。百花羞本是宝象国公主,和奎木狼私通生下两个孩子,她们做了十几年的夫妻也很恩爱,但就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仍然想回宝象国,以至于最后出卖了丈夫。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此非我儿以盛衰改

13、节,皆因出乎不得已,何得为耻?”这是殷丞相的话,可见封建传统道德对人的摧残之深。无论是女儿国国王对情欲的大胆追求,还是温娇从容自尽,乃至百花羞苟活于世,都表现了女性追求自然欲望和当时社会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她们都是自我的载体。(三)具有本我人格女妖形象西游记中的女妖是女性形象体系中极为独特的一个群体,根据统计,和唐僧师徒有直接冲突的女妖有:蝎子精、蜘蛛精、老鼠精、玉兔精、白骨精、白面狐狸、铁扇公主、玉面狐狸、杏仙、九尾狐。从外貌上看,她们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论本领,她们独占一方,武艺出众。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把这些女妖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美貌来诱惑唐僧,比如蝎子精、蜘蛛精、老鼠精。还有一

14、类是想吃唐僧肉来追求长生不老,比如白骨精。她们有着无止境的色欲和食欲,并且没有理性的限制,按照原始的快乐原则行事,是本我的代表。在小说西游记中,蝎子精对唐僧的追求是明目张胆、蛮横霸道的,她不管唐僧有没有同意,就要和她强行结婚,有时候也用甜言蜜语来挑逗唐僧,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第五十五回,蝎子精一看见风流倜傥的唐僧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常言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且和你作回夫妻儿,耍子去也”。树精杏仙为了得到唐僧低声细语的说道:“客莫者,趁此良宵,不耍子待要怎的?人生光景,能有几何?”把女妖展现在我们面前,把其色欲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一个事例就是馅空山无底洞金笔白毛老鼠精的故事,她为了和唐僧相配,她

15、用尽了脑汁,先是假扮落难女子跟随唐僧师徒,然后趁机将唐僧摄入无底洞,她不管唐僧的拒绝,对唐僧体贴入微的说:“夙世前缘系赤绳,鱼水相合两意浓,不料鸳鸯今拆散,何期鸾凤又西东!蓝桥水涨难求事。佛庙烟沉嘉会空,着意一场今又别,何年与你再重逢。”这种赤裸裸的表白,体现了女性人格中自我满足的本我。这些女妖各个都使出看家本领,无需世俗的三媒六证,为了和唐僧结合完全无视世俗女性应该恪守的封建道德观念,成为了原始色欲的载体。是女性人格中本我的表现。追求长生的女妖,最为典型的是白骨精,她狡诈多变,几次挑拨唐僧师徒之间的关系,当她变作少妇时,她用花言巧语说道:“母在堂,看今好善,广斋方上远近僧人却思父母好善,故此

16、将饭债僧,如不嫌弃,愿表芹献。”这些话让唐僧不加防范,幸好孙悟空及时发现,救了唐僧的性命。过一会儿,又变作了老公公和老婆婆,直至唐僧师徒关系僵化。女妖为了自己的长生不老,不择手段,代表了女性的本我人格。三、三类女性的启示一)女神形象作为女神的女性,她们是整个人类崇拜的偶像,她们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成为调节内外冲突、纷争的和平使者。她们以其神奇的创造力、无比的艺术魅力、至上的权威,享受着神的自由。女神形象,无疑是值得许多女性向往的。无论战争多么频繁,人们永远向往和平,对于和平的向往使和平使者的观音更加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在吴承恩笔下,观音完全是个和平使者,她神通广大,一心救苦救难,毫无私心欲望,她的唯一使命就是让芸芸众生脱离苦海,她妙手回春,救活了人参果,平息了一场场战争:将一度作恶的红红孩儿收为善财童子;在唐僧师徒遇难时,她首先挺身而出,积极劝解,耐心教导;观音化解矛盾的重要作用也还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