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48784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知识管理的产生背景,概念和其对企业的意义1.1 知识管理的产生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一一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正式提出“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新 型经济概念,这表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已在一些发达国家浮现,并预示了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摘自试论知识管理 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和美国信息探索研究所首先在研究报告中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1 994年,经济学家温斯洛(c . Winslow)和布拉(w. Bura)在未来工作:在知识经济中把知识投入 生产一书中,较为完整地论述了知识经济这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摘自知识科学的兴起和发展1.2 知

2、识管理的提出知识管理”一词来自彼彳I 德鲁克(PeterDrueker)的一句话 知识工人是组成新经济的个体,在这种新 经济中硬通货是知识,而知识的经济化过程是需要管理的。”对知识管理研究正式开始于1989年,当时为了给知识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基础,美国一家公司实行了一项知识资产的管理项目,与知识管理相关 的文章也开始出现。P. F. Drueker . A suggested framework of keydements defining effectiveenterprise knowledge mangement programs . GEORGE WASHIWGTON UNIVER

3、SY,2000 1.3知识管理的定义 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把知识管理定义为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一一摘自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研究 但具体到实施背景上而言。国外更加强调知识管理作为一种过程,国内虽然也渐渐认识到这一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倾向于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知识资源管理。一一摘自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知识管理,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在适当的时候把相关的信息与知识传送到适当的人员,使其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与知识,并采取行动,最终产生效益的模式或方法。知识管理是以一 切知识的载体人为中心,以现代信息科技为平台,在强

4、调人和技术的高度协调的基础上,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形成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 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途径的管理模式。一一摘自姚福申.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评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概念,可谓是众说纷纭。美国学者 Verna Allee(1997) 认为它是帮助人 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间的知识交流。美国管理思想家 Drucker (1998)认为知识管 理是指提供知识并去有效地发现现有的知识怎样能最好地应用于产生效果,其

5、本质是知识正被应用于知识。美国奥斯汀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教授Davenport (1999)主张它是企业通过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法的改善,有效协调知识创新和知识利用,促使组织绩效提高。 我国学者王德禄等(1999)把它定义是对企业知识资源及其环境进行管理的过程。一一摘自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 知识管理就是基于知识内容,通过知识活动,创造知识价值,可以说是内容、活动以及价值”的集成。一一摘自企业知识管理集成的研究1.4 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一,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性。三,是帮助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一一摘自知识管理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对高科技企业

6、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管理使企业成为智能化、学习型组织。(2)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知识成本。(3)知识管理推动企业创新的实现。(4)知识管理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5)知识管理有助于企业培养人才,提高全员素质。(6)知识管理对员工能力的评定提供了评估手段。摘自高科技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2 .知识管理的内容及理论模型2.1 知识管理的内容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1)要在企业内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责任的宣传,培养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意识 (2)建立知识网络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3)创造适宜的条件与环境, 充分开发和有

7、效利用企业知识资源,进行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4)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 (5)保证企业知识的生产以及知识资源的积累和扩大,充分融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一一摘自知识管理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摘自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误区和对策KM所管理的知识包括三个部分 ;独立知识、基于信息的知识、基于成员合作的知识。其中,独立知识是指存于人脑中的知识;基于信息的知识是指可以从信息系统中转换来的知识;基于成员合作的知识是指借助于通信和信息技术,通过会议或单独谈话等合作手段 ,把可用于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零星散落在组织成员个体大脑中的知识加以汇总和升华所得到的结 果。三者的关系见图1效一一摘自知识

8、管理时代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明示隐含2.2 理论模型知识管理模型的研究是从系统、动态的角度出发,将知识管理的概念三维立体化,时间,知识特性,环境将是这一立休结构的最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国1知四访-用1枚替2 W1,七村匚柴国知识管理模型的研究是人们对知识管理了解的不断深入过程。笔者将90年代以来知识管理模型对象的发展划分以下3种类型。(a)基于知识的管理模型(Knowledge-basedmodel,KBM):以知识为目标,重点研究知识的特点,在组织中存 在的形式、层面、动态流动的机制等。(b)基于知识管理工具 1的管理模型(Knowledgetools-basedmodel,KTBM):以

9、如何管理知识为目标,从组织的 某一层面,如组织环境、组织结构、组织知识 ,或管理过程的某一环节,如决策、战略制定等方面入手,研究如 何对知识进行高效合理的管理。(c)基于组织绩效的管理模型(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basedmodel,OPBM):以提高组织整体绩效为目标,对知识的研究已不仅停留于其自身的特征、知识管理工具,而是对知识如何影响组织的整体绩效、核心竞争力、持续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即组织的功能、结构、领导、技术、人力资源等各因素如何与知识管理交互作 用、协调发展。一一摘自知识管理研究模型述评SECI模型中“场”的概念提出Nonaka与Konno教授参酌日本

10、哲学家Kitaro Nishida与Shimizu所探究之场所的概念the concept of ba),经精心研究彳麦提出“SECT模型 (the SECI Model ),藉以说明知识创造之过程及其转化与演变。他们指出,在知识创造的过程中,大体上会历经下列四种不同的场所:(1)原始场所(originating ba), (2)互动场所(interacting ba)电脑场所(cyber ba),以及(4)练习场所(exercising ba)。在这四种场所,因依序产生四种知识转化 (knowledge conversion ) 之自我超越程序 (self-transcending proc

11、ess),而显现出下列四个阶段的螺旋式演进之知识创造过程:(l)社会化(Socialization ), (2)外表化(Externalization ), (3)组合(Combination ),以及(4) 内化(Internalization )。摘自 the concept of ba-building a fundation for knowledgecreation 2.3研究方向及中外比较从总体上而言,国内外所处的阶段不同:国内比较重于理论的研究,而国外基本上已经处于理论与 实际相结合的阶段。这说明我国知识管理的研究起步较国外晚。现在主要是在解决理论层面上的东西,因 此还有一段路要

12、走。具体而言:a.国内外在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中。都比较重视知识管理与其他领域关系的研究,这充分说明知 识管理是从其他管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b.知识管理技术上也有共同之处。皆包括其构建的平台和基本技术。C.就知识管理的概念而言。由于国内研究是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两者的研究大体是相同的。在其概念的给定过程中都包括了技术因素、研究对象 因素以及发展过程因素。但具体到实施背景上而言。国外更加强调知识管理作为一种过程,国内虽然也渐 渐认识到这一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倾向于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知识资源管理。d.知识管理实施的客观环境是共同的。即知识经济的到

13、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一 摘自国内外知识管理研 究现状综述 由表3可见: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大部分是美国的,占到76. 53%,可见美国在知识管理方向学科研究的垄断地位;可喜的是,其他国家如加拿大、中国(香港)、西班牙、荷兰等在知识管理方向学科研究上也取得了程度不同的一定进展。摘自国外知识管理方向学位论文定量分析3 .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的研究3.1 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及实施的关键因素馨航器根杵摘自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研究摘自企业知识管理集成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实施受到三方面的影响,宏微观的外部因素和微观内部因素,其中微观内部因素是企业可以有所作为的,分为五个关键点一一摘自企业知识管

14、理: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指在理解和实施知识管理时必须坚持的几个准则。关于知识管理的原则, 知识管理的成功典范 xeDx公司将之总结成三原则: 积累、共享和交流原则。 笔者认为知识管理的 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1 .积累原则。任何资本都需要原始积累,知识资本也不例外。无论是对个人或是对组织来说,知识积累都是实施知识管理的最初基础。如果没有积累,知识就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消失,随着员工的离去而流失。正是知识的一点一滴的汇聚,才形成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公司价值。因此,公司必须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再积累。2 .信任原则。信任是实现知识交流、使用与共享的前提,有了企业内成员之

15、间的信任,才能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并朝着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方向螺旋式上升。使得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实现互动促生,这在知识管理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知识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在培养知识导向型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相互信任的氛围。3 .共享原则。知识共享可以使公司的每一个新项目的运行都站立在全公司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这是知识得以充分利用的关键。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知识的共享网络、数据库和知识库,从而在技术上给知识的共享提供一个支撑平台。4 .交流原则。交流可以加强信任、引发合作,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通过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升华,这是旧知识得以发展,新知识得以产生的源泉。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公司内部形成 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使员工之间交流从物理上和心理上都实现畅通无阻。5.学习原则。如果一个企业的知识有积累、能共享,但是企业员工的学习精神不够积极,那么 仍然不能算是一个有效知识管理。学习是员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企业的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